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这位二皇子不着四六。
大儒宋濂和大将军徐达最有发言权。
三年前,二皇子朱柯向宋濂学习儒家经典。
当了皇子的老师,宋濂自然十分高兴,准备好好教导。
可惜,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宋濂的一腔热情换来了朱柯的倒头就睡。
宋濂叫醒朱柯,冷声道:
“老夫讲的《孟子》这般不堪,难道入不了二皇子你的耳吗?”
十多岁的朱柯睡眼惺忪的抬起头,淡淡道:
“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说完之后,倒头继续大睡。
宋濂气得转身就走,告诉朱元璋他不干了。
同样的遭遇还有大将军徐达。
朱柯去徐达那里学习兵法。
别说,不着四六的朱柯居然带着拜师礼。
徐达见到有些开心,心道:二皇子也没传说的那么不堪,这不挺尊师重道的吗!
谁成想,见了徐达,朱柯就装打开拜师礼的盒子。
盒子里赫然装着一只烤鹅。
看到烤鹅徐达脸都绿了。(背上有疽,不能吃鹅)
见徐达不说话,朱柯掰下一条鹅腿递了过去。
“老徐,尝尝这烤鹅,刚出炉的。”
碍于朱珂皇子的身份,徐达忍住没发火。
朱柯:“老徐,你不吃,那我吃了,哎,这烤鹅真香,真香……”
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徐达和宋濂不由看向朱元璋身边正襟危坐的太子朱标。
俩人起了一个心思:同一个爹同一个娘,甚至在同一个娘肚,前后脚出来不到一刻钟,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双胞胎老大,太子朱标自幼老成持重,无论是谁都夸赞其将来必定是一代人君。
至于双胞胎老二朱柯,整个金陵百姓都知道这一位不着四六。
徐达和宋濂收回目光,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边,刘伯温强忍着说道:“陛下,臣确定需要二皇子的帮助。”
朱元璋继续问道:“刘爱卿,可以说下缘由吗?”
刘伯温攥紧了袖子里那道数学题,回道:“臣不方便说。”
朱元璋无奈的摇头,叹道:“那好吧,下朝之后随朕去问问老二是什么意思。”
...
早朝一结束,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往后宫走。
之所以往后宫走,那是因为除了太子朱标开府。
其余皇子因为年龄原因都养在后宫。
至于年龄和太子相当的朱柯,朱元璋怕他惹事也就留在后宫。
大殿离后宫还有段距离。
作为布衣皇帝,朱元璋不喜欢做娇子。
于是带着刘伯温步行。
君臣二人走了没多远,就听到后宫方向传来乐器声。
朱元璋眉头紧皱,心道:莫非又是那个不着四六的老二起了什么幺蛾子?!
他赶紧加快脚步。
离后宫越近,乐器声越来越清晰。
不仅有乐器的声音,还有人吟唱声。
朱元璋脚下不停,耳朵支棱起来。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
“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
“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
......
朱元璋听在耳中,顿时觉得曲调新奇,歌词郎朗上口。
不得不提一句,农民出身的老朱和后世大爷大妈欣赏水平相当。
听了这首后世神曲,朱元璋心情还不错。
还想找自己媳妇马大脚问问,是谁编的这首歌,好重重有赏!
谁知道,刚一到后宫,看到眼前的一幕。
老朱差点气死。
只见。
一个英俊的少年带头,皇后马大脚和几十个宫女在后,居然跳起了广场舞。
空地另一侧,几十个乐手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宫廷之内,带着皇后跳舞,成何体统?
朱元璋顿时大怒,喝道:“逆子,你要气死朕吗!”
听到这声爆喝,所有人都是一惊。
跳舞的停下了脚步,奏乐的放下乐器。
朱元璋越看领头的少年越生气,大骂道:
“后宫重地,且容你这般放肆!来人啊,给朕抓起来!”
下一秒,十几个侍卫冲着少年奔去。
少年看着害怕,其实不然。
“呲溜”一声,躲在了皇后马大脚身后,大叫道:
“母后,父皇要打人,救命啊!”
少年不是旁人,正是众人口中不着四六的二皇子朱柯。
马皇后最疼这个儿子,伸手拦住侍卫,喝道:“谁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