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老六皇子,开局炮轰祖陵 > 第二章 :不着四六的皇子朱柯 【求一切数据】
换源:


       领了圣旨,接了皇帝的金令。

第二天一大早,刘伯温带人出了金陵城。

作为大明钦天监监正,刘伯温对天下龙脉还是有所研究的。

其中昆仑山脉,被誉为第一神山,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也是“龙脉之祖”。

它之所以被推崇,就是因为其为三条龙脉的源头。

由它发起的三条龙脉,按地理可分为北龙、中龙、南龙。

刘伯温要断的第一条龙脉就是南龙中的一条。

要断的这条龙脉他十几年前就曾经堪舆过。

不仅十分熟悉,离金陵城也只有数百里。

知道了目的地,刘伯温带着人星夜兼程。

三日后,刘伯温一行来到了一座高山之前。

取出罗盘,准备找出龙脉的具体位置。

只要断其脉,龙气一泄,那就不足为惧,绝不会诞生帝王。

然而,当刘伯温取出罗盘的一刹那。

罗盘上的指针转个不停,“唰唰”作响。

什么情况?

刘伯温大惊失色。

出师以来,他从未见到这种情况。

寻找龙脉心浮气躁是大忌。

刘伯温连忙稳住心神,使出堪舆术的其他法门。

然并卵,没有任何用处。

十几年前所见的龙脉消失不见,好像根本不存在一般。

刘伯温大急。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有高人蒙蔽此处龙脉天机。

要么是此地龙脉已被人截断。

然而,这两种可能根本不存在。

此山人迹罕至,谁会闲得无聊蒙蔽逼天机?

谁会闲得无聊断了这里的龙脉?

要知道龙脉乃上天所造,一旦断了龙脉会有大因果的。

又找了好半天,实在是没找到。

刘伯温只得下令寻找下一处龙脉。

一行人走了数月,大明的南边走了个遍。

然而,走了个寂寞,龙脉连个影子都没发现。

刘伯温开始自我怀疑。

是老夫找的方向不对,还是老夫的术数没学到家?

想到这里,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

纸上赫然是一道数学题。

又看了一遍题目,刘伯温叹道:

“罢了,看来真是术数没学到家,还是回京请那个小祖宗帮忙吧!”

...

金陵紫禁城皇宫。

龙椅上的朱元璋看到目前的刘伯温大吃一惊。

“刘爱卿,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莫非天下的龙脉已经尽数斩断?”

文武百官也一脸崇拜的看着刘伯温。

心道:这老家伙果然有本事,几个月就断尽天下龙脉,不愧是当代地师。

刘伯温听了朱元璋的话,眼角没由来的一抽抽。

承认一条龙脉没找到,自己这老脸可就丢大发了。

想到这里,刘伯温道:“陛下,龙脉一事已经有了眉目,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元璋皱眉道:“刘爱卿,你金令在手,各州府人员物资随你调配,还缺什么?”

刘伯温脸一红道:“臣还缺一个帮手。”

“帮手?是谁?”

朱元璋有些惊讶。

刘伯温是钦天监监正,当代地师,风水玄学无人出其右。

他这么大本事,试问谁还能帮得了他?

所有人看着刘伯温,都想知道是谁有如此本事。

几百双眼睛盯着自己,刘伯温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真要说出这个名字,不知道怎么被人笑话呢!

可真要是没有这个人,找龙脉断龙脉基本没有可能。

刘伯温硬着头皮道:“臣需要的帮手是二皇子朱柯。”

“谁?刘爱卿你再说一遍?”

朱元璋扣了扣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时的刘伯温满脸通红,再次说道:“臣说的是二皇子朱柯。”

这一下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听了个清清楚楚。

“哗......”的一声,大殿沸腾起来。

“什么情况?刘伯温怎么想找二皇子帮忙?”

“是啊,谁不知道二皇子不着四六,办事不靠谱。”

“莫非刘伯温找不到龙脉,想找个背锅的?”

“有可能,不着四六的二皇子确实适合背锅。”

“.......”

听到群臣的议论,朱元璋眼角一抽抽,眼前浮现一张既英俊又不着四六的脸。

其实,真不怪老朱和群臣反应这么大。

二皇子朱柯可以说是朱家之耻。

文不成武不就咱就不提。

最关键的是不论那个老师教他,都会被他气个半死。

朱元璋试探的对刘伯温问道:“刘爱卿,你确定要找朕那个不着四六的儿子当帮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