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生我在山村打造商业 > 第十章:合作社风波,人心齐泰山移
换源:


       龙窝村农产品合作社的牌子挂上村口老槐树那天,天朗气清。陈铁柱特意请了乡文化站的人来写了红绸横幅,李建国亲自剪的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也炸开了村民们心里的热乎劲儿。

合作社的办公点就设在村委会旁边的旧仓库里,陈铁柱让人刷了白墙,摆上几张长条桌,墙上贴着章程和入股明细。章程是他跟李建国琢磨了三晚才定下来的:村民可以用土地、农具或者现金入股,年底按股分红,大事小事都得社员投票决定,谁也不能搞特殊。

头一个来入股的是李老五。他揣着个布包,哆哆嗦嗦地把里面的三十块钱拍在桌上:“铁柱,我……我入三十块的。”这钱是他看鸡棚攒下的,攥得都发潮了。

“五叔,您这是干啥,您的工钱够入股了。”陈铁柱想把钱推回去。

“那不一样。”李老五梗着脖子,“工钱是工钱,入股是入股。我信你,跟着你干,准没错!”

紧接着,二柱子、王大娘,还有不少之前跟着采山货的村民都来了。有的拿出来的是皱巴巴的毛票,有的扛来了家里最像样的锄头,还有人直接说要把自家的半亩山地入进来。陈铁柱一一登记,写在大红纸上,贴在墙上,谁看了都心里透亮。

热闹了一上午,赵金牙的身影在仓库门口晃了好几圈,就是不进来。刘翠花拽着他的胳膊:“你倒是进去啊!人家都入了,就咱不入,以后有好处能轮着?”

“急啥?”赵金牙甩开她的手,“我得看看他陈铁柱到底能折腾出啥花样。万一赔了,咱那点家底不就打水漂了?”话虽这么说,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墙上的分红方案,喉结动了动。

陈铁柱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他知道赵金牙贪财,只要合作社真能赚到钱,不愁他不上钩。

合作社头一桩事,就是扩大果林种植。陈铁柱拿着跟罐头厂签的合同,去乡里申请了专项贷款,买了两千棵板栗苗和一千棵核桃苗。他请林伯当技术顾问,每天带着社员们在后山挖坑栽树,中午管两顿带肉的大锅菜,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李老五负责记工分,谁出了多少力,谁偷懒耍滑,他都一笔一笔记着,半点不含糊。有回赵金牙的弟弟赵银牙想来混工分,被李老五拿着账本堵在坡上:“你今天就栽了五棵苗,还没王大娘多,想混吃混喝?门儿都没有!”赵银牙闹了个大红脸,灰溜溜地走了。

除了种果树,合作社还搞起了统一收购。陈铁柱跟周明商量,把山货收购点搬到了合作社,价钱比以前再高一分,收来的山货分类打包,直接用拖拉机拉到县城,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周明看他搞得正规,又把城里两家干货店介绍给了他,订单越来越多。

眼瞅着合作社越来越像模像样,赵金牙坐不住了。这天傍晚,他揣着一瓶二锅头,溜到了陈铁柱家。

“铁柱啊,忙着呢?”赵金牙脸上堆着笑,把酒瓶往桌上一放,“我来……来看看叔婶。”

王秀莲没给他好脸色,转身进了里屋。陈老栓吧嗒着旱烟,没说话。

陈铁柱心里明镜似的,给他倒了杯白开水:“赵哥有事?”

“也没啥大事。”赵金牙搓着手,“就是……就是看合作社搞得红火,我也想入个股。你看我家那三亩地,还有两头牛,能入多少?”

陈铁柱笑了:“赵哥想入股,欢迎啊。章程都在墙上贴着,土地按亩产算,牛按市价估,你去登记就行,跟大家一样。”

“一样?”赵金牙有点不乐意,“我这地可是好地,牛也是壮牛……”

“赵哥,合作社讲究的就是公平。”陈铁柱打断他,“不管是谁,都得按规矩来。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就算了。”

赵金牙噎了一下,看着陈铁柱不软不硬的样子,心里暗骂了句“油盐不进”,嘴上却赶紧说:“合适!合适!我明天就去登记!”他怕真错过了,以后连汤都喝不上。

赵金牙入股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不少观望的村民也都动了心。没过几天,合作社的社员就从三十多户涨到了五十多户,几乎占了全村的一半。

人多了,事也多了。有回分山货钱,王大娘觉得自家的山楂斤两不对,跟记账的吵了起来;还有人嫌栽树的活儿太累,想换个轻松的;甚至有人偷偷把合作社的树苗挖回家,想种在自家地里。

陈铁柱连着开了三晚社员大会,把账本摊在桌上,一笔一笔算清楚。谁的钱少了,是因为山货里掺了杂质;谁想换活儿,得大家投票同意;至于偷树苗的,陈铁柱没点名,只说“谁拿了赶紧送回来,不然查出来,不光退股,还得赔钱”。第二天一早,那几棵树苗就乖乖出现在了合作社门口。

“人心齐,泰山移。”陈铁柱站在会上,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咱合作社就像这棵老槐树,根扎得越深,枝丫越密,才能抗住风雨。谁要是想拆台,就是跟全村人过不去!”

底下的社员们听得连连点头,眼神里的劲儿更足了。

转眼到了秋收,陈铁柱种的那二亩杂交玉米成了全村的焦点。别的地亩产最多三百斤,他的玉米杆跟小树苗似的,结的棒子又大又饱满,一称下来,足足八百斤!虽然没到系统说的千斤,但也把村民们惊得合不拢嘴。

“我的娘哎,这是啥神仙玉米?”

“铁柱,你这种子哪来的?明年我也想种!”

“合作社能不能统一买这种子啊?”

陈铁柱看着大家热切的眼神,心里热乎乎的。他当众宣布:“这玉米种子,我已经跟县里农技站订了货,明年合作社统一育苗,谁家想种,成本价供应!”

欢呼声差点掀翻仓库的顶。李建国看着这场景,拉着陈铁柱的手说:“铁柱,你真是咱龙窝村的福星啊!”

秋收后,合作社第一次分红。仓库里摆了三张长条桌,上面堆满了崭新的钞票和白面、猪肉。陈铁柱站在台上,念着每户的分红:“二柱子家,现金一百二十块,白面五十斤,猪肉十斤!”二柱子媳妇上来领东西,笑得嘴都合不拢。

“李老五,现金八十块,白面三十斤,猪肉五斤!”李老五攥着钱,眼圈都红了,这是他这辈子挣得最体面的一笔钱。

轮到赵金牙家,分了一百五十块现金和不少东西。赵金牙拎着肉,脸上笑开了花,看陈铁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一个劲儿地说:“还是合作社好,还是铁柱有本事!”

陈铁柱最后一个领分红,他只拿了跟普通社员一样多的钱,剩下的都充作了合作社的公积金。有人劝他多拿点,他摇摇头:“我是带头人,得先让大家尝到甜头。”

那天晚上,龙窝村家家户户都飘着肉香。陈铁柱家也不例外,王秀莲炖了一锅排骨,林小荷也被请了来。

“铁柱,你真打算把种子成本价给大家?”林小荷啃着排骨,眼睛亮晶晶的。

“嗯。”陈铁柱点头,“大家都富了,才算真的富。”

林伯喝了口酒,捋着胡子说:“铁柱这心思,好。小荷啊,你可得多帮帮他。”林小荷脸一红,低下头笑了。

陈铁柱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心里像揣了块糖。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山的果树要结果,合作社要扩大,他还想办个养鸡场,搞个草药种植基地……要干的事还有很多。

夜深了,陈铁柱站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耳边是远处传来的笑声。他的脑海里,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主线任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初级)完成,奖励:中级农业科技包(内含温室大棚搭建技术、反季节蔬菜种植指南)。”

陈铁柱握紧拳头,眼里闪着光。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新的商机又来了。他仿佛看到,龙窝村的冬天不再冷清,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比春天的花还灿烂。

这路还长,但他不怕。因为他知道,身后站着的,是越来越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龙窝村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