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老六皇子,开局炮轰祖陵 > 第一章:斩断天下龙脉,无人可反 【求一切数据】
换源:


       洪武三年九月初七。

金陵紫禁城皇帝寝宫。

“啊……啊……啊……!”

连续数声的大叫,打破宁静的夜晚。

数百御林军从外出冲了过来。

御林军首领对宫殿内喊道:“陛下,娘娘,出了何事?”

寝宫内传来一道女人的声音。

“陛下无事,而等退下!”

御林军首领:“臣领娘娘懿旨。”

说完,带着数百御林军退下。

寝宫内,皇后马娘娘心疼的看着自己的丈夫,洪武帝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满头大汗,好像生了一场大病一般。

马皇后低声道:“怎么?又做噩梦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是啊,同一个梦,已经连续做了半个月了。”

马皇后道:“陛下,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放宽心好了。”

朱元璋摇头道:“不行,朕一手打下的大明,朕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马皇后:“那该怎么办?臣妾就没听说过有万年的江山。”

朱元璋摆了摆手,“这件事你别管了,明天朕和群臣商议。”

马皇后叹了口气,满脸的担忧。

.....

第二天朝会。

龙椅上的朱元璋对群臣道:

“朕连日来夜不能寐,只要一闭眼就梦见大明的江山颠覆。”

“朱家的子孙惨死,那位爱卿可给朕解决?”

群臣一听,都闭口不言。

心道:这是你疑心病犯了,谁能解决?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看到众人不说话,朱元璋怒道:“难道就没有让大明江山永驻的办法吗?”

奉议大夫宋濂走出人群道:“陛下,臣有一法,可令大明江山永驻。”

朱元璋大喜,急忙问道:“宋爱卿有何办法?”

宋濂一捋花白的胡须道:“推行仁政,取之于民报之于民,孔子曰:……”

不愧是当世大儒,掉书袋的功夫了得,儒家仁政那一套如数家珍。

不过他的发言又臭又长,使得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听得昏昏欲睡。

朱元璋原本以为宋濂有什么高见,结果一听全是儒家的屁话。

如果不是碍着宋濂的身份和岁数,早就让他闭嘴了。

好在宋濂年岁大了,精力不济。

原本预计一个时辰的发言只说了半个时辰。

见宋濂终于闭嘴,文武百官长出了一口气。

朱元璋不好意思驳了宋濂的脸面,只得捏着鼻子道:

“此宋爱卿老成持国之言,朕记住了。”

听到朱元璋的称赞,宋濂得意的回归人群。

朱元璋道:“那位爱卿还有话说?”

文武百官都低下了头,唯恐被老朱点名。

想想也是,别说他们了!

就算把自古到今的所有大贤全都找来。

谁敢说有江山永固的办法?

如果真有办法,也不会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了。

看到众臣默不作声,朱元璋有些恼怒,就要挨个点名提问。

这时,文官队伍中走出一人。

看到此人,朱元璋眼中一亮。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他口中的“吾之子房”的刘基刘伯温。

朱元璋道:“刘爱卿,可有良策?”

刘伯温点了点头道:“臣有一法,或可让大明国祚绵长,令大明江山永固。”

听到这话,不仅朱元璋狂喜,文武百官也都露出惊讶之色。

什么情况?

刘伯温平时也不爱吹牛逼啊!

今天是怎么了?

居然吹起牛逼来了!

朱元璋那知道群臣心里在腹诽刘伯温。

此刻的他急需知道大明江山永固的法子。

当下急道:“刘爱卿,有何良策速速给朕讲来!”

刘伯温叹道:“此法有伤天和,臣不忍为之。”

朱元璋道:“刘爱卿但讲无妨,一切都由朕做主。”

刘伯温点了点头,随后露出平时见不着的狠辣之色。

“断天下龙脉,除了陛下子孙,天下再无人主,何人敢反?何人能反?”

听到这话,文武百官全都是一哆嗦。

这个刘伯温疯了,断天下龙脉这种话都说的出口?

朱元璋却是满脸兴奋。

大声道:“刘爱卿此法大妙,真乃朕的肱骨之臣也。”

不怪他如此兴奋。

在风水玄学中有一种独特的地形叫做龙脉。

有龙脉的地方就会受到龙的庇佑。

一个王朝要定都于龙脉附近就能绵延数百年的国祚。

同时古代那些王侯将相的陵墓也都要修建在龙脉之上。

辟如邙山,生于苏杭,葬于北邙的那个邙山。

上面有从周朝起数万座历史名人陵墓,其中包括了众多朝代的王陵。

原因正是因为这北邙乃是昆仑龙脉的余脉。

一条龙脉守护一个朝代,那么如果别的龙脉有了庇护的家族,岂不是江山不稳?

所以刘伯温说出斩断天下龙脉,正合朱元璋的心意。

龙脉全部被斩断,就没有人有龙脉庇佑。

没了龙脉庇佑,就算造反也没有成事的可能。

朱元璋满脸的喜色,喝道:“刘伯温,持朕金令断天下龙脉,各地官府胆敢阻挠杀无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