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好似回归到平静。
整个燕王府、乃至整个北平城,都好像往常那般来来往往。
而朱高燨。
也是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除了每日清晨带着大哥朱高炽进行锻炼以外,其余时间都在书房里研究手里的书籍。
这些书籍。
外观与明朝的书籍很是相像。
实际上这些书籍,都是他从签到当中获得的文抄本。
当中的内容驳杂,不过却十分实用的书籍。
最重要的。
莫过于是那白砂糖的古法制作,还有那蓝玉案时所获得的炼钢法,每一样东西放在这大明皇朝里,都是极为难得的至宝。
但是在朱高燨眼里,这些都是未来靖难的基础。
虽说靖难必定会成功。
可大明朝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
即便是迎来最为鼎盛的永乐,一年税收不过两千万白银左右而已。
看起来很多。
但是军备、赈灾等等诸多事宜。
就足以掏空整个大明,还有那不值钱的大明宝钞,更是让整个大明陷入到通货膨胀的时期。
想要稳住朝局,想要成就真正的万国之邦,那必须得从根本财政上解决一切。
而白砂糖的布局,已经在江南地界彻底展开。
如此高纯度、甜度的极品精糖,必定能够为他累积下大量的财富。
这么说吧。
根据他所知道的历史。
永乐期间的一两银子就能够买得到七八石大米。
而糖在大明就好比奢侈品,自身的价格就比起大米高出十数倍之多,也就只有达官贵人能够消费得起。
何况是那更为精纯的白砂糖,价格可能还要贵上不少。
贵虽然贵。
可江南最不缺的就是商贾贵族。
此时的江南。
也彻底陷入到一片白砂糖的狂潮当中。
一家名为永乐糖铺面前,早已是聚集了大量的顾客。
借由后世的广告效应,白糖的推广在整个江南地界算是初具自己的名声,现在接待的不过是一些散客罢了。
只要等待那些商贾上门来寻,那时才是真正豪赚千金的时候。
高昂的糖价。
完全止不住来客的热情。
只是如此的阵仗,亦是引起了洪武帝的注意。
“咳咳!!”
大殿里。
洪武帝的咳嗽声响彻在整个朝堂,朝臣低首默言,没人出面当这出头鸟。
“白糖一事,咱已经知晓。”
“怎么?”
“没人与咱说道?”
突然出现的白糖,已经颠覆了原有的物价。
随着白糖对于江南的称霸,其他糖类的价格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他也有微微尝过。
白砂糖的颜色更为纯净,甜度亦比其他糖类更好,只是这般高价的白糖无疑会颠覆整个江南的市场。
甚至可能做到垄断的可能性。
士农工商。
商人本就有着极为低下的地位。
可根据锦衣卫来报,不少为官之人对那白糖趋之若鹜。
这也是他最为不喜的地方。
而且就短短个把月时间,白糖就已经售出万两之多,这还只是一个商铺而已,如果随着白糖的推广,那岂不是可以做到年入数百万之巨?
商贾为贱籍。
如若是皇家产业还好。
可一个商贾真若做到年入数百万巨额,岂不是将要把整个大明的经济明白掐在手中。
以他朱元璋的心性,又怎会允许此事的发生。
说白了。
你赚钱可以,但是不能比朝廷多。
然而恰恰正是如此,却是苦了下方的群臣。
糖业。
并非像那盐、茶等诸多官营工业。
高品质的糖属于奢侈品,先不说平民百姓能否消费得起,至少糖并非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
而且。
获取糖的方法有许多种。
像那些百姓家里,往往都使用蔗糖即可。
所以大明开国以后,并未将糖业纳入到官营工业当中,只因单凭其中的岁红,与其他产业相距十万八千里。
现如今白砂糖的出现,却是颠覆了世人的看法。
倘若突然将糖业纳入官营,势必会引大明百姓心中的不平。
洪武帝。
张口闭口一切为了百姓,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百姓,可要是突然去断了百姓的活路,那只会给他这位震铄古今的帝王留下话实。
所以这不仅是要想办法给朝廷增收,更是要他们保住皇家的脸面。
一时半会之间。
他们也实在拿不出,能够顾及两头好的法子。
“陛下!”
“孙儿有一想法,不知当讲否!”
文武百官的前方,身着明黄色盘龙袍的朱允炆,却是最先站了出来。
自从太子朱标薨逝。
朱允炆便取代了父亲的位置,在他被立下皇太孙的名头后,便正式参与大明的每一次朝会。
这也是洪武帝给予他学习的机会。
在洪武帝眼里。
朱允炆虽远远不及儿子朱标,但也身怀几分本事,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不妨直说。”
见朱允炆自信的模样,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孙儿认为。”
“如若是将糖业纳入官营,必定不能够操之过急,得寻一个良好的时机。”
“倒不如以皇家之名,遣人与那商贾接触。”
“商贾虽是贱籍,但终究是大明的百姓,陛下的子民!”
“只需陛下略施天恩,赐那糖铺皇字。”
“不仅能够冠于皇字,更是能够借此来获取售糖的分成,而且有了陛下的赐字,糖铺必定能够获得世人追捧。”
“长久以往。”
“再将那糖业渐渐纳入官营即可。”
“不仅能够为大明补充财库,亦是向世人展示陛下的英明。”
一字一句。
朱允炆说得铿锵有力。
而他的这番话,更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间,让他对于自己这位孙子亦是越发的满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