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巷的晨光刚把书店的木质招牌染成暖黄色,修鞋大爷就扛着工具箱走了过来——自从老陈爷爷去外地后,他每天都会来书店开门通风,给书架上的旧书翻页,怕纸张受潮发霉。今天刚推开店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槐花香,不是巷口老槐树的味道,更像是从书架深处飘出来的。
“奇怪,这书店里哪来的槐花香?”修鞋大爷放下工具箱,顺着香味走到最里面的书架前——书架最底层的木板有点松动,他伸手一拉,木板“吱呀”一声错开,露出个巴掌大的暗格,里面放着个布包,包上绣着片小小的槐树叶,正是老陈爷爷常带的那个布包。
布包里裹着半块铜片和一张泛黄的字条,铜片上的界域纹和之前找到的碎片能对上,字条上是老陈爷爷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很认真:“此片为界域罗盘‘人盘’残片,藏于船桩下,待巷中后辈寻之,续守龙城——老陈记。”
“这老陈,还留了线索!”修鞋大爷赶紧把布包揣进怀里,往巷口跑,路过张婶的糖糕摊时,差点撞翻刚炸好的糖糕,“张婶!快叫诸葛小子他们来!书店里有老陈留下的界域碎片线索!”
张婶正给糖糕刷蜂蜜,闻言手里的刷子都掉在了油锅里:“真的?我这就去叫!”她擦了擦手,往诸葛青的出租屋跑,嘴里还喊着“诸葛小子!有线索啦!”
诸葛青刚洗漱完,听到喊声赶紧跑出来,苏晓冉和赵磊也跟着跑了过来——苏晓冉手里还拿着爷爷刚画的界域纹草图,赵磊怀里抱着他加固过的罗盘模型,模型上的铜丝被擦得发亮。
“大爷,线索在哪?”诸葛青接过布包,小心地展开,半块铜片泛着淡淡的蓝光,和之前找到的“地盘”铜片纹路能拼合出四分之三的“门”形图案,“‘船桩下’,应该是汾河老码头的旧船桩!老陈爷爷之前说过,他年轻时在码头帮过忙,肯定知道船桩的位置!”
“我爷爷说老码头有根‘龙头桩’,是明代的旧船桩,上面刻着‘界域守’三个字!”苏晓冉掏出草图,指着上面的标记,“上次我们捞碎片时,老郑师傅说那根桩子现在还在,就在仓库后面!”
赵磊抱着模型,指针突然微微转动,指向老码头的方向:“模型感应到碎片的炁场了!就在老码头那边,离龙头桩不远!”
大家正准备去老码头,周明的车突然停在了巷口,他摇下车窗,手里挥着张邀请函:“诸葛青!苏晓冉!赵磊!博物馆下周要办‘民俗传承日’,邀请你们带巷子里的老物件去展示,还要给孩子们讲武侯巷的民俗故事,你们有空吗?”
“有空!我们还找到新的界域碎片线索,正好能带去展览!”诸葛青把铜片和字条递给周明,“这是老陈爷爷留下的,指向老码头的龙头桩,我们现在就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完整的罗盘!”
周明眼睛一亮,赶紧下车:“我跟你们一起去!刚好博物馆想收集更多界域纹相关的老物件,找到碎片就能放进‘龙城守护’展区,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巷子里的故事!”
一行人往老码头走,张婶也跟了过来,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炸好的糖糕:“你们去码头,路上肯定饿,带着糖糕垫垫肚子——我还在糖糕上刻了界域纹,带去展览也能当‘民俗小食’,让孩子们尝尝咱们巷子里的味道!”
老码头的仓库后面,果然立着根一人粗的旧船桩,桩身上的“界域守”三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但仔细看还能辨认。诸葛青掏出罗盘,指针疯狂转动,指向船桩底部——那里有个小小的凹槽,刚好能放下老陈爷爷留下的半块铜片。
“就是这里!”诸葛青蹲下来,小心地把铜片放进凹槽,铜片刚放进去,桩身上的纹路就亮起淡淡的蓝光,顺着纹路往下看,船桩底部的泥土里露出个铜片的角,正是他们要找的最后一小块“人盘”碎片!
修鞋大爷掏出小铲子,小心地挖开泥土,把碎片取出来——碎片只有指甲盖大,却刚好能和之前的铜片拼合成完整的“人盘”,界域纹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没有一丝邪炁。
“太好了!‘人盘’凑齐了!”周明激动地拿出相机,拍下完整的铜片,“加上之前的‘天盘’‘地盘’碎片,博物馆的展览就能完整讲清界域罗盘的故事了!”
漕运商会的老郑师傅刚好路过,看到他们围着船桩,笑着走过来:“这根龙头桩可有年头了,我年轻时听我爹说,这桩子底下埋着‘守护的信物’,没想到真有碎片!老陈师傅当年在码头帮工时,还帮我爹修过这桩子,说要好好保护,以后能帮上忙。”
大家围着船桩,听老郑师傅讲过去的故事——老陈爷爷年轻时帮着维护码头的旧船桩,冬天怕桩子冻裂,就用稻草裹起来;夏天怕虫蛀,就用槐树叶煮水刷桩身,原来那时他就知道桩子下藏着碎片,一直在默默守护。
夕阳西下时,大家带着完整的“人盘”铜片回到武侯巷,张婶已经在书店门口摆好了桌子,把巷子里的老物件都摆了出来:老陈爷爷的旧罗盘、修鞋大爷的老工具、苏晓冉爷爷的风水草图、赵磊的罗盘模型、张婶的界域纹糖糕,还有诸葛青收集的界域碑拓片和碎片,摆了满满一桌,引得路过的邻居都围过来看。
“这就是界域罗盘的碎片啊?真好看!”邻居王奶奶伸手摸了摸铜片,“老陈这孩子,心细,走了还想着给咱们留线索。”
“下周去博物馆展览,我们也去看!”几个孩子围着赵磊的模型,眼睛亮晶晶的,“磊哥,你教我们做罗盘好不好?我们也想当‘民俗小志愿者’!”
赵磊点点头,从书包里掏出硬纸板和马克笔:“好!明天我教你们做简易罗盘,咱们一起去博物馆给大家讲解!”
诸葛青掏出手机,给远方的老陈爷爷打了个视频电话,屏幕里的老陈爷爷看到完整的“人盘”铜片和摆好的老物件,眼眶一下子红了:“好!好!你们做得好!等博物馆的民俗传承日,我一定回去,跟你们一起给孩子们讲故事!”
挂了电话,巷子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在满桌的老物件上,也照在大家的笑脸上。张婶给每个人递了块界域纹糖糕,甜香的味道混着槐花香,在巷子里散开。
“下周展览,咱们把这些旧物件都带去,”修鞋大爷擦了擦老陈爷爷的旧罗盘,“让城里人也看看咱们武侯巷的宝贝,听听咱们巷子里的守护故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拿着刚剪好的“龙头桩”剪纸:“我把这个带去展览,跟铜片放在一起,大家一看就知道碎片是从哪找到的!”
诸葛青看着眼前的一切,手里握着完整的“人盘”铜片,心里满是温暖——老陈爷爷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线索和守护的心意还在,巷子里的人还在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民俗故事。
月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来,落在满桌的老物件上,铜片泛着微光,糖糕冒着热气,剪纸飘着清香,武侯巷的夜晚,依旧充满了烟火气和传承的温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