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回到住处时,窗外的雨势已经压过了风声。他脱下湿透的外套挂在门边,没有开灯,径直走向书房。终端还亮着,屏幕上最后一行系统提示刚消失——排练室温湿度恢复正常,所有设备运行稳定。他坐下来,手指在键盘上轻点两下,调出刚才离开剧场前记录的数据日志。
发电机编号S0860的溯源结果仍停留在搜索界面。他重新输入字符,刷新查询。数据库反馈的信息与之前一致:该序列号曾登记于1953年一批战后文化援助物资清单中,用途为“艺术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其中唯一完整留存记录的终端设备,是一台施坦威钢琴,捐赠接收方为原京北音乐学院实验礼堂。
他停下动作,目光落在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上。凌晨两点十七分。这个时间本该让他感到疲惫,但他清楚,真正的问题才刚刚浮现。
三个小时前,台风登陆,市电中断。控制台警报响起时,他正准备离开公司大楼。备用电源未能自动切换,后台日志显示启动信号发出后三秒内被切断。他立刻调取能源系统架构图,发现主控模块虽正常响应,但执行端无反馈。问题不在控制系统,而在发电机组本身。
他穿过地下通道前往仓库。积水漫过脚踝,手电光扫过一排排封存的设备箱,最终停在角落那台被防尘布覆盖的旧柴油机上。掀开布时,灰尘簌簌落下,铭牌上的型号清晰可见:DY-1953。他蹲下身,用手擦去表面水汽,编号尾段正是S0860。
当时机械表震了一下,像是某种频率对上了节奏。他没多想,只当是震动传导所致。
现在回看,那不是巧合。
他打开另一个窗口,检索“京北音乐学院电力改造历史档案”,关键词锁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一份扫描文档跳出:《校园能源系统升级报告(1957)》,负责人签名栏写着一个名字——方伯庸。
江逸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几秒,没有继续深挖。他知道这个人,业内传说中的乐坛教父,退隐多年,极少露面。但他不知道的是,对方早年竟参与过技术工程类项目。
更关键的是,一台本该属于音乐系统的钢琴,为何会与一台工业发电机共享编号体系?
他新建一条加密笔记,标题空白,内容只有一行字:“DY-1953/S0860→施坦威同源?关联性待查。”保存后立即归档至离线分区。整个过程不到四十秒。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映着远处路灯微弱的光。这场雨不会很快停。气象预警显示台风中心仍在缓慢移动,未来十二小时仍有强降水。
他必须确保剧场核心系统持续运行。秦昭下周二要来开策划会,录音设备、数据存储、环境调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对方决定是否真正投入那个公益项目。他已经答应了以个人名义发起资源整合,这不是表演,而是承诺。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远程监控系统的例行通报:发电机运行平稳,输出电压波动值低于标准阈值,预计可支撑满负荷运转八小时以上。
这台老机器比想象中可靠。
他转身准备回卧室休息,刚走两步,又停下。返回终端,再次调出发电机的照片。这是他在抢修完成后用手机拍下的铭牌特写。他放大图像,逐行查看参数标注。除了型号和编号,还有一串几乎被锈迹掩盖的小字:**P.R.C.M.E.C.–Proj.Harmonia–Unit08**
他从未见过这种标识格式。
M.E.C.可能是“机械工程委员会”的缩写,但“Proj.Harmonia”是什么?拉丁语词根显示“和谐”之意,常用于音乐术语。但在工业设备上出现这样的命名,极不寻常。
他尝试搜索“ProjectHarmonia中国1950s”,结果寥寥。唯一相关链接指向一篇学术论文摘要,标题为《冷战初期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中的隐蔽技术支持》。文章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批欧美制造的艺术器材通过第三国转运进入国内,部分设备搭载了特殊编号系统,用于追踪跨国流动路径。
这些设备不仅服务于艺术教学,也被赋予额外功能——作为区域文化影响力的物理锚点。
他合上电脑,没有继续点击那篇论文。太多信息尚未验证,贸然联想容易误入歧途。但他知道,这台发电机的存在,绝不仅仅是偶然遗留在仓库里的备用物件。
它曾经属于某个更大的计划。
而那个计划,可能从未真正结束。
他拿起床头的机械表,轻轻摩挲表面。母亲留给他的这块表,走时精准,震感清晰。自从大学起,他就习惯让它贴着手腕入睡。今晚它的震动似乎比平时更明显一些,尤其是在靠近发电机的时候。
是不是因为磁场干扰?
还是别的什么?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发电机启动那一刻的画面。当他按照投影分解的七阶段节拍完成操作,按下点火按钮时,引擎轰鸣骤然响起,灯光一层层亮起,雨水从破碎的窗户边缘滴落,在地面汇成细流,流向中央控制台的方向。
那一刻,他仿佛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共鸣,像是金属内部传来的低频震荡,短暂却清晰。
就像某件乐器被无形之手拨动。
他睁开眼,走到书桌前,取出一张白纸,写下三个关键词:**编号同步、频率共振、历史重叠**。然后画了一条线,连接它们。
还没等他写下第四点,手机再次震动。
是剧场监控系统的异常提醒:发电机舱温度上升1.2℃,仍在安全区间内,但变化曲线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
他立刻穿回外套,抓起车钥匙。
外面雨还在下。
车驶出小区时,雨刷有节奏地摆动着。他打开车载终端,接入剧场内网,调出发电机实时监测面板。温度确实在缓慢爬升,冷却系统工作正常,油压稳定,没有过载迹象。
但为什么升温?
他盯着数据流,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风力增强,温度曲线上就会出现一次微小波动,间隔恰好接近3.17秒。
这个数字让他心头一跳。
他迅速翻出前几天的异常信号记录——庆功宴当晚,控制台捕捉到一段持续3秒17毫秒的低频波动,来源未知,至今未追踪到IP。
现在,同样的时间间隔,出现在一台老旧发电机的运行数据中。
他猛地踩下油门。
车灯切开雨幕,前方道路模糊不清。
十分钟后,他冲进剧场地下层。发电机仍在运转,声音沉稳有力。他蹲在机体旁,将终端贴近外壳,启动局部频谱扫描。
屏幕上的波形开始跳动。
起初杂乱无章,几秒后,逐渐显现出规律性的起伏。
峰值间隔:3.17秒。
与庆功宴那段信号完全一致。
他伸手触碰机身,掌心传来细微震动。那种感觉不像单纯的机械运转,倒像是某种编码式的传递。
就在这时,铭牌上的编号S0860在应急灯下反光一闪。
同一瞬间,他手腕上的机械表,震了一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