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林不凡六零钳工的万亿崛起路 > 第11章 厂里派任务,他反倒挑起拣
换源:


       第11章厂里派任务,他反倒挑起拣

第二天清晨,红星轧钢厂的大礼堂里气氛肃穆,全厂干部及各车间班组长以上的骨干悉数到场,召开紧急厂务扩大会议。

所有人都心怀忐忑,猜测着会议的主题,毕竟昨天军用吉普的出现和那几位绿军装首长的严肃表情,给厂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厂长杨卫民清了清嗓子,目光如炬地扫过全场,声音洪亮地打破了沉寂:“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为了一件大喜事!经过我厂技术人员的奋力抢修,前日送来的军区精密测距仪,已于昨日成功修复!”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议论声。

那可是连苏联专家都束手无策的尖端设备,竟然被他们厂修好了?

杨卫民抬手示意安静,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自豪,继续说道:“为此,军区特地来电,对我厂提出通报表扬!经厂委会研究决定,为在此次维修任务中做出决定性贡献的青年工人林凡,记大功一次!并从即日起,正式调入由王科长领导的‘技术攻关组’,直接参与后续的设备改装研究任务!”

“轰”的一声,整个礼堂彻底炸开了锅。

记大功!

这可是和平年代工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意味着档案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那个“技术攻关组”,更是只有厂里技术最顶尖、资历最老的几个老师傅才有资格进入的核心团队,负责的都是最要紧的生产难题。

林凡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步登天,这已经是准工程师的待遇了!

无数道混杂着羡慕、嫉妒、难以置信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坐在后排的林凡。

而在一片哗然声中,角落里的何志强脸色铁青,牙关紧咬,死死攥在手里的铅笔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嚓”声,竟被他硬生生捏成了两截。

会议一结束,技术科长王建设就一路小跑追上了林凡,脸上堆满了和煦的笑容,语气客气得像换了个人:“小林,哦不,林凡同志,恭喜恭喜!厂里下了新指示,军区对这台测距仪非常重视,希望我们能尽快完成仿制。厂长点名让你来牵头,负责设计图纸的绘制工作。你放心,需要什么支持,无论是人力还是物料,你尽管开口,我全力协调!”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任和对方热情的态度,林凡却并未立刻答应,他平静地看着王科长,缓缓伸出了三根手指。

“王科长,既然厂里信得过我,我有三个条件。”

王科长一愣,随即笑道:“你说,你说!”

“第一,我需要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兼工作间,仿制工作需要绝对安静,不能受任何打扰。”

“应该的,这个没问题!”王科长点头如捣蒜。

“第二,我需要权限,调阅厂里建厂以来所有进口设备的技术档案和维修记录,包括那些已经封存的。”

王科长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这可不是小事,那些档案都是厂里的核心机密。

但看着林凡不容置喙的眼神,他咬了咬牙:“好,我去找厂长特批!”

“第三,”林凡顿了顿,说出了一个让王科长意想不到的条件,“我每个月需要十斤特供粮票。仿制这东西极其耗费心神,脑子跟不上,吃不饱,我可干不动。”

王科长彻底愣住了,张着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特供粮,那可是厂级领导才有的待遇!

但这理由偏偏又让人无法反驳。

他看着眼前这个平静得不像话的年轻人,许久,才苦笑着叹了口气:“行!我答应你!林凡同志,现在是厂里有求于你,你的要求,合情合理!”

傍晚,林不凡回到四合院,刚一进院门,一股诱人的肉汤香味就飘了过来。

秦淮茹端着一个大海碗,扭着腰肢迎上来,笑得满面春风:“林工回来了,忙了一天辛苦了。嫂子今天炖了点肉汤,下面给你吃,快趁热补补身子。”

林凡看了一眼碗里那几片薄得透光的肉片和几根青菜,笑着摆了摆手:“谢谢嫂子,心意我领了。不过真不用,我刚从厂里领了特供粮票,以后伙食标准不一样了。这面您还是留着给棒梗他们吃吧,孩子长身体要紧。”

秦淮茹端着碗的手僵在了半空,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特供粮?

躲在门后偷听的贾张氏更是气得倒抽一口凉气,差点没背过气去。

她儿子贾东旭在厂里当了快十年的钳工,累死累活都没摸到过特供粮的边儿,这个林凡才来了多久?

她气得在门槛上直跺脚,嘴里小声咒骂着,看林不凡的眼神像是要吃人。

秦淮茹端着碗默默回了屋,心里却翻江倒海。

这个林凡,不仅技术通天,现在连厂长都成了他的靠山。

这种人,绝不能只当个普通邻居处着,必须得想个万全的法子,把他牢牢地和贾家绑在一起才行。

接下来的日子,林凡彻底成了厂里的特殊人物。

他拥有了一间单独的房间,白天就泡在档案室里,翻阅着那些尘封已久、甚至有些发霉的图纸和资料。

晚上则回到自己的工作间,将白天记下的关键数据和结构,沉入识海,在那片广阔的虚拟空间里进行无数次的拆解、分析与推演。

他故意放慢了对外输出的进度,每隔几天才向王科长提交一张最基础的设备框架图,并且总会附上一句:“关键的光学组件和精密传动结构还需要反复计算和验证,急不得。”

王科长虽然心急如焚,却也不敢催促。

毕竟全厂上下,如今只有林凡一人能堪此大任。

这天,周建国悄悄找到林凡,神色有些担忧地告诉他:“凡哥,你悠着点。我听说何志强跑到厂部告了你一状,说你拿着厂里的优厚待遇,却故意拖延任务进度,消极怠工。”

林凡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周建国急了:“你还笑得出来?不过奇怪的是,厂长听完汇报,非但没批评你,反而对下面人说了句——‘让他挑,厂里有的设备,他爱用啥用啥,不够的打报告去买’。”

听到这话,林凡手中的笔停了下来。

他抬起头,目光望向窗外,识海中,那片原本只有几十亩的黑土地空间,经过这段时间的精神力滋养,已悄然扩张到了一百五十亩的惊人规模。

李守正师傅那晚的话语,仿佛又在耳边回响:“手艺是根,权势是叶。只有根扎得足够深,叶子才能长得足够茂盛。”

他的根基,就在于远超这个时代的技术和识海空间。

而那个实验室,就是他准备插入红星轧钢厂这片肥沃土壤的第一条主根。

当天下午,林凡整理好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标题是《关于测距仪核心部件仿制攻关的补充方案》。

方案的结尾,他用加粗的黑体字,明确列出了一张设备清单和场地要求。

他将报告亲手交给了王科长,看着对方脸上由惊愕到凝重的表情变化,心中一片平静。

棋盘已经摆好,棋子也已落下。

接下来,就看厂部那些领导们,是选择相信一个天才的价值,还是选择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手脚了。

这场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