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奇门衍界:诸葛青的影视融合之旅 > 第十八章 铜片藏纹,巷里传暖
换源:


       武侯巷的晨光总比别处来得软些——张婶的糖糕摊刚支起来,油锅里的豆沙馅团子“滋滋”冒油,香气裹着晨雾飘到修鞋大爷的铁皮棚下。诸葛青刚走到巷口,就看见赵磊蹲在棚子前,手里举着个马克笔,正对着罗盘模型发愁,硬纸板做的“乾”位被涂得歪歪扭扭,还蹭了块黑墨。

“又涂错了?”诸葛青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片湿纸巾——是苏晓冉早上塞给他的,说他总用袖子擦手,袖口都快成墨团了。“周专家说刻度要对齐‘子午线’,你看模型上的地图标了北方,对着画就不会歪。”

赵磊接过湿纸巾,擦了擦蹭在手上的墨:“我知道,可这硬纸板太滑了,马克笔一写就跑,刚才还把‘坎’位画成‘欠’位了,修鞋大爷说像错别字,丢到博物馆要被人笑的。”

修鞋大爷从棚子里探出头,手里还拿着个小铜锤,锤头上沾着点铜绿:“笑啥?这是咱们巷子里的心意,错俩字也不丢人!我给你用铜丝描边,保准看着亮堂!”说着,他从工具箱里翻出卷细铜丝,用小钳子弯成刻度的形状,小心翼翼地粘在模型上,铜丝一贴,原本粗糙的纸板瞬间显了几分精致。

苏晓冉这时拎着个布包跑过来,马尾辫上的槐树叶还没掉,布包里装着爷爷昨晚整理的老照片,最上面一张拍的是武侯庙的偏殿,殿角挂着个铜铃,铃身上的纹路和模型上的界域纹有几分像。“诸葛青!你看这张照片,”她把照片递过来,指尖点着铜铃,“我爷爷说这铃叫‘镇邪铃’,跟周专家带的那个是一对,展览的时候要是挂上,肯定能吸引更多人看!”

诸葛青接过照片,阳光透过照片的边角,把模糊的铜铃照得隐约发亮。“这照片太有用了,”他小心地把照片夹进展览手册里,“周专家说展览要加‘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咱们把照片和铜铃的来历写上,大家肯定愿意听。”

正说着,修鞋大爷突然“哎”了一声,从棚子角落的旧木箱里翻出个小布包,里面裹着块巴掌大的铜片,铜片边缘磨得发亮,中间刻着淡淡的纹路,像极了界域罗盘上的“门”形图案。“差点忘了这个,”大爷把铜片递给诸葛青,“前阵子修一双旧布鞋,从鞋底夹层里摸出来的,原主人是个老道士,说这铜片能‘认方向’,我看跟你们说的界域纹挺像,说不定能用上。”

诸葛青接过铜片,指尖一碰就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阳气——比之前找到的碎片淡些,但纹路确实能和罗盘碎片对上,像是从完整罗盘上掰下来的小零件。“这是界域罗盘的‘定位片’!”他眼睛一亮,“周专家说完整的罗盘有‘天、地、人’三盘,这就是‘地盘’上的定位零件,展览的时候放在碎片复制品旁边,就能跟大家讲清楚罗盘的构造了!”

赵磊凑过来看,手指小心地碰了碰铜片:“这铜片好亮啊,是不是用了很多年?老道士为什么要把它藏在鞋底里?”

“说不定是怕被坏人拿走,”修鞋大爷坐在小马扎上,掏出个旱烟袋,慢悠悠地装烟丝,“以前听我爹说,武侯庙的道士总藏些‘宝贝’,怕打仗的时候丢了,没想到这铜片能留到现在,还能帮上你们的忙。”

张婶这时端着个搪瓷缸走过来,缸里装着温热的绿豆汤,给每人倒了一碗:“别光顾着说,先喝点汤润润嗓子,早上天凉,别冻着。赵磊,你妈刚才来问,说你早上没在家吃早饭,让我给你塞个糖糕,在我摊子里,记得吃。”

赵磊接过搪瓷缸,绿豆汤里还飘着颗红枣,是张婶特意加的:“谢谢张婶!我妈总说我爱吃甜的,您做的糖糕比我妈做的还好吃,昨天我吃了俩,晚上吃饭都不饿了。”

“好吃就多吃,”张婶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明天你们去博物馆展览,我多做些糖糕,让你们带过去当干粮,别在外面买那些贵的面包,不顶饿。”

大家正围着铜片讨论,周明的车停在了巷口,他摇下车窗,手里挥着本展览手册:“诸葛青!苏晓冉!赵磊!手册印好了,你们看看有没有要改的,馆长说要是没问题,明天一早就摆进展厅!”

三人跑过去,手册封面印着学校老槐树的照片,里面夹着他们画的风水地图、老照片复印件,还有罗盘模型的特写,最后一页留了空白,刚好能贴上刚发现的铜片照片。“要加铜片的内容!”诸葛青指着空白页,“修鞋大爷找到块界域罗盘的定位片,能补充罗盘构造,比之前的内容更全。”

周明接过铜片,对着阳光看了看,眼睛一下子亮了:“这可是好东西!我回去让印刷厂加印铜片的介绍,明天展览就能用上——对了,馆长说要给你们录段视频,讲讲找碎片的故事,放在展厅的电视里循环播,你们下午有空吗?”

“有空!”赵磊抢先回答,手里还捏着没粘完的铜丝,“我下午把模型再修修,录视频的时候肯定好看!”

苏晓冉也点头:“我把爷爷的老照片都带来,还能跟大家讲武侯庙的故事,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在庙里捡过道士掉的罗盘零件,跟这个铜片很像。”

诸葛青看着兴奋的两人,又看了看旁边笑着的修鞋大爷和张婶,心里满是暖意——从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稔,这条巷子里的人,用各自的方式帮着他们完成展览,铜片、老照片、铜丝,甚至是一碗绿豆汤、一块糖糕,都是最珍贵的心意。

下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巷口录视频,赵磊抱着修好的罗盘模型,站在老槐树下,紧张得声音都有点抖,但说到“我们用硬纸板做模型,修鞋大爷用铜丝帮忙”时,眼睛亮得像星星;苏晓冉拿着老照片,讲起爷爷说的武侯庙往事,语气软乎乎的,听得工作人员都笑了;诸葛青则拿着铜片,跟大家解释界域纹的作用,说到“是大家一起守住了龙城”时,巷口的风刚好吹过,槐树叶沙沙响,像是在应和。

录完视频,天已经擦黑,张婶的糖糕摊还没收,她给每人装了袋刚炸好的糖糕,豆沙馅的,还冒着热乎气:“明天展览肯定累,带在路上吃,垫垫肚子。”

修鞋大爷也从棚子里出来,手里拿着个小铜铃——是他用铜片边角料做的,铃身上刻着个小小的“界”字:“给你们的,挂在模型上,摇一摇能镇邪,也让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听听咱们巷子里的声音。”

三人拎着糖糕和铜铃,往巷里走,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糖糕香气飘在巷子里,和晚饭的菜香混在一起。赵磊突然说:“明天展览要是有人问模型为什么用铜丝,我就跟他们说,这是修鞋大爷给的,是咱们巷子里的心意。”

苏晓冉点点头:“我也跟他们说老照片的故事,说这是我爷爷找了好久的,还有张婶的糖糕,特别好吃。”

诸葛青看着身边的两人,手里的铜铃轻轻晃了晃,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安静的巷子里传得很远。他知道,明天的展览或许不会有多华丽,但一定会很温暖——因为里面藏着武侯巷的烟火气,藏着邻里间的心意,藏着一群普通人对这片土地的守护。

走到巷尾,苏晓冉的爷爷正站在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个手电筒,照在他们脚下的石板路上,怕他们踩空;赵磊的妈妈也在巷口张望,看到他就喊:“快回来吃饭,给你留了红烧肉!”

诸葛青跟他们道别,往自己的出租屋走,手里的糖糕还热着,铜铃揣在兜里,偶尔碰出点响声。他掏出手机,给林宇发了张铜片的照片,配文:“明天展览见,带了巷子里的心意,肯定能让大家喜欢。”

林宇很快回复:“我明天去给你们捧场,带局里的同事一起,让他们也学学咱们龙城的民俗,看看什么叫‘守护’。”

诸葛青收起手机,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月光洒在巷子里的石板路上,也洒在老槐树上,一切都安静而温暖。他知道,这场展览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关于民俗的传承,关于邻里的守护,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还会一直讲下去,在武侯巷的晨光里,在糖糕的香气里,在每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日子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