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玉树临风是潘安 > 第五章 高平陵之变 (一)
换源:


       就在魏高贵乡公来太学讲学后不久,夏侯湛的阿父夏侯庄安排了一个管家来到了夏侯湛的住处。见了面后,管家就对夏侯湛说,是老爷让他来的,管家还说老爷让来看看你,老爷还说,虽然常有书信联系,但还是觉得有必要到这来一趟,才能放心。

在这段时间里,管家就住在夏侯湛租住的院落里,夏侯湛租住的是一个单门独院,里面有堂有屋,除了夏侯湛,还有几个佣人。上午夏侯湛去太学上课,管家就一个人在周边随意走走,兼办一些杂事。夏侯湛心想古代就没有放假休息这一说,除了皇帝登基等重大事件普天同庆之外,几乎就没有节假日,太学更没有寒暑假。古代学子学习条件差还这么刻苦,今天的我们都应该向古人那样刻苦学习。

下午夏侯湛回来吃过晚饭后继续学习,晚上就寝之前就和管家拉拉家常。

说是拉家常,其实就是夏侯湛向管家询问家里的一些情况,阿父阿母好吗,阿兄阿妹怎样,管家回答说一切安好,老爷老母都很好,家人们也都很好。

有一天的晚上,和管家聊了一会后,夏侯湛接着是好一会儿沉默,管家以为两人已经聊了好几天,夏侯湛该问的也问了,可能再没有什么可问的了。

“高平陵突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在管家准备去就寝的时候,夏侯湛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听到夏侯湛突然问起这件事,管家并没有表现得多么吃惊,略微沉吟了一下,管家就说道;“这就是老爷这次让我来你这里的主要原因,老爷现在非常担心因这件事影响你在太学的学习,特意派我来了解你现在的真实状况。”

夏侯湛在来太学之前,虽然阿父特意叮嘱夏侯湛,以前是曹氏天下,由于夏侯家和曹家的特殊关系,夏侯家的人可以享有特殊的待遇,可现在形势突变,以后的天下可能姓司马了,我们夏侯家族的人不仅失去了过去得天独厚的待遇,而且还可能因此遭受打压。当时的夏侯湛由于年龄尚小,对阿父有些含糊其辞的话听得有点懵懂,只是知道以后自己得努力学习。以前也偶尔听到些有关高平陵之变的议论,只是最近尤其是魏高贵乡公突然莅临太学,对高平陵之变的议论突然多了起来。

“虽然我们太学生平日里,两耳不闻太学之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这件事对太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太大了,它将深刻影响我们广大太学生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太学里常常有人在私下里悄悄议论这件事,也始终关注这件大事带来的后果。经过多年的混乱,魏国刚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突然发生这样的大事!举国震惊,所以自从知道这件事后,我们太学的博士还有众多太学生,心头就多了一个郁结,这个郁结时不时影响我们太学生学习的情绪!除了极少数司马家族的还有与司马家族有密切关系的太学生外,大部分的太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仕途不再抱有信心。”夏侯湛有点激动地说道。

“这就是老爷这个时候让我来你这的真实原因,老爷也想到了,你一天天地长大,太学的学子众多,太学的环境毕竟不是皇宫,肯定会有人议论这件事,再加上我们夏侯家和曹家的特殊关系,怕你知道这件事后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情绪,所以此时老爷特地派我来你这一趟。因为你现在毕竟还小,对有些事情缺乏分析判断能力。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国家大局我们做为一般人是无法掌控的,只能被动接受,当今之时,对你来说就是好好学习,影响是肯定的,但现在担心影响为时尚早,影响或许会很大,但无论如何,你现在都必须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很好应对。你说是不是。”

听了管家的这番话,夏侯湛的情绪恢复了些许平静,接着夏侯湛委婉的说到:“这倒也是,那你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真相,太学的议论纷杂,莫衷一是,不知道该信谁,博士可能知道的多一点,但博士一般都只是专心授课,很少公开谈论此事,因为这事毕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好吧!”管家就说,“我在你家已经有十多年了,老爷非常信任我,具体情况也是从老爷那里得到的,老爷曾特意叮嘱过我,少谈国事,无论和谁。不过今天是和你,也只是我们两个人私下悄悄谈论。当然现在司马家族还没有完全接管政权,舆论环境依然相对宽松。只是人们心里似乎已经明白,未来司马家执掌政权是早晚的事。因为自那天司马懿把曹爽及其朋党诛杀殆尽后,真是树倒猕猴散,几乎人人自危,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投靠司马家族,就算是有极少数的人反抗,毕竟势单力薄,最终也都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的皇帝魏高贵乡公前不久来过太学,人长得气度不凡,而且博学,真是一个好皇帝,很受太学博士和太学生的喜爱。高贵乡公莅临太学,让我们广大太学生对未来又重新燃起新的希望。”夏侯湛接着说道。

管家就说“我也听老爷谈起过魏高贵乡公,听说他很有雄心,要努力恢复曹家的天下,但老爷说,在他看来希望渺茫,毕竟魏高贵乡公现在是孤掌难鸣,没有几个人敢和他站在一起,迫于司马家族的淫威,没有几个人敢于真正支持他!”

夏侯湛听到管家这样说就有些垂头丧气,对管家说“那你就谈谈这事的具体情况吗?”

管家接着说道:“这事应该是发生在你三岁多刚刚懂事的时候,到现在已经过去大概有八九年的时间了。那天是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一个很冷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将军曹爽和几个兄弟以及随从陪同少帝曹芳,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准备前往高平陵拜谒明帝曹睿之墓。司马懿在估计曹爽和少帝他们差不多到高平陵了至少是已经出了洛阳城有一会了,便立即采取行动。因为在头一天,司马懿通过宫内安插的线人,得到曹爽兄弟以及党羽将在第二天倾巢出动,前往洛阳城外的高平陵拜谒魏明帝曹睿之墓,蛰伏已久的司马懿认为这是一个篡夺曹氏天下的绝佳机会,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当天夜里立即召开家庭会议,商议第二天的行动方案。”

“按照事先定下的行动方案,司马懿等曹爽走出洛阳城门后,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立即关闭了所有的城门,率兵迅速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门据守洛水浮桥。同时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命令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曦营地,做完这些事项后,静待幼帝曹芳返回。”

“一俟幼帝曹芳驾到,司马懿便立即向皇帝禀奏曹爽的错误‘当年我从辽东回来后,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著我的手,深为后事忧虑。我就对先帝说,太祖高祖也曾把后事嘱托于我,这是陛下您亲眼看到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烦恼的,万一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我当誓死执行您的诏令。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命,败坏扰乱国家的制度;在朝内超越本分自比君王,在外则飞扬跋扈独揽大权;破坏已有的军营编制,完全把持了禁卫部队;所有重要官职,都安插他的亲信担任;皇宫值宿卫士,都换上了他的人;这些人相互勾结聚集在一起,恣意妄为日甚一日。而且曹爽还派宦官黄门郎张当担任督监,随时侦查陛下的情况,挑拨离间陛下您和太后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在这种情形下,陛下您也只能屈尊天子之位,岂能长治久安。这绝不是先帝当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前的本意。我虽老朽不堪,也不敢忘记曾经说过的誓言,就连太尉蒋济也认为曹爽有篡夺君位之心,所以我以为他们兄弟已不再适宜继续担任皇家侍卫,我把这些意见已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已准许我按照奏章所言执行。’”

“司马懿向皇帝表奏最后还说‘现在我已经告诫主管和黄门令,免去曹爽、曹曦和曹训的官职兵权,并以侯爵的身份退职归家,不得逗留和延滞陛下车驾,如敢延滞车驾,就以军法处置,同时我还努力托着病体驻扎在洛水浮桥,以侦查可能发生的非常情况。’”

“按程序,曹爽首先得到司马懿的奏章。当曹爽看到司马懿上表皇帝曹芳的奏章后,对司马懿的突然行动极度恐惧,过了好久,曹爽才缓过神来,并决定先不向少帝报告司马懿奏章的事。看着司马懿的奏章,曹爽此时不知如何是好,就在大将军曹爽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报大司农桓范逃出城门前来找大将军。桓范一见曹爽就直接建言‘大将军可以挟天子去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来对抗司马懿。’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接着马上又对曹曦说‘这是唯一的出路,真想不明白你们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关键时刻竟然束手无策,现在像你们这样的皇族宗亲就是真心要求过平民一样的生活,司马懿也是决不会答应的。’”

“桓范见曹曦也是无动于衷,又继续对曹爽说‘大将军你不能再犹豫了,你的中领军的别营就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以随时召唤和调遣他们,我们距离许昌也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库也足以武装部队,你所担心的粮食也不是问题,大司农的印章就在我的身上,随时可以签发征调。’”

“即使大司农桓范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曹爽和曹曦,曹爽和曹曦就是岿然不动,大家都静静地坐着,从初夜一直到五更。大出桓范意料之外的是,第二天清晨,曹爽把手中拿着的一把心爱的刀,突然仍在地上然后风轻云淡地说‘就算投降,我仍不失为富贵人家’。看到曹爽如此幼稚的举动,桓范悲痛地哭泣起来‘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几个蠢如猪牛的兄弟,没有想到我也将会受到你们的连累被灭族啊!’曹爽、曹曦仍不为桓范的语言所动。”

“随后,曹爽向魏帝曹芳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请求曹芳下诏免去自己的官职,并侍奉曹芳回宫。”

“当大将军曹爽及其兄弟曹曦曹训辞去一切官职后没有几天,司马懿狼性毕露,害怕夜长梦多,立即开始罗织曹爽及其党羽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和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阴谋反叛的罪名,把曹爽、曹曦、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还有桓范等人批捕入狱,直到此时曹爽才后悔没有听从桓范的话,曹爽也知道死到临头后悔已经晚了。最后司马懿以大逆不道图谋造反的罪名劾奏朝廷,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均被夷灭三族,和他们一起被诛杀的共有五千人之多。”

夏侯湛在大学时就知道:司马懿的这次突然行动,极大地削弱了曹氏宗亲在朝中的势力,从此以后曹氏势力日渐衰微,司马家族得以逐渐掌控权利,为以后司马家族篡夺曹家天下打下基础。

就在此时,夏侯湛听到管家大声对他说“老爷让我一定转告你,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你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好好学习。关于高平陵的事,以后你尽量不要和别人谈起这件事,也少和别人议论有关司马家的事。你的任务就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少谈论是非,希望你能做到,答应我可以吗,我回去也好向老爷有个交待。”

夏侯湛立刻连连点头“我答应你,我保证!”次日清晨管家早早就与夏侯湛告别,启程回家向老爷复命。

夏侯湛深知,高平陵之变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高平陵之变后没过多久,屈指也就短短五十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接踵而至,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史,更是汉民族的血泪史。

历史上,也有一些政治家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给予很高的赞誉,说司马懿胆识过人老谋深算,一番出其不意的神操作,竟然能轻而易举地把曹操辛辛苦苦东征西杀几十年得来的天下就变成了司马家的天下,这些人推崇的就是胜者为王,对司马家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却避而不谈。

夏侯湛则觉得与其推崇司马懿的谋略胆识,还不如深刻认清司马懿的对手曹爽的懦弱和愚蠢。在历经风雨的政治老手司马懿跟前,曹爽表现得就像一个幼童一样没有一点政治智商,所以后世评论一直认为曹爽为托孤大臣是明帝曹叡的最大错误。

太尉蒋济就直言曹爽就是一匹驽马,驽马恋栈,没有雄心壮志,受眼前的荣华富贵所诱惑,丧失应有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当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口头许诺曹爽以侯爵身份退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时,曹爽就信以为真,他根本就想不到或者不愿意想到,这个许诺只是狼为了达到吃羊的目的之前的把戏。曹爽不仅是一个胸无大志,幼稚愚蠢自私自利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在司马懿逼他交出兵权的关键时刻,他置曹氏家族的利益于不顾,置众多支持曹氏家族的忠臣的安危于不顾,他只想到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以说曹爽真是死有余辜。

大司农桓范反复告诫曹爽,就你大将军身份,你现在说要放弃一切权利去过平民的一样的生活,都已经不可能了;摆在你面前的就是要么抵抗要么受死,可蠢如猪牛的曹爽就是听不进去,一根筋的只相信司马懿的洛水之誓。

曹爽的结局很悲惨,他的悲惨命运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但凡曹爽当时只要选择抵抗,曹氏家族的命运,汉民族人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历史上像曹爽这样的悲剧人物还真不少,西楚霸王项羽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刚愎自用,冥顽不化,文如陈平武若韩信等都跑到对手刘邦那里去了,只剩下一个忠心耿耿的范增,楚霸王不仅不采纳范增的谋略,最后竟然愚蠢到把范增逼走,最终威震一时的霸王只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每每想到曹爽幼稚愚蠢,夏侯湛真是恨得咬牙切齿!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他今天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也不会为自己未来的前途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