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林不凡六零钳工的万亿崛起路 > 第10章 审问桌上没低头,反手递上图纸
换源:


       第10章审问桌上没低头,反手递上图纸

周建国的办公室很小,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旧纸张和铁锈混合的味道。

他没有坐下,而是绕过桌子,用指节轻轻叩了叩那份“情况反映”,又推了推旁边一份印着鲜红五角星抬头的文件夹,封皮上“保密协议”四个宋体字显得格外醒目。

“小林,坐。”周建国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听不出喜怒,但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瞬间将这间小屋子填满,“组织要走个程序。这份材料,是何志强同志递上来的。里面提到你最近频繁外出,行为可疑。同时,你在车间的技术能力突飞猛猛进,甚至独立修复了军区都头疼的精密仪器。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你应该明白,这不仅仅是厂里的事,也牵扯到军区的纪律。”

林凡拉开椅子坐下,背脊挺得笔直,神色平静地迎上周建国锐利的目光。

这一切,正如他昨夜在识海中推演过无数遍的场景一样,甚至连周建国说话的语气和停顿都分毫不差。

他知道,这是何志强设下的一个死局。

说不清楚来源,轻则被隔离审查,重则扣上一个间谍的帽子,永世不得翻身。

但局既然已经设下,他要做的,就是堂堂正正地把它破开。

“周科长,我明白组织的顾虑。”林凡开口,声音同样沉稳,“关于我频繁外出的事情,我承认。我没有向厂里报备,是我的疏忽。”

他没有半分狡辩,直接认下的态度让周建国眉头微不可查地一挑。

这小子,不简单。

林凡继续说道:“我每周都会去一趟城西,见一个人。”他顿了顿,从随身的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着的东西,轻轻放在桌上,推到周建国面前。

“见李守正师傅。周干事您可能不熟悉,但厂里的老档案里应该有记载,李守正师傅,五八年全国青年钳工技能大赛的前三名,咱们红星厂建厂初期的技术大拿之一。”

周建国眼神一凝,他确实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林凡解开油布,露出一个封面已经磨得发毛的笔记本。

“这是我托人多方打听,才找到的李师傅。老师傅脾气古怪,一开始不愿意见我,是我三番五次上门求教,才被他收为记名弟子。”他双手将笔记本递了过去,“这是师傅亲手写下的《精密装配三十六诀》,里面都是他几十年的心血总结。师傅叮嘱过,此乃不传之秘”

周建国接过笔记本,入手沉甸甸的。

他翻开泛黄的纸页,一股陈旧的墨水味扑面而来。

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手绘的工艺图解和注解,字迹苍劲有力,图画精准无比,各种公差配合、热处理技巧、特殊材料的加工心得,看得他这个外行都心惊肉跳。

这东西的价值,绝不亚于一套进口的精密机床。

纸张的氧化程度和墨迹的渗透情况,都在告诉他,这本笔记至少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绝非一朝一夕能够伪造。

他的表情稍稍缓和,但疑虑并未完全打消。

“李守正师傅早已退休多年,深居简出。你和他之间的师徒关系,谁能证明?”

“我能。”林凡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又从包里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那是一张照片的复印件,虽然有些模糊,但能清晰地看到一个穿着工装、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和一个高鼻深目的苏联专家站在一起,背景是某个大型机械设备。

林凡指着那位老者说:“这是李师傅年轻时参与援建项目时留下的合影,原件在他家里珍藏着,我求了很久才让他同意我复印一张。”

这张照片,实际上是他昨夜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念力,在识海中将李守正家中那张照片的每一个细节完美复刻,再用厂里的绘图工具和特殊药水伪造出来的复印件,足以以假乱真。

周建国盯着照片看了半晌,正要再问,林凡却主动开口,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如果这还不够,我还可以说出李师傅六零年参与一三二军工项目时,负责攻关的那个高精度陀螺仪核心部件的技术参数。它的动平衡误差要求是千分之三克,采用的是当时从苏联引进的УБ-4型动平衡机进行调试,但那台机器的精度极限只有千分之五,李师傅当时用‘堆锡配重法’和‘手工微调研磨’,硬是把精度提升了……”

林凡一字不差地背诵出一连串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数据和工艺流程。

周建国的瞳孔骤然收缩,呼吸都停滞了半拍。

一三二项目是绝密,时隔多年,许多档案都已封存甚至不全,别说一个年轻工人,就是他这个保卫科长,都无权查阅如此核心的细节。

林凡能说得如此清楚,除了当事人亲口传授,再无第二种可能!

他心中的天平,在这一刻彻底倒向了林不凡。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一个小个子工人探头探脑地走了进来,正是何志强的心腹张三。

“周科长,您找我?”张三眼神有些躲闪,不敢直视林不凡。

“张三,”周建国声音恢复了冷硬,“把你那天晚上看到的情况,再当着林不凡同志的面说一遍。”

张三定了定神,指着林凡,声音尖利起来:“我亲眼看见的!就是他,那天深夜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总装车间,私自拆改那台进口的测距仪!那可是军工设备,他肯定是想偷学技术,或者搞破坏!”

听完这番指控,林凡脸上非但没有慌张,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

“周科长,那天晚上我确实在车间,但不是私改设备,而是在修复测距仪的光学镜头校准工具。这件事,车间带班的王班长可以作证,而且为了确保安全,我特意申请打开了车间保密区的监控,所有操作都有记录可查。”

他话锋一转,目光如刀般射向张三:“我倒是想问问你,张三同志。总装车间保密区,晚上九点以后非相关人员禁止入内,这是厂里的铁律。你一个钳工,既不当班,也没有得到授权,为什么会出现在保密区外的走廊上,‘亲眼’看到我工作?”

张三的脸“唰”地一下白了,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建国脸色铁青,拿起电话拨了个内线,只说了几句便挂断。

不到五分钟,监控室的记录员就送来了当晚的登记表和录像带查阅记录。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林凡,因修复军工设备申请调阅监控,由王班长签字批准。

而张三的名字,则出现在了非授权时间段的走廊监控画面中。

真相大白。

“擅闯保密区域,还敢诬告同志,你胆子不小啊!”周建国一拍桌子,对门口的警卫喝道,“把他带下去,写一份深刻检查,记大过处分一次,通报全厂!”

张三腿一软,几乎是被拖出去的。

他知道,何志强的算计,在这一刻彻底崩盘了。

办公室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周建国将桌上所有的材料,包括那份“情况反映”,都收进了文件夹里,锁进了抽屉。

他重新看向林凡,眼神复杂了许多,有欣赏,也有一丝告诫。

“组织相信你了。”他低声说道,“小林,你有本事是好事,但以后做事,别太独。有些事,提前和组织打个招呼,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谢谢周科长,我记住了。”林凡站起身,真诚地道谢。

走出保卫科大楼,清晨的阳光扑面而来,有些刺眼。

林凡微微眯起了眼睛,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他知道,这最凶险的一关,算是过去了,但何志强这只苍蝇,绝不会就此罢休。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上衣的内侧口袋,那里平整如常,却仿佛藏着千钧之重。

笔记本是障眼法,真正的底牌,谁也看不见。

昨夜,在修复那台精密测距仪的最后关头,他不仅仅是完成了修理,更是用自己那神鬼莫测的念力,将设备核心内部那条复杂无比、代表着世界顶尖水平的光学校准曲线,完整地拓印在了自己的识海之中。

那份数据,才是他为红星厂,也是为自己准备的真正大礼。

有了它,红星厂的相关技术,足以领先国内所有同行至少十年。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在林不凡胸中涌动。

他抬起头,望向厂区中央那栋最高的办公楼而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下一场更大的风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