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朱重八便去村里找到比自己大几岁的周德兴商量这事。
周德兴说“事已至此,应该当机立断,我建议你去投军。好过被小人暗算后死的不明不白。你若实再拿不定主义,不如去问一问菩萨,反正你在佛门已经多年,佛祖应该会为你指出一条明路的。”
朱重八说“菩萨有嘴不说话,所以我才来问你啊,大哥!”
“你这关乎你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也不敢随便给你出主意啊!还是问老天爷吧!”
朱重八讨了个没趣,垂头丧气的在村子里四处游荡,不知不觉竟然忘了自己一天都没进一点水米。
傍晚回到寺内,眼前的一幕把他惊呆了,长长的下巴差点没掉到地上,这个他曾经生活多年的皇觉寺竟已被烧得残垣断壁,未燃尽的椽子还呲呲地冒着浓烟。唯有一旁的伽蓝殿完好无损。
他四处查看一番,见两具烧焦的尸体被烧垮下来的梁子压着,张牙舞爪的样子显出被烧时的痛苦挣扎。其余的师兄弟和主持长老已不知所踪。
也不知那扫地的和尚有没有去告官府,朱重八无奈在伽蓝殿找了一个地方猫着,此时肚皮饿得厉害,踅摸半天在佛像后面的老鼠动力找到了一些干麦子,捧起来吹了吹麦麸就干嚼起来。
夜里用火捻子点燃佛龛上的长明灯,灯托内只剩一些残油渣子。现在唯一可以寄身的地方也没了,未来何去何从真不知道。想起白天周德兴说过的话,不妨一试。反正现在也没个主意,何不问一问老天爷,看看天意如何。
拿起佛龛上的圣珓(求签的签子)开始问老天爷自己的前程何在,先许了一个愿:留在寺内继续做自己的小沙弥,如果佛祖允许就赏两个阳珓,一连投几次都不如愿;外出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当花子,就一阴一阳,也是连投几次都是阴珓;目前自己就这两个本事,也只能许这样的愿望,干别的咱也不会。从这一点看朱重八做事还是很稳重的,只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还有一条路可以选,这是一条他不太愿意选路。那既然上天和佛祖都不愿意让我当和尚和叫花,只有再试一试投军的愿望了。他拿着两块珓子,闭着眼睛默许,希望佛祖和上天能只给自己一条明路,别再跟自己打哑谜了。
朱重八在黄觉寺的伽蓝殿的许愿池投下了希望:投军。如愿现两面阴珓,一投果然是两面阴珓。他害怕佛祖跟他开玩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接着投了几次都是一样。没办法,你朱重八注定就是一位战士,你不去谁去。(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
天意难违,既然上天都这样安排了也只有认了。
这时的长明灯已经油尽灯枯,旁边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大殿内夜风穿过,发出呼啸的声音。朱重八靠在佛龛下边回想起以往的苦逼生活,都是心酸。现在我又招谁惹谁了,连当个和尚、当个花子都当不成。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索性反他娘的。
PS:之前说过脱脱是元朝灭亡的导火索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黄河白茅口决口,黄河决口是个什么景象,去过壶口的人都见证过黄河壮观景象,可以用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来形容。决口的白茅口绝不亚于汛期时的壶口。
景象是挺壮观,但俗话说水火无情,决了口的黄河水那是要人命的。
当时的工部尚书成遵去黄河决口处实地调研回来后,跟脱脱汇报:灾情确实很严重,情况确实很要命,四处逃窜的灾民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作为丞相的脱脱面对这种情况,肯定第一件事就是要组织救灾,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位很OK的宰相,所以救灾是他的第一本能反应。虽然很多人在反对,但脱脱力排众议坚决要救灾,从民生的角度出发,脱脱确实是为好BOSS。
救灾对于老百姓当然是好事,但组织救灾的过程就风险太大。
组织救灾就干两件事,一是组织人员把决口堵住,二是把救灾粮食发到受灾百姓手里。两件事看起来都是好事,很合理,也很得民心,但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反对的人说:堵决口必须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参加,人员从哪里来?把希望寄托在皇家部队是不切实的,以皇家部队平时欺压百姓的态度来看是做出了这个事的,再说现在全国各地的义军如雨后春笋,部队的大部分力量都去扑义军了。希望只能寄托在百姓身上,组织民工去堵黄河决口。民工组织太多管理起来是个很伤脑筋的事,搞不好会揭竿而起。
支持的人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救灾老百姓就会饿死,死的人多了天下就会大乱,所以救灾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误。(请问死的人还少吗?天下还不够乱吗?)
这样看来反对的人都是坏银,支持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其实不然,反对的人从维护元朝政权的角度考虑,出发点是善良的。支持的人从个人的利益考虑是自私的,是大逆不道的。
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足以证明这个观点。
官府在河南安徽一带组织了十五万的民工,这是一个很庞大的队伍,有人事先在地底下埋了一只眼的石头人,然后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开始人们并不知道这句谣言的意思,直到修河的民工挖到那个一只眼的石头人后大伙都明白了,老天的意思是叫大家一起推翻这个伤天害理的元朝。
发放救灾粮看是好事,关键是救灾粮发放下去根本到不了百姓手里,为什么到不了呢?因为元朝的腐败问题是内外一致的,各级官员可以层层盘剥发放给百姓的救灾粮食,支持的官员也是这支队伍的一份子,都知道救济粮一经发放就有利可图,我拿一点,你拿一点,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自己饿不死,饿死几个百姓没什么大不了。
就这样,脱脱站在了高呼救灾队伍的这一边,为求了个心安理得,他用贾鲁替换成遵任工部尚书组织民工修黄河,给元顺帝汇报后元顺帝特别高兴,夸脱脱宰相干得漂亮,大拇指都翘圆了。
就这样压倒元朝这匹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脱脱放上去了。
灾救了,粮仓空了,官员的腰包鼓了,皇帝高兴了,但百姓的不同意了,这其中有一个人就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