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滚滚东流,站在船头的朱元璋却眉头紧锁。这位大明王朝的创立者,此刻正望着西去的方向,嘴里嘟囔着:“好个明升小子,占着四川这天府之国,还真当自己是颗独头蒜了!”
已是洪武四年的初夏,大明开国已有四个年头,天下大半已归朱家版图,唯独这西南一隅,还杵着个所谓“大夏”政权。当年明玉珍趁元末乱世在重庆称帝,如今他儿子明升继位,虽已上书称臣,却始终不肯真正归附。
“皇上,江风大,您还是进舱吧。”贴身侍卫李彪捧着件披风上前。
朱元璋摆摆手:“不忙,朕正在想,那四川的辣椒是不是特别辣,把夏国君臣的脑子都给辣糊涂了,居然敢跟朕玩‘阳奉阴违’的把戏!”
这话引得周围将士忍俊不禁。自从做了皇帝,朱元璋的民间俚语反倒说得更顺溜了,朝堂上之乎者也,私下里仍是那个凤阳农村出身的朱重八。
---
两个月前,应天皇宫。
“明升那小子又送来十车蜀锦、三箱井盐,还说愿永世称臣,只求保持现状。”朱元璋抖着手中的礼单,对徐达和汤和笑道,“你信这小滑头的鬼话吗?”
汤和挠头:“皇上,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们若真心称臣,不妨...”
“屁话!”朱元璋一拍桌子,“真心称臣就该亲自来应天朝见,不是年年送点土特产就打发朕!这明升身边那帮人,刘祯、戴寿、吴友仁这几个,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徐达点头:“皇上圣明。据探子来报,夏国内部确有分歧。丞相戴寿主和,但司马吴友仁手握兵权,一直主张对抗我朝。”
朱元璋站起身,踱步到巨大的地图前:“四川啊四川,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三国时诸葛亮都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可是啊——”他突然转身,眼睛亮得吓人,“这天下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只有找不对下嘴的地方!”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砰”的一声,随后是小太监的惊叫。
朱元璋皱眉:“外头闹什么呢?”
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进来:“禀皇上,御膳房的小凳子端着锅巴经过,摔了一跤,锅巴撒了一地...”
众人正待发作,却见朱元璋忽然大笑:“锅巴?好!好!传令下去,朕今晚就要吃锅巴!告诉御厨,把锅巴做得又硬又香,朕就喜欢啃硬骨头!”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只有徐达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明白了什么。
---
次日朝会,朱元璋果然宣布征夏计划。
“汤和、傅友德听令!命你二人分别从水陆两路进军巴蜀。”朱元璋目光如炬,“汤和率水师从瞿塘峡逆流而上,傅友德领步骑从陕西走陆路,经秦陇南下。”
老将廖永忠忍不住问:“皇上,瞿塘峡乃长江天险,素有‘夔门天下雄’之说,夏军必定重兵布防,水路恐怕...”
朱元璋嘿嘿一笑:“朕记得小时候饿极了,家里只剩一块锅巴,硬得硌牙。你猜怎么着?泡汤里不就软了吗!”
众将恍然大笑,朱元璋却突然正色道:“记住朕的话:天险不足恃,人心才是根本。明升政权内部分裂,民心思安,这才是突破口。”
出征前夜,朱元璋单独召见傅友德。
“友德啊,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走陆路吗?”朱元璋递给他一杯茶。
傅友德沉吟道:“秦陇地势较高,可居高临下...”
“错!”朱元璋一拍大腿,“因为你会吃辣!陕西与四川接壤,饮食习惯相近。你去了那边,辣椒就饭,能跟当地人吃到一口锅里去!”
傅友德愣在原地,不知皇上是开玩笑还是说真的。
朱元璋却自顾自继续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你经过地方,务必秋毫无犯,遇到夏国百姓,要告诉他们大明一视同仁。若遇到辣椒酱,记得买几罐,说不定比刀剑还好使!”
---
转眼到了洪武四年四月,明军两路并进。
果然如所预料,夏军重兵把守瞿塘峡,凭借天险坚壁清野,江面上横起铁索,两岸炮石如雨,汤和水师进展缓慢。
而北线傅友德却一路高歌猛进。他牢记朱元璋“辣椒外交”的指示,每下一城必先安抚百姓,开仓赈粮,甚至真的用随军银两购买当地辣椒酱,分发给士卒。
“大将军,咱们这是来打仗还是来做买卖的?”副将打趣道。
傅友德大笑:“皇上说了,天下人的胃连着的都是心。四川人嗜辣如命,咱们吃了他们的辣椒,就是自己人!”
这招果然见效,沿途州县守军抵抗意志薄弱,甚至有守将闻风请降。傅友德势如破竹,连破阶州、文州、绵州等地。
消息传到重庆夏宫中,年轻的大夏皇帝明升慌了神。
朝堂上,主战派和主和派吵作一团。
丞相戴寿奏道:“陛下,傅友德已破绵州,成都危在旦夕。不如早日请降,尚可保全宗庙...”
司马吴友仁当即反对:“不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军据险而守,明军粮草不济自会退兵!”
明升看着争吵的大臣,突然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听说...那傅友德很爱吃我们四川的辣椒酱?”
满朝文武愕然,戴寿却眼睛一亮:“陛下圣明!连这都想到了?这说明明军有意融入我地,并非一味征伐啊!”
吴友仁气得胡子直抖:“这是傅友德的计谋!一口辣椒酱就把你们收买了?”
就在夏廷争论辣椒酱的政治意义时,傅友德已经兵临成都城下。
---
成都守将正是戴寿的侄子戴彭。这日晚间,戴彭正在城头巡视,忽见明军阵营中推出数十辆餐车,香气飘上城头。
“明军这是在做什么?”戴彭问哨兵。
哨兵咽着口水:“禀将军,他们...他们在炒回锅肉,味道香得很...”
戴彭正疑惑间,城下明军齐声喊话:“成都的兄弟们!大明傅将军请客,回锅肉管够!还有上好的辣椒酱下饭!”
守城士兵们连日啃干粮,闻着肉香,听着喊话,不由得腹鸣如鼓,军心浮动。
戴彭怒道:“不准闻!都给我捂上鼻子!”
然而为时已晚,明军又喊:“傅将军说了,只要开门迎王师,天天有回锅肉吃!朱元璋皇上说了,四川人也是大明人,辣椒酱管够!”
当夜,成都守军竟有数百人缒城而下,不为投敌,只为讨碗回锅肉吃。傅友德不仅给肉,还每人送上一罐辣椒酱,放他们回城。
三天后,戴彭开城投降。据说他见到傅友德的第一句话是:“你们的回锅肉...确实炒得香。”
傅友德大笑:“是你们四川的辣椒酱好!皇上特地嘱咐,打下成都后,要建个辣椒酱作坊,专门往应天进贡呢!”
---
成都陷落的消息传到瞿塘峡,守峡夏军士气崩溃。汤和趁机猛攻,突破天险,一路西进。
七月,明军两路会师重庆城下。
明升在宫中急得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吴爱卿,你说能守住的!”
吴友仁此时却变了态度:“陛下,如今...如今还是议和为上。”
就在此时,宫外传来喧哗声。一个小太监连滚爬进来:“陛、陛下!明军...明军在外面支锅炒回锅肉,香飘全城啊!”
明升愣了片刻,突然颓然坐倒:“罢了吧,让他们炒吧...传旨,开城投降。”
洪武四年八月初三,明升率文武百官出降,大夏政权灭亡。
受降仪式上,傅友德遵照朱元璋的嘱咐,不仅没有羞辱明升,反而设宴款待。宴席上当然少不了回锅肉和辣椒酱。
明升吃着吃着突然哭了:“早知大明将士这么会做川菜,我还抵抗什么...”
傅友德拍拍他肩膀:“小兄弟,我们皇上说了,天下本一家,何必分你我。你这不去应天,皇上还等你教御厨做正宗的麻辣火锅呢!”
满桌皆笑,唯有吴友仁低着头,悄声问汤和:“汤将军,你们真的在应天开辣椒酱作坊?”
汤和眨眨眼:“皇上的原话是——‘辣椒酱能化解干戈,比十万大军还管用’!”
---
一个月后,捷报传回应天。
朱元璋正吃着御厨特制的锅巴,听着战报,笑得合不拢嘴。
“好!好!傅友德这辣椒战术用得妙!”他对太子朱标说,“儿啊,记住爹的话:得人心者得天下。什么是人心?就是百姓的日常起居,饮食口味。你能跟百姓吃到一口锅里去,就能坐到一条凳子上说话!”
朱标若有所思:“父皇圣明。所以您才那么重视各地的粮食产量和物价...”
朱元璋点头,忽然压低声音:“其实啊,朕不太吃得辣。不过傅友德带回的那些辣椒酱,朕得尝一尝,装也要装出爱吃的样子!”
左右侍从忍俊不禁,朱元璋却突然正色道:
“自古帝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人情不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一碗回锅肉,一罐辣椒酱,有时候比圣贤书还管用哩!”
殿外长江水依旧东流,但从此西蜀之地已归大明版图。朱元璋望着西边,已经开始盘算如何让四川的辣椒酱和应天的锅巴来个“天作之合”了。
毕竟,在这位锅巴天子的心中,天下大同的第一步,就是让所有人的饭菜口味,先“大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