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影子与光:请叫我王杰克逊 > 第2章:暗夜寻踪与微光初现
换源:


       雷声的余威像巨兽的低吼,在天际隆隆滚过,渐渐远去。

雨,终于落了下来。起先是大而稀疏的雨点,砸在干涸的黄土上,发出“噗噗”的闷响,溅起一朵朵小小的烟尘。

随即,雨幕连成了一片,哗啦啦地倾泻而下,仿佛天河决了口,要将这连日来的酷热和积怨彻底冲刷干净。

王永华却僵在原地,浑身上下早已被冰冷的雨水浇透,但他浑然不觉。他的眼睛依旧死死盯着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的树冠,刚才那道闪电带来的惨白影像,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深处——礼帽、西装、一个清晰却又模糊的舞动姿态……是眼花了吗?是因为丢失手电筒过度悲伤产生的幻觉吗?还是……那个他日夜思慕的、远在天边的偶像,真的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降临到了他这个偏僻的村庄?

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进眼睛,又涩又疼,他使劲眨了眨眼,树冠在风雨中剧烈摇晃,除了墨绿色的叶片和虬龙般的枝干,空空如也。那个身影,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

一股寒意,比冰冷的雨水更甚,从脊椎骨窜起,瞬间蔓延至全身。是恐惧?还是某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他分不清。他只觉得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跳出来。

“轰隆——!”

又一声闷雷炸响,将王永华从失神状态中惊醒。他打了个寒颤,意识到自己必须立刻回家。同时,另一个更强烈的念头驱使着他——手电筒!必须找到手电筒!

他像一头惊慌失措的小兽,不顾一切地冲回刚才藏手电筒的土坳。雨水已经将河床表面的浮土变成了粘稠的泥浆,每跑一步都十分艰难。他扑到那个石缝前,双手疯狂地挖掘,泥水混合着沙石,很快他的指甲缝里就塞满了泥,指尖也被尖锐的石子划破,渗出鲜血,但他完全感觉不到疼痛。

没有!哪里都没有!那个被他视若珍宝的手电筒,真的不见了踪影。石缝里只有冰冷的石头和浑浊的泥水。

绝望,如同这无边的雨夜,将他彻底吞噬。他瘫坐在泥泞之中,雨水无情地拍打着他瘦小的身躯,泪水再次混合着雨水涌出。这一次,不只是因为丢失了心爱之物,更因为那个诡异的身影带来的巨大困惑和一种冥冥之中仿佛被某种力量注视着的悸动。

“永华!王永华!你个作死的娃子!下这么大雨还不回家!你要气死我是不是!”

母亲声嘶力竭的呼喊声,穿透密集的雨幕,由远及近。一束昏黄的手电光柱在雨夜里摇晃着,是母亲提着家里的老式铁皮手电筒找来了。

看到儿子像个泥猴似的坐在泥水里,失魂落魄,母亲又是心疼又是恼怒。她冲上前,一把将王永华拽起来,不由分说地往家拉。

“你个不省心的东西!这雷劈电打的,你待在河沟子里不要命啦!快跟我回家!”

王永华任由母亲拉扯着,机械地迈动双腿。他回头又望了一眼那棵在雨中静默矗立的老槐树,黑影幢幢,仿佛藏匿着无尽的秘密。

回到家,免不了又是一顿数落。父亲阴沉着脸,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母亲一边拿来干毛巾粗暴地给他擦头擦脸,一边喋喋不休:“你说你,大雨天的跑出去干啥?那河沟子是能玩的地方吗?要是发了山水,把你冲走了,我跟你爹咋活?啊?”

语气虽然严厉,但眼底深处那份后怕和关爱,却是掩饰不住的。

王永华低着头,一言不发。他不敢提手电筒,更不敢提那个闪电中的身影。

他知道,如果说出来,只会被当作是胡说八道,甚至可能换来更严厉的责罚。在这个一切都要为生存让路的家庭里,他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最大的原罪。

这一夜,王永华失眠了。窗外的雨声渐渐变小,最终只剩下屋檐滴水的嗒嗒声。土炕依旧硬邦邦,弟弟的鼾声均匀。

但他脑海里翻腾的,是丢失的手电筒,是那道撕裂夜空的闪电,是槐树上那个惊鸿一瞥的身影,以及迈克尔·杰克逊在屏幕上舞动的英姿。

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混乱而又清晰,让他心潮澎湃,又莫名地感到一丝恐惧。

那个身影,到底是什么?是幻觉吗?可为什么如此真实?他甚至能回忆起那礼帽的轮廓,那西装肩部的线条……

难道,是迈克尔·杰克逊……显灵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随即又感到一种荒谬。

怎么可能?那是美国的大明星,跟他这个中国河南农村的穷小子,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可是,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解释?

他就这样辗转反侧,直到天快亮时,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第二天,雨过天晴。被雨水洗涤过的天空湛蓝如洗,空气格外清新,阳光也恢复了活力,但热度温和了许多。

然而,王永华的心却依旧沉甸甸的。他一整天都魂不守舍,干活时频频出错,不是锄错了苗,就是差点铲到自己的脚。

父亲终于忍无可忍,呵斥道:“心思飘到哪去了?干活就要有个干活的样子!再这样心不在焉,中午就别吃饭了!”

王永华咬着嘴唇,默默承受。他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村口那棵老槐树。

阳光下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安详而宁静,与昨夜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中那个诡异的样子判若两树。

午饭后,趁着父母休息的间隙,王永华鼓起勇气,悄悄地溜到了老槐树下。

槐树很大,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树皮粗糙皲裂,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树冠如盖,投下大片阴凉。

他仰起头,仔细地打量着树冠,试图找出任何一丝不寻常的痕迹。是鸟儿搭建的巢穴看起来像人形?还是某些纠缠的藤蔓在闪电的光影下产生了错觉?

他绕着槐树走了好几圈,甚至不顾危险,攀着粗糙的树皮爬上了一段较低的枝干,伸长脖子四处张望。

什么都没有,除了叽叽喳喳的麻雀,就是偶尔爬过的蚂蚁。昨夜的一切,仿佛真的只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失望,如同潮水般再次涌上心头。他滑下树干,颓然地坐在树根上。也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丢了手电筒,伤心过度,加上电闪雷鸣的刺激,产生了幻觉。

就在他准备放弃,接受这个“合理”的解释时,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树根旁的一处泥土。那里,因为昨天大雨的冲刷,泥土显得特别湿润松软。而在那片泥地上,他似乎看到了一个……模糊的印记。

他的心猛地一跳,赶紧凑过去,蹲下身仔细查看。

那不是一个完整的脚印,更像是一个前脚掌着力后留下的浅坑,边缘有些模糊,被雨水浸润过。但令王永华呼吸急促的是,那个印记的形状,非常奇怪!它很狭长,鞋头的位置似乎异常尖锐,和他平时穿的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或者父亲下地穿的解放鞋的圆头鞋印,完全不同!

这……这是什么鞋留下的?

王永华的心跳再次加速。他下意识地抬起自己的脚,比划了一下。大小似乎比他的脚大不少,而且那个尖头的形状……他努力回忆录像带上迈克尔·杰克逊穿的鞋子。因为画面模糊,他看不太清细节,但似乎……偶像穿的皮鞋,就是那种尖头的,很亮很帅!

难道……昨夜真的有人在这里?就是那个身影?

这个发现,像一簇火苗,瞬间重新点燃了他几乎熄灭的希望和好奇心。这不是幻觉!那个身影是真实存在的!至少,有一个人,穿着一双他从未见过的尖头鞋,在昨夜雷雨之时,到过这棵槐树下!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来这里?他和那个闪电中的身影有什么关系?他……会不会和手电筒的失踪有关?

一连串的疑问,像一个个钩子,牢牢地钩住了王永华。他不再沮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想要探寻真相的欲望。他像一个小侦探,开始以槐树为中心,在四周仔细搜寻起来。

泥地湿滑,杂草丛生。他拨开沾着雨水的草丛,眼睛像扫描仪一样,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终于,在离槐树几米远,通往村外小路的方向,他又发现了几个类似的、模糊的尖头鞋印,断断续续,指向远方。

王永华沿着鞋印的方向,一步步追寻。鞋印时隐时现,追踪并不容易。他走出了村庄,来到了村外的田野边。鞋印在这里变得更加模糊,最终消失在一片被雨水冲刷得平平整整的麦茬地里。

线索,似乎在这里中断了。

王永华站在田埂上,极目远眺。麦收刚过,田野显得空旷而寂寥。远处是绵延的土丘和更远的村庄。那个神秘的“访客”,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会去哪里?是外村的人吗?还是……路过此地的陌生人?

王永华怔怔地站着,心里充满了失落,但更多的是不甘。他找到了证据,证明昨夜并非完全是梦,但却无法得知真相。那个神秘的身影,和他丢失的手电筒一样,成了悬在他心头的谜。

夕阳西下,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必须回家了,否则又要挨骂。他默默地将那个奇特的鞋印形状牢记在心里,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

晚饭时,他依旧沉默寡言。母亲以为他还在为昨天挨骂的事闹别扭,叹了口气,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平时舍不得多吃的炒鸡蛋:“快吃吧,以后下雨天可不敢再乱跑了,听见没?”

王永华“嗯”了一声,扒了一口饭,食不知味。

夜晚再次降临。没有了手电筒,他无法再去河床的“秘密基地”。他躺在炕上,睁大眼睛望着黑暗。那个尖头的鞋印,在他脑海里反复出现。

突然,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又一束闪电,照亮了他的思绪——

那个神秘人,会不会……并没有走远?他会不会,还在村子里?或者,在附近的镇上?

这个念头让他激动得浑身发抖。如果这个人还在,他就有机会找到他!也许,能找到手电筒。也许……能解开那个身影之谜!甚至……能学到更厉害的舞蹈动作?

希望,如同暗夜中的微光,虽然微弱,却顽强地燃烧起来。

他决定了,明天,他要去镇上!要去人多的地方,要用他这双眼睛,去寻找那个穿着尖头鞋的神秘人!这无疑是大海捞针,但这是他目前唯一的线索,也是支撑他继续梦想的唯一动力。

然而,就在王永华怀着新的希望和计划,渐渐沉入梦乡之时,他并不知道,他所寻找的“神秘人”,其实离他远比想象的要近……

村东头,那间常年废弃、据说闹鬼因此连小孩都不敢靠近的破败土坯房里,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昏黄光亮,在夜风中,闪烁了一下,又迅速熄灭,仿佛生怕被这浓稠的黑暗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