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庆殿,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不吱声。
赵匡胤左手扶额,假装自己在沉思,不让百官看到饱含泪光的双眼。
他用颤抖的右手紧紧握着柱斧,无穷的愧疚涌上了心头。
用粥中掺沙甄别灾民,确实是很难懂的计策。
但是,只要他静下来心冷静思考,绝对能发现玄机。
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在粥中掺沙,他能轻易识破,可德昭是自己的孩子,他就关心则乱了。
他没有冷静思考,而是被愤怒和失望冲昏了头,甚至没有跟德昭好好谈,就让他去太庙反省一年。
为什么?
究其原因,还是不信任德昭,把他当成了顽劣的坏孩子。
赵匡胤心如刀绞,不敢抬头看文武百官,更不敢面对被他吓傻的孩子。
他咬咬牙,开始思考那些跳出来的跳蚤。
一个人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才会去抢灾民嘴里的粮食?
“仲询!”赵匡胤沉声道。
“微臣在!”潘美急忙出列。
“给我彻查!阻止灾民吃粥者,刺配三千里。冒领米粥十碗以上者,徒刑二年。十碗以下者,罚金五贯,笞二十。”赵匡胤道。
“臣,遵旨!”潘美领旨,回归到武将队列。
这刑罚非常重,百官虽然很震惊,却没有人出来劝谏。
那些歹人竟敢抢灾民的口粮,他们罪有应得。
赵德昭心中一喜,这是定下了严惩不贷的基调,有人要倒霉了。
“慕容延钊,加封山南东道节度使。韩令坤,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十日内走马上任。”赵匡胤又道。
大殿里鸦雀无声。
赵匡义想给出来求情,看到赵普递过来的眼神,急忙停住脚步。
慕容延钊脸色煞白,韩令坤紧咬着牙关,都看向瘫坐在地上的赵德昭。
赵德昭迅速回忆州县志,确定山南东道是鄂北、豫南和皖西的交界处,治所在襄州,就是湖北襄阳。
忠武军节度使的治所在许州,就是河南许昌。
他们一个是禁军殿前司的最高将领,一个是禁军侍卫司的最高将领,外派做官意味着剥夺兵权。
没有人帮他们求情,他们刚才攻击赵德昭,官家正在气头上。
赵德昭努力回忆,根据史书上记载,慕容延钊和韩令坤被下放,应该是明年。
现在比史书上早一年。
赵德昭心花怒放,好二叔的势力提前被砍,绝对是天大的喜事。
“臣,遵旨。”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知道大势已去,只能跪下来接受安排。
文武百官都知道,官家的核心目的是收军权,粥中掺沙只是收军权的借口。
“臣不懂粥中掺沙的奥妙,险些冤枉大皇子。臣愿告老还乡,求官家批准。”马正夫跪下磕头。
“御史中丞马正夫,罚俸一年,留职查看。”赵匡胤道。
“臣,领旨谢恩!”马正夫一个头磕在地上。
他艰难起身,向赵德昭鞠躬:“老臣惭愧,求大皇子原谅。”
“无妨,马中丞不畏强权,德昭佩服!”赵德昭轻声道。
马正夫顿时臊得面红耳赤,再次向赵德昭作揖,低着头回归文官队列。
赵德昭早猜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御史中丞,老赵肯定要留下,用他给天下百官做表率。
他不恨马正夫,甚至感激马正夫,如果不是老马配合演出,这出大戏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赵德昭开始算计他。他被老赵罚俸一年,本人又不受贿,日子肯定过得很苦。
像他这种把名声看得比命重的人,正是无抵押贷款的优质客户。
“等当铺开起来,忽悠老马贷款,用经济利益捆绑他。”赵德昭打定主意。
“德昭,这么大的事,为何不跟我说?”赵匡义笑着询问。
“我……”赵德昭装傻充愣。
范质笑道:“官家亲征李筠,你担任京城留守,这么大的事,你没找大皇子问话?”
赵匡义顿时哑口无言,身为赵德昭的二叔和京城留守,理应第一时间找赵德昭问话。
但他丝毫不慌,扭头看向马正夫。
马正夫道:“禀官家,赵留守找我说情,不让我上奏粥中掺沙,被我拒绝了。”
赵匡胤看着赵匡义:“二弟,你和三弟要避讳!传旨,匡义赐名光义,匡美赐名光美。”
“臣……”赵匡义膝盖一软,跪倒在大殿上,“臣赵光义,谢官家赐名。”
“光义,你以后出入后宫,要向入内内侍省报备。”赵匡胤严肃道。
他想通了,敢把粥中掺沙传到后宫的人,只能是赵光义。
“臣遵旨!”赵光义回道,一道冷汗流到了鼻尖上。
赵德昭心中一喜,老赵终于让两个好弟弟避讳了,政治考量首次压倒了手足情。
最关键的是,赵光义以后不能随便进出后宫,他跟杜太后的联系就会少很多。
再亲再近的人,如果来往少了,感情也就淡了。
赵匡胤看向赵德昭,忍不住心中一疼,急忙把视线挪开。
“大皇子赵德昭,赐字日新,加封武功郡王,从一品。”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的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封王赐字是最明显的政治信号。
赵德昭心中大喜,从此以后就是郡王爷和君王殿下,见官大三级。
一品郡王的俸禄很高,手里有钱就能投资当铺,还能收买人心。
同时,他又有一丝烦恼。老赵的赏赐这么重,肯定不打算收回太庙禁足的处罚了。
一想要在太庙待一年,要日日夜夜陪伴祖宗们,他就想骂八辈祖宗。
“郡王殿下,快谢恩啊。”石守信急忙提醒,黑脸激动得通红。
“日新出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官家期望您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王爷,快谢恩吧。”范质笑道,扶着赵德昭跪下。
“臣,叩谢官家。”赵德昭谢恩。
赵匡胤询问范质:“范相公,太庙禁足的事……”
范质微微一笑:“禀官家,老臣建议以日易月。”
赵匡胤看向宰相王溥,王溥奏道:“官家,以日易月并不逾礼。”
“准了!”赵匡胤沉声道,“日新留下,百官退朝!”
王继恩高喊:“官家有旨,退朝!”
赵德昭有些懵,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以日易月就是一天当一个月,本来要在太庙禁足十二个月,现在只要十二天。
很快,文武百官退去。
大殿中只剩父子二人,父子俩一个坐在龙椅上,一个坐在地板上。
赵匡胤心中一疼,柔声道:“日新,跟我去紫宸殿,给我斟酒。”
赵德昭从地上爬起来,慢慢的向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