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龙啸东山铁血少帅 > 第八十五章 龙腾初显,利剑南指
换源:


       奉天的春天,来得格外有力量。冰雪消融,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城内城外一片繁忙景象。工厂的汽笛声、军营的操练声、学堂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复兴的强音。

经过数月的强力整合与埋头发展,杨兴辰治下的东山控制区已然气象一新。

军政方面,各级行政机构高效运转,政令畅通。肃清残敌、土地改革使得社会秩序基本稳定,民心归附。

东山军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了新一轮的整编和换装。以“第一快速反应纵队”为样板组建的两个“重装合成旅”初步形成战斗力,成为了杨兴辰手中最锋利的战略尖刀。

更多的常规步兵师则换装了统一改良的制式装备,战斗力远超国内其他军阀部队。

军工体系更是突飞猛进。在西山基地和整合后的奉天兵工厂共同努力下,“龙啸”战机(基于Fw-190)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虽然核心发动机仍需系统兑换,但机身、机翼、武器挂架等已能实现自产,第一条组装生产线正式投产。

代号“东北虎”的魔改59式坦克也开始小批量下线,其综合性能对这个时代形成了碾压性优势。

更令人振奋的是,基于对缴获“星火”装备的逆向研究和系统技术的消化吸收,霍枫的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代号“睚眦”的单兵火箭筒试射成功,破甲深度惊人,成为了对付坚固工事和轻型装甲目标的利器。

——代号“谛听”的远程战场监听系统部署到位,极大增强了情报获取能力。

——代号“烛龙”的改进型主动红外夜视仪开始装备“暗龙”部队,夜间优势进一步扩大。

——甚至基于“工蜂”日志里那些疯狂的理论碎片,一个高度保密的小组已开始着手“护盾”项目的前期研究,旨在开发应对能量武器威胁的初级防御手段。

杨兴辰站在西山基地的观测台上,俯瞰着下方机场跑道上正在进行滑跑测试的“龙啸”战机,心中豪情与紧迫感并存。他知道,手中的力量越强,所肩负的责任就越重,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也会越大。

南方的情报如同雪片般飞来,勾勒出的图景愈发清晰,也愈发令人不安。

“影武者”残余势力以上海公共租界为基地,活动愈发猖獗。他们似乎与某个西方背景的“远东联合实验室”搭上了线,正利用该实验室的掩护,继续秘密进行着危险的研究。

陈嘉庚先生通过南洋的渠道证实,近期确有数批受严格出口管制的特殊材料和精密仪器,通过复杂手段流入了该实验室。

同时,南京方面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不仅在国际上大肆诋毁东山政权,更频频向北方调动嫡系部队,制造摩擦,甚至暗中策反东山军中的少数不稳定分子(均被凌锋及时挫败)。其与“影武者”甚至日寇残余暗中勾结的嫌疑越来越大。

“不能再等了。”杨兴辰目光锐利,看向南方,“必须主动出击,打破僵局,绝不能让他们安稳地把‘星火’重新点燃!”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要举办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观察暨工业成就展”,邀请中外记者、各国武官、乃至南京方面的代表前来观摩!

目的有三:

一、秀肌肉: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东山军的强大实力和科技水平,震慑宵小,鼓舞民心,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

二、破谣言:用铁一般的事实,粉碎南京方面关于东山军“割据一方、破坏抗战、与苏俄勾结”的不实指控,夺取舆论高地。

三、试水深:借此机会,观察各方反应,尤其是南方势力和国际列强的态度,为下一步的南进策略提供依据。

命令一经下达,整个东山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奉天城外划出了巨大的展示场,精心准备了阅兵式、实弹演习、武器装备静态展示、甚至还有部分民用工业成果的展览。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国内外目光瞬间聚焦奉天。

展览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展示场内,人头攒动,中外来宾云集。

当看到一队队士兵穿着整齐的新式军装,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观礼台;

当看到“东北虎”坦克集群以无可阻挡的气势碾过障碍,精准摧毁目标;当看到“龙啸”战机编队以矫健的身姿呼啸掠过天空,投下炸弹将模拟敌阵炸成一片火海;当看到那些前所未见的自动火器、火箭筒、夜视仪……所有观摩者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之中!

记者们的相机闪光灯亮成一片,外国武官们交头接耳,脸色凝重,飞快地记录着。南京方面的代表脸色铁青,如坐针毡。他们意识到,杨兴辰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估和控制,所谓的“地方军阀”已然成长为一头令人恐惧的巨龙!

“这不是军队……这是一支来自未来的军队……”一名英国武官喃喃自语。

实兵演习环节,“重装合成旅”首次公开亮相。步、坦、炮、空(战机模拟支援)的完美协同,高速的机动突击,强大的信息感知能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作战模式,给所有观摩者上了震撼的一课!

展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东山军的强大形象通过各国记者的笔和相机,迅速传遍世界。国际社会对杨兴辰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从之前的忽视甚至轻视,转变为谨慎的关注和接触。国内民众更是欢欣鼓舞,将杨兴辰视为民族复兴的希望。

南京方面试图发起的舆论反击,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反而更暴露了其虚弱和狭隘。

奉天展览的余波尚未平息,杨兴辰已然将目光投向了地图的南方。

督军府内,一场绝密军事会议召开。

“南进的时机,正在成熟。”杨兴辰手指点向长江流域,“南京方面倒行逆施,勾结日寇残余,纵容危险技术扩散,已无力领导全国抗战。我东山军民,当挺身而出,挥师南下,廓清寰宇!”

他宣布了初步的南下战略:

“第一阶段,以‘清剿日伪残余,打通南北交通线’为名,派出先遣精锐,兵锋直指山东、江苏北部。”

“第二阶段,主力跟进,寻求与日军残部及南京嫡系部队进行决战,力争歼灭其有生力量。”

“第三阶段,渡过长江,光复宁沪杭核心区域,彻底铲除‘影武者’巢穴,并迫使其背后势力现形!”

“此次南进,政治与军事并重。”杨兴辰强调,“要大力宣传我抗日救国之主张,争取沿途民众和地方势力的支持。对于南京方面非嫡系部队,尽可能策反、收编。”

“命令!”

“第一快速反应纵队为前锋,三日内完成战备,向山东方向挺进!”

“第一、第三合成旅随后跟进!”

“空军教导队,做好前出支援准备!”

“后勤部门,全力保障物资供应!”

“‘暗龙’部队,提前潜入南方,进行情报支持和特种作战!”

命令一道道下达,整个战争机器发出了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龙已腾空,利剑南指!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南下战役,即将拉开序幕!北方的强军与南方的诡谲风云,即将发生最激烈的碰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