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剑心通明:从寒渊到长生 > 第17章同门猜忌,暗流涌动
换源:


       风雪扑在脸上,萧景琰脚步未停。掌心那道剑形疤痕仍在发烫,像有细针在皮下游走。他不动声色,左手三指仍按在“孤光”剑柄三寸处,指节微压,剑未出鞘,识海却已如镜面映照四方。

十丈内,三道呼吸节奏错乱。

一人藏于断崖侧壁凹处,灵力压得极低,但靴底碾碎石子的震动逃不过【剑心通明】的感知。另一人伏在松枝上,衣料与树皮摩擦频率异常,显然是刻意调整姿态。第三人走在下山道三十余步后,脚步虚浮,腰牌轻晃,却始终与他保持固定距离。

萧景琰放缓步速。

风雪掩住了他的踪迹,也成了他延伸感知的媒介。空气流动的细微变化、雪粒撞击衣袍的角度、身后两人脚步落地的轻重——所有信息汇入识海,清晰如刻。

三人分立三角,呈追踪阵型。腰牌皆刻“玄丹院”三字,左三横纹,右无星点,是外门记名弟子标识。其中一人袖口微露黄符残角,符纸边缘焦黑,似刚焚毁过传讯之物。

他不回头,只将白瓷盏从袖中取出,指尖轻触盏壁。残茶尚温,水面微颤,映出身后两人交换眼神的瞬间。一人迅速离队,身形一闪,向宗门西侧密林奔去。

萧景琰继续前行,步伐平稳,仿佛毫无察觉。

膳堂前,人声鼎沸。外门弟子三五成群,围坐火盆旁,议论声随风卷来。

“你们真信他是凭本事斩出剑意?玄铁岩碑,金丹都难留痕,他一个凝气八重,断剑都能刻字?”

“我听说了,皇室有种秘宝,叫‘龙髓引’,滴一滴就能暴涨修为,他肯定是用了这个。”

“剑意?那是幻术!我亲眼看见他剑尖点碑时,袖中滑出一道金线,定是机关法宝!”

哄笑声炸开。

萧景琰立于门外,未入内。他靠在廊柱阴影处,左手仍按剑柄,右手指尖轻叩白瓷盏边缘。声波震动透过地面传入识海,【剑心通明】自动解析音源方向与说话者特征。

堂中坐北朝南的圆脸弟子正唾沫横飞,袖口符箓残光未散,显然是刚用过传音符。他身旁两人频频点头,眼神却不断扫向门口,似在确认是否有人偷听。

萧景琰转身离去。

途中经过一处石井,他停下,将白瓷盏浸入井水。水面倒影清晰映出身后两名跟踪者正低声交谈,其中一人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小铃,轻轻一晃,铃声几不可闻。

他收回盏,继续前行,步伐未变。

夜深,宿处木屋静寂。窗棂外雪光映地,屋内无灯。他盘坐于榻,闭目假寐,实则【剑心通明】全开,感知延伸至屋外三丈。

子时三刻,窗缝微动。

一枚银针无声射入,直取枕位。针尖泛蓝,显然浸过剧毒。轨迹精准,显然是测算过他躺卧角度。

针入室瞬间,屋内寒气骤凝。一道无形剑意自“孤光”断刃溢出,在窗缝三寸处凝成霜线,针尖触之即冻,悬于空中,距枕不过半尺。

萧景琰睁眼。

他未动,只将“孤光”缓缓插入地面。剑身入土三寸,冰蓝剑纹渗入地脉,顺着灵力流向反溯。

三里外,西侧密林深处。

一处临时结界隐于树根之下,内有三人围坐。中央一人手持残符,正以火引燃。残符上“裴”字尚未烧尽,墨迹未干。另两人袖口皆有玄丹院标记,其中一人腰间挂一青铜铃,与白日所见相同。

剑纹感知持续三息,随即收回。

萧景琰拔剑起身,将“孤光”横于膝前,指节轻抚剑脊。识海中,三名跟踪者、膳堂煽动者、传讯者、结界内三人——面容、声音、灵力波动、行为模式,皆已录入“敌意图谱”。

他不再假寐。

次日晨,执事立于试炼场前,宣布第二关将至:雾隐林探路,需三人组队,限时半日穿越。

弟子迅速结伴,呼朋唤友之声四起。萧景琰立于队列末尾,左手按剑,面无表情。人群有意无意避开他三尺距离,无人与他对视,更无人靠近。

“景琰兄,可愿与我等同行?”一名弟子假意走近,话未说完,身旁同伴便拉住他袖子,低语几句。那人立刻退后,讪笑两声,转身融入人群。

萧景琰不动。

他目光扫过全场,【剑心通明】悄然记录每一名弟子的灵力波动频率与情绪起伏。心跳加速者七人,灵力紊乱者十一人,其中三人曾出现在膳堂嘲讽者之列,两人参与夜间跟踪。

他转身,走向角落。

一名弟子独坐石凳,黑衣无纹,面容冷峻,腰悬一柄玄铁重剑,剑身嵌有七颗妖丹。他低着头,指节紧扣剑柄,似在压抑某种情绪。

萧景琰未语,只将半块干粮置于其石凳上,随即转身。

那弟子猛然抬头,眼神惊疑,迅速扫视四周,似在判断此举是否陷阱。他未伸手,反而向后退了半步。

另一名弟子走来,一脚踢飞干粮,冷笑:“皇室走狗也想收买人心?”

干粮滚入雪中,被踩碎。

萧景琰未回头,只将左手三指重新按回“孤光”剑柄三寸处,指节微动,剑未出鞘。

执事宣布组队截止。

“萧景琰,无人组队,按规可单独行动。”执事声音平淡,却隐含一丝幸灾乐祸。

萧景琰点头。

他抬步走向雾隐林入口,身后议论声再起。

“他肯定用了秘宝,不然怎么可能觉醒剑意?”“听说他昨夜差点被毒针暗杀,是不是心虚了?”“裴大人门下弟子都说,他那剑意是借来的,根本不是自己的。”

他不回头,步伐未乱。

雾隐林前,浓雾翻涌,能见不足五丈。林中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遮蔽天光。入口处立有一碑,刻“误入者,魂不得归”。

萧景琰停步。

他从袖中取出白瓷盏,轻啜一口。茶已凉,水面倒映出他眉骨斜疤与青铜色瞳孔。放下盏时,指尖在杯沿留下一道浅痕。

忽然,林中雾气微动。

一道黑影从树后闪出,手持短刃,直扑而来。刀锋未至,毒风先至。

萧景琰未拔剑。

左手三指按在“孤光”剑柄,剑意凝于三寸,周身寒气骤升。那人冲至三步外,骤然僵住,手中短刃结出冰霜,寸寸断裂。

他低头,看见自己手臂已覆白霜,正迅速蔓延至胸口。

萧景琰抬眼,目光如刃。

那人张口欲言,却发不出声,双膝一软,跪倒在雪中。

萧景琰迈步,从其身侧走过,进入雾中。

身后,那人瘫倒,呼吸凝滞,手中断刃碎成冰屑。

林中雾更浓。

他前行十步,忽觉脚下地面微颤。低头,见泥土中有极细银丝埋于雪下,呈蛛网状延伸,丝线末端连向三处树根。

他未踩破。

只将“孤光”抽出三寸,剑尖轻点地面,一道冰蓝剑纹渗入土中,顺银丝反溯。

三处树根下,各藏一人,手持铃铛,正以灵力催动丝线机关。

剑纹触及瞬间,三人手中铃铛骤然结冰,铃舌冻结,灵力中断。

林深处,一声闷响,似有机关崩解。

萧景琰收剑入鞘,继续前行。

雾中忽有低语传来。

“他来了。”“按计划,三处埋伏,毒瘴、陷坑、绞索,一个都别放过。”“裴大人说了,只要他死在雾隐林,就是试炼失手,无人追责。”

声音来自左前方,三人藏于树洞中,正检查弩机。

萧景琰停下。

他将白瓷盏置于雪地,盏中残茶倒出一线,顺着地面裂缝流入土中。茶水遇机关银丝,瞬间凝霜,霜线蔓延至树根。

树洞中一人忽觉脚下冰寒,低头,见霜从地底爬出,缠住靴底。

他惊呼未出,嘴已被寒气封住。

萧景琰抬步,走向树洞。

洞中三人察觉异样,欲举弩,却发现机关冻结,弩弦僵死。

他站在洞口,未说话,只将左手三指按在“孤光”剑柄三寸处。

洞中三人浑身发抖,手中兵器落地。

他转身离去。

雾更浓,路更窄。

前行百步,忽见前方地面塌陷,形成深坑,坑底插满铁刺,毒雾升腾。坑旁树上,一道绞索垂下,绳结新打,显然刚设不久。

萧景琰立于坑边。

他未跳,未绕,只将“孤光”剑尖插入地面,剑纹渗入地脉,感知四周三十丈内灵力波动。

三处埋伏点,七人藏匿。

他拔剑,缓步绕坑而行。

坑底毒雾随他步伐流动,竟不敢靠近三尺之内。

他行至坑尾,忽觉耳后微风掠过。

回头,一道银光自树顶射下,直取后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