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以后,除了正常上课,一有时间夏侯湛,左思和潘安三个人就常常聚在一起,不是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拉家常或玩耍;有时也相约一起到太学图书馆看书,或在太学的广场和校园散步聊天,不过几乎不到校外去。
总是这样的,在谈话和探讨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里是夏侯湛和潘安在说话,左思只是在听,偶尔才会插上一两句。在玩耍的时候,又是左思和潘安在一起跑跑跳跳,夏侯湛却只在旁边看着他们俩,或独自做别的事。左思不善言语表达,夏侯湛则喜静不喜动,潘安的性格比较随和。
左思很小的时候,他的阿父左熹就发现,左思相貌太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不太招人喜欢。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左思也对自己的容貌有了一些知觉,就是别人不太喜欢亲近他。左思也因此自卑,而讷于言。
看到自己的阿儿长得有点丑不讨人喜欢,而且还有些木讷,左喜开始为自己的阿儿发愁,出于为左思的未来考虑,左喜想到只有让左思学有一技之长,将来才能有饭吃。左喜先是让左思学习鼓,琴等乐器,后来又学习书法,这些都是将来和人打交道比较少的技能,但由于左思既不喜欢鼓、琴也不喜欢书法,最终左思是一样也没有学成,左喜因此有些气馁。
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而幼小的左思又只知道贪玩,左熹对左思不再抱任何幻想,开始有放任自流的打算,却总是心有不甘地在别人跟前抱怨他的这个不争气的阿儿,说左思根本就无法和自己小时候相比。
有一次左熹又在别人面前说左思,正好被左思听到了。受到阿父言语的刺激,左思就默默立志要赶上并超过自己的阿父,开始发奋努力读书学习,写出来的文章也颇显才气。
看到左思的变化,左熹真有些喜出望外,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没想到自己的阿儿左思的特长在于赋文作诗。于是左喜决定不惜重金疏通关系想尽办法也要送左思到太学来学习,即使自己只是一个县府小吏,没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又收入微薄。
左思经常在潘安和夏侯湛跟前说:“我的阿父虽然地位卑微,但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阿父的言语激励以及阿父的言传身教大大地影响了我。”
当夏侯湛微笑着对潘安说“我经常听到你的同乡议论你,说你自小长得就非常稀罕,周围的人总是当面夸奖你背后议论你,很小的你就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听夏侯湛这样直白地说,潘安有些腼腆地阻止夏侯湛“行行行,我求你了,少拿我的长相说事。”
左思就不失时机地说“我还听他们说,你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诗词文赋有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很早就显示出赋文作诗的高水准。”
“我和你们一样喜欢赋文作诗。”潘安轻描淡写地说道。
潘安接着还介绍说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阿哥名叫潘释,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比阿哥帅气一些。阿父对他很偏爱,常常为生有他这么一个阿儿引以为傲,走到哪都想带着他,每当外人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夸赞他时,阿父总是喜笑颜开自豪无比。
而且在他三岁刚刚懂事的那一年,阿父还带着他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游历。潘安还向夏侯湛和左思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的这次游历:“我随阿父从家乡巩县出发,先到老家荥阳中牟,拜谒了我的阿爷,阿爷潘瑾曾经是安平太守,此时已告老还乡,再到阿爷曾工作过的地方安平又拜见了阿爷的旧友以及他曾经的同事和下属。最后又跟着阿父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琅琊国,司马伦是琅琊王,我的阿父是琅琊内史。”
这次轰轰烈烈的游历,对潘安来说,犹如人生的第一次粉墨登场。一是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感受大好河山的壮美,同时潘安也认识了一些前辈在官场上的亲朋故友。二是潘安也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与众不同,人们都知道了琅琊内史潘芘有一个非常秀气的阿儿潘安。
夏侯湛毕竟学过历史,尤其是对西晋时期的这段历史更是颇有研究,心中自诩为西晋史的专家,西晋时期官职和地名对应今天的官职和地名,夏侯湛心里当然非常清楚。内史和太守同级,相当于市长或县长。山东琅琊就在今天的山东青岛一带。琅琊国是皇室宗亲司马伦的封国,内史是辅佐王爷处理除军事活动以外的一切政务,和市长同级。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
夏侯湛也想到,难怪潘安与同时代的陆机被称为那个时代的文坛的代表人物,‘潘江陆海’常见于古代的文章诗词中,意思就是说潘安的赋文如长江大水,有连绵不绝的气势,陆机的才思像大海深不可测。也有人理解说潘安的文章像江水清澈直白,陆机的文章晦涩深奥。潘安之所以一生能写出许多篇幅的佳作,除了天赋,应该还与他一生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
夏侯湛的曾祖父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将夏侯渊。夏侯渊很早就跟随武帝曹操起兵,以作战勇猛,尤以千里长途奔袭而著称,有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的传说,官至征西将军。夏侯渊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裔,而夏侯渊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夏侯渊一生跟随武帝曹操东征西伐,几无败绩,只是定军山一战,被刘备用计,居高临下突袭,被蜀将黄忠斩杀渊军大败,令武帝扼腕叹息痛心疾首。
夏侯湛的阿爷夏侯威曾是荆州,兖州刺史,夏侯湛的阿父夏侯庄曾任淮安太守。
由于家世显赫,夏侯湛自小就有一种贵族子弟的作派。衣着华美,再加上相貌清秀,无论走到哪都会引人注目,而且他对交朋友有很高的要求,不和一般的人来往。虽说不至于距人于千里之外,但总给人一种不太容易接近的感觉。
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生活奢侈,但夏侯湛并非纨绔子弟。他也酷爱学习,很早就显示出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不过他在创作诗文时尤其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选用一些令人难懂的生僻字词。
有一次夏侯湛潘安和左思在太学广场散步聊天,左思看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好像是在议论夏侯湛,左思就马上提醒夏侯湛,夏侯湛竟直白地大声说道:“我就是要与众不同,无论是在生活上在学习上,还是在创作上,就让他们羡慕嫉妒吧!”
机缘巧合,让既在诗词文赋上有着共同爱好又很早就显示出赋文作诗才能的三个少年在太学相遇了。
左思在太学学习非常刻苦,他和潘安是同一时间进入太学的,学的是同样的课程,两人又在同一个班。潘安就是因为很欣赏左思刻苦努力学习的精神,才主动结交左思的。
潘安虽然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自己又很优秀,但个性随和,从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家庭出身结交人,他很懂得欣赏别人。
夏侯湛则不同,按照夏侯湛交朋友的原则,左思是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但因为左思是潘安的朋友,既然是朋友的朋友,夏侯湛也就欣然接受了左思这个朋友。况且通过接触,夏侯湛渐渐也发现在诗文方面与左思有着许多共同语言。
时间过得很快,潘安和左思来太学已有大半年的时间。刚来太学时百花盛开绿意盎然,眼里心里一切都是新的,一转眼,就到了百花凋零草木枯黄秋风萧瑟的深秋。
就在这个季节的一天下午,夏侯湛潘安和左思相约一起正在太学图书馆认真读书的时候,突然一阵骚动打破了图书馆的宁静。原来是同学们在议论当朝皇帝即将莅临太学,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激动。尤其是那些年长的同学,他们在太学学习已有几年甚至十年,却从未见过皇帝一面。如果皇帝再不来太学,可能直到毕业都见不上皇帝,岂不是一大憾事。
太学生之所以非常想见皇帝,一是见见皇帝人长得什么模样,二是见识一下皇帝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博士介绍一下自己或是有机会给皇帝哪怕是皇帝的随从留个印象,以便为自己将来的仕途铺路。
皇帝有亲临太学讲学,与老师和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传统,只是自曹芳继位后,亲近小人,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废弃讲学,再加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致使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之间的政权之争愈演愈烈,因此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当朝皇帝曹芳从没有来过太学。这些都是夏侯湛潘安和左思后来在上课时听博士说起此事才知道的。
果然,当今皇帝魏高贵乡公将莅临太学讲学的消息,在第二天早上一上课就得到了博士的证实。同时,博士在正式上课前还向太学生说,太学将很快遴选出可以参加现场聆听皇帝讲学的博士弟子约一千名。遴选的方法就是按照品行表现良好又学习成绩优异的原则,也就是品学兼优。首先有三十名博士推介,然后再由太学的领导审核决定最后人选名单。
课间,太学生们纷纷来到广场,平静的广场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一片嘈杂,犹如闹市。大家纷纷议论皇帝即将亲临太学讲学的事,当然心里更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否有幸入选。
夏侯湛对潘安和左思说:“你们两个的运气太好啦,刚来太学,就赶上皇帝来太学讲学!”接着夏侯湛就问潘安:“你觉得这次你能不能选上?”潘安面含羞涩地说:“不知道,希望能选上。”,夏侯湛又问左思:“你呢?”左思毫不含糊的说“应该没有问题。”品德表现尚可,学习成绩也优秀,左思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你呢?”潘安和左思同时问夏侯湛,夏侯湛趾高气扬地说“我肯定没有问题!”。
一个月以后的一天下午,期盼已久的名单,在太学的通知栏张榜公布了。在寒风中,太学生们都急切地在榜中找寻自己的名字。
果然,夏侯湛潘安和左思都在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姓名时,每个人都无比激动:“名单上有我!”,“也有我。”,“有我的名字。”三个人都幸运入选。
夏侯湛心想:说是品学兼优,其实,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品行方面人人都优。学习好才是入选的主要因素。左思虽然智力一般,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尽人皆知,成绩也很好。潘安自不必说,天资聪慧,一学就会,但他并不仗着自己聪明而放松学习,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我夏侯湛学习也很努力,与左思和潘安比,成绩也一点不差。我们三人入选应该是理所当然。
“哎,听大家议论说,现在这个皇帝是去年刚登基,以前是魏高贵乡公,年龄比我们也就大几岁。这个皇帝不仅长的一表人才,气度非凡,而且经常和大臣们讨论经书。”夏侯湛突然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潘安和左思说。
“我也听到大家都这样说,真的很期待啊!”潘安接着说道。
左思就说“希望早日一睹皇帝的风采。”
为了顺利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帝来太学讲学的顺利进行,博士特意用一个时辰的时间,给太学生们讲了聆听皇帝讲学的一些规则和注意事项。首先是不能携带道具等危险物品,其次是听讲时要认真听讲不能说话,更不能大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