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淮右布衣逆天记 > 第四十章 打到草原去
换源:


       一直以来,元朝政府才是朱元璋的真正的仇人,是元朝让他家破人亡,四处流浪,是元朝让他在童年的时候活得毫无尊严。新仇旧恨,国恨家仇一起算,朱元璋决定把元朝的当政者赶回草原上去放羊。

应天城内,朱元璋盯着地图,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他娘的,这元朝的地图像块发霉的烙饼,咱得一口口啃下来才行。”

徐达站在一旁,忍不住笑了:“大哥,您这比喻,让将士们听了怕是要饿着肚子打仗了。”

朱元璋转身,拍了拍自己微凸的肚皮:“饿什么?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传令下去,今晚加餐,每人多二两肉!”

帐外顿时欢呼雷动。这招屡试不爽——朱元帅深谙“要想马儿跑,得给马吃草”的道理。

登基不久的朱元璋,这皇帝当得并不踏实——北边还有大元的地盘没拿下呢。

夜深人静,朱元璋独自对着一盏油灯发呆。他想起十五年前刚投奔红巾军时的光景,那时能吃顿饱饭就是天大的福分,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坐上龙椅,谋划着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去?

“人生在世,不就是一口馒头一口饭,但有的人偏要抢别人的馒头...”朱元璋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坚定:“那咱就只能把他们赶得远远的!”

正月初八,军事会议召开。

朱元璋坐在主位,两侧是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一众将领。

“诸位,”朱元璋开门见山,“咱们已经统一了江南,但北边还有大都(北京)没拿下。你们说,这仗该怎么打?”

常遇春第一个跳起来:“这有什么好商议的!给臣十万精兵,直捣大都,必能擒获元帝,献于陛下!”

朱元璋摇头:“你小子就知道蛮干!当年关羽怎么失的荆州?不就是孤军深入吗?咱们要从长计议。”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咱想了很久,北伐不能着急。得一步步来,先取山东,再下河南,占潼关,最后才打大都。这叫‘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徐达点头赞同:“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我军后方稳固,粮道畅通,元军则被分割无法相顾。”

朱元璋得意地捋了捋刚留不久的胡须:“正是!咱们要把北伐打成‘打包’战争,一口一口吃,别噎着了。”

众将哄堂大笑。这朱皇帝说话总是这么接地气,但细想起来却很有道理。

出征前夜,朱元璋特意召徐达进宫。

月光下,两人对坐饮酒,不像君臣,倒像是回到了当年一起放牛的日子。

“天德啊(徐达的字),这次北伐,咱把二十五万大军交给你了。”朱元璋语气罕见地温和,“记得咱们小时候给刘财主家放牛,你总是最有主见的那个。”

徐达举杯:“全靠大哥...不,陛下带领,咱们才有今天。”

朱元璋摆手:“私下还是叫大哥亲切。记得,北伐不只是打仗,更要收民心。元朝为什么垮台?不就是失了民心吗?‘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他继续叮嘱:“传令三军,所到之处不可滥杀无辜,不可抢夺民财。咱们是王者之师,不是土匪流寇!”

徐达郑重应诺:“谨遵陛下教诲。”

朱元璋忽然笑起来:“等你们拿下大都,咱请全军吃羊肉泡馍!管够!”

洪武元年二月,徐达率军北上,第一个目标是山东。

大明军队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朱元璋的心理战术——北伐檄文早已传遍北方,上面写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山东元军守将朵儿只班看到檄文,气得胡子直抖:“这群南蛮子,口气不小!”

副将小声提醒:“将军,听说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咱们这里已经有百姓暗中响应了...”

朵儿只班一愣,随即大怒:“谁敢通敌,格杀勿论!”

这道命令反而激怒了山东百姓。当徐达大军抵达济南城下时,城内已经乱成一团——有百姓偷偷打开城门,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山东重镇。

消息传回应天,朱元璋乐得合不拢嘴:“看看!咱说什么来着?民心就是天下!”

他立即下令减免山东税赋三年,进一步收买人心。这一招高明得很——既得了实惠,又赚了名声。

四月,明军西进河南。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第一块硬骨头——洛阳守将托音特穆尔。

托音特穆尔是元朝名将,守城有方。常遇春率军猛攻数日,伤亡惨重却毫无进展。

徐达皱眉:“这托音特穆尔不愧是老将,城防布置得滴水不漏。”

常遇春急得跳脚:“让我再冲一次!不信拿不下这破城!”

徐达摇头:“硬攻不是办法。陛下常说‘智者不硬碰,以巧破千斤’。”

次日,明军调整策略——派小股部队佯攻东门,主力悄悄绕到防御相对薄弱的西门。同时派人混入城中,散播“元帝已逃,大都已失”的谣言。

托音特穆尔果然中计,将主力调往东门防守。西门守军人心惶惶,当明军主力突然出现时,顿时阵脚大乱。

五月初三,洛阳城破。托音特穆尔长叹一声:“朱元璋用兵如神,非我等能敌!”遂拔剑自刎。

朱元璋得知战报,既喜又叹:“忠臣良将,奈何为昏君效命?厚葬了吧。”

七月,明军遵照朱元璋的战略,分兵攻克潼关,切断西北元军增援大都的通道。至此,元大都已成孤城。

与此同时,元顺帝在大都皇宫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废物!都是废物!”元顺帝怒斥群臣,“几十万大军,连个朱元璋都挡不住!”

丞相也先帖木儿跪地奏报:“陛下,中原汉人纷纷响应朱元璋,我军...我军实在难以抵挡啊。”

元顺帝颓然坐回龙椅。他何尝不知元朝气数已尽?各地官员腐败横行,军队纪律涣散,百姓怨声载道。他这个皇帝,早已是孤家寡人。

“准备北巡吧。”元顺帝长叹一声,用了最后一个皇帝的特权——给逃跑找个好听的名字。

八月二日,徐达大军抵达大都城外。出乎意料的是,这座曾经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抵抗。

明军轻松攻克齐化门,进入城中。更让人惊讶的是,城内秩序井然,百姓甚至自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徐达问降将:“元帝何在?”

降将跪地回答:“七日前的夜里,就带着后宫妃嫔和文武百官,出居庸关往北去了...”

常遇春一听急了:“给我三万骑兵,现在去追还来得及!”

徐达摇头:“陛下有令,穷寇莫追。况且...”他环顾大都城,“咱们得先稳住这座都城。传令下去,所有将士不得骚扰百姓,违令者斩!”

当晚,徐达坐在元朝皇宫的大殿中,感慨万千。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就这样悄然落幕了。

他提笔给朱元璋写捷报:“北元已遁,华夏光复。惟愿陛下早日北巡,安定民心。”

捷报传回应天,整个南京城沸腾了。朱元璋更是喜极而泣——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从赤贫如洗到一统天下,这条路他走了整整二十年。

在庆功宴上,朱元璋举杯敬众臣:“今日之功,非朕一人之力,乃诸位将士用命,百姓支持所致。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者当时刻自省!”

众臣山呼万岁。

宴罢,朱元璋独自登上皇宫高处,向北眺望。应天的秋夜微凉,但他的心中火热。

这一路走来,他见过太多兴衰更替——强大的元朝不过百年就土崩瓦解,正是因为失了民心。如今的大明,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啊。”朱元璋自言自语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知道,北伐战争虽然胜利了,但建设新朝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北方需要重建,百姓需要休养,官僚体系需要整顿...有太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也罢,”朱元璋忽然笑了,“咱从叫花子到皇帝都做到了,还怕这些吗?”

月光洒在这位新天子的身上,映照出一个坚定的身影。天下初定,万象更新,大明王朝的故事翻开了第一页。

纵观中国历史,由南向北取得天下的是件很困难的事,但长相奇怪的朱元璋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