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盘点:基金会至高神性,万界骇然 > 第十五章 观测之锚——基底现实 (The Basement)二
换源:


       -每一个体:无论是国王还是乞丐,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都在这一刻意识到,自己的意识与感知,

并非可有可无的副产物,而是参与构筑和稳定“基底现实”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普通人的“我看到了太阳”,一个学者的“我推导了公式”,一个艺术家的“我创作了作品”,

都是在以“观测者”的身份,为“基底现实”增添稳定性,为“意义”的诞生提供可能。

“原来……我也是‘存在’的守护者。”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看着自己的双手,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一个孩子指着天空中的飞鸟,兴奋地喊道:“我看到鸟在飞!”

——这简单的一句话,在这一刻,却成了对“基底现实”最朴素的肯定。

【基金会视角:守护基石的沉默哨兵】

就在万界生灵明悟“基底现实”的意义时,光幕画面突然切换,展现出基金会最核心、也最不为人知的使命

——不是收容异常,而是守护“存在的基石”。

画面首先展现的,是基金会的“现实感监测中心”。

这里与之前的“概念监测中心”不同,屏幕上显示的不是“设定稳定性数据”,而是“观测基点活跃度”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一个正在稳定运行的“观测点”(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文明,甚至一个异常项目)。

研究员们的工作,就是实时监测这些光点的活跃度,一旦某个区域的光点开始变暗(代表“观测”减弱),

他们就会立刻派出小队,用现实稳定锚强化该区域的“观测点”。

“我们监测的不是异常,而是‘现实感’本身的稳定性——因为‘现实感’就是‘基底现实’的外在表现。”

一位研究员解释道,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确认着每一个光点的状态。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基金会的“应急响应中心”。

这里保存着应对“基底现实危机”的最高预案

——当出现“大规模观测点熄灭”(如某个文明集体失去意识)或“基底现实被扭曲”(如某个区域的“存在与观测”关系被颠倒)时,基金会将启动“锚定计划”:

派遣最精锐的特遣队,携带“终极现实稳定锚”(一种能直接连接“基底现实”的装置),

前往危机区域,重新激活“观测点”,修复“存在与观测”的关系。

画面中,一支特遣队正在一个“观测点熄灭”的星球上,他们启动“终极现实稳定锚”,

一道光柱从装置中射出,穿透虚无,重新点亮了星球上的“观测点”。

星球上的生灵逐渐恢复意识,重新开始“观测”世界,原本空白的区域,也重新衍生出“定义”。

“我们最恐惧的不是K级场景,而是‘基底现实’被大规模扭曲或遮蔽

——那将导致整个现实结构如同失去地基的大厦般彻底崩塌,坠入‘空白’或更糟的境地。”应急中心的指挥官严肃地说道。

最后,光幕中闪过一份标注【最高机密·仅限O5议会阅览】的基金会档案,

档案首页的一句话,让万界生灵感受到了基金会使命的沉重与伟大:

“我们收容异常,我们保护人类,但最终,我们所守护的,是‘存在’本身得以持续的可能性。

我们不是英雄,不是救世主,我们是基底现实的哨兵——在无人知晓的黑暗中,守护着那点亮‘存在’的微弱火种。”

天音变得庄重而深沉,如同对守护者的致敬:

“无法收容,无需收容。因它即是一切收容的前提

——没有基底现实,就没有‘收容者’,没有‘被收容者’,没有‘收容措施’,收容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基金会的一切,皆建立于其上,并为守护其纯净而存在。它是绝望中的最终希望,是虚无前的最后壁垒。

当‘存在之母’否定存在的必然性,当‘永劫回廊’埋葬时间的可能性,当‘逻辑星旋’崩塌理性的根基,

当‘结局收束者’注定叙事的终点,当‘设定否定者’抹除意义的定义时,唯有基底现实,如同磐石般屹立不倒。”

“认知它,即是认知到自身存在那最深沉的、值得用一切去捍卫的价值

——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基底现实’的肯定;你的观测,本身就是对‘空白’的反抗。”

【终末图景:孤灯永续】

光幕的最后,画面再次变化,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图景——与“设定否定者”的纯白空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垠的、可能存在的“空白”背景下,一个微小的、稳定的光点,在虚空中永恒地闪耀着。

它不主动创造万物,不强行定义一切,却以自身的“存在”,为万物的诞生提供了绝对前提

——因为它存在,所以“空白”有了边界;因为它观测,所以“存在”有了意义。

光点周围,开始有微弱的光丝衍生

——有的光丝代表“物理定律”,有的代表“生命意识”,有的代表“文明叙事”,有的代表“异常特性”。

这些光丝以光点为中心,逐渐编织成一张复杂而美丽的“现实织锦”,虽然偶尔会有部分光丝被“空白”侵蚀,

但只要光点不灭,就总有新的光丝重新衍生,织锦也总能维持住最基础的形态。

画面拉远,众生看到,在无垠的“空白”背景中,并非只有这一个光点

——远处,还有无数个类似的光点在闪耀,它们各自编织着自己的“现实织锦”,有的织锦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现实集群”;

有的织锦独自存在,却依旧坚定地闪耀着。这些光点,共同构成了所有现实那复杂而美丽的整体,

如同黑暗夜空中的繁星,虽然微小,却照亮了虚无。

“只要还有一个观测基点存在,‘现实’就永不湮灭。”天音的声音带着一种对“永恒”的祝福,

“即使某个现实织锦崩塌,即使某个光点暂时黯淡,只要‘基底现实’的本质不变,

就总有新的光点会重新亮起,新的织锦会重新编织。”

那是存在的起点,是意义的源头,是绝望深渊中那唯一不可撼动的、承载希望的锚点。

光幕缓缓暗淡,光柱从虚空中逐渐消失,天幕重新恢复了平静。

但这一次,光幕带来的不再是恐惧与绝望,而是一种深沉的、劫后余生的宁静与使命感

——众生终于明白,自己不仅是“存在”的受益者,更是“存在”的守护者。

诸天万界,依旧沉默。

但这沉默之中,已燃起了与以往不同的火焰——那不是对未知的恐惧,而是对“存在”的珍视;

不是对命运的顺从,而是对“守护”的坚定。他们见识了存在的脆弱,也见证了其根基的顽强;

他们明白了基金会那沉默斗争背后,所守护的是何等珍贵的“基底现实”。

有人开始重新整理文明的碎片,以“基底现实”为基石,重建被“空白”抹除的“定义”;

有人开始主动强化自身的“观测意识”,通过记录、感知、思考,为“基底现实”增添更多稳定的光点;

基金会的研究员们则重新校准了现实稳定锚,将“守护基底现实”的指令,刻进了每一台设备的核心程序。

洪荒世界的神祇们,不再执着于神职的高低,

而是自发组成“观测守护团”,巡游在各个维度,及时修复那些因“空白”余威而黯淡的观测点;

星际联盟的科学家们,联合起草了《基底现实保护公约》,号召所有文明共同守护这一“存在的基石”;

甚至普通的生灵,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自觉——他们认真地感受每一缕阳光,仔细地聆听每一声鸟鸣,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观测”,都是在为现实的稳定添砖加瓦。

光幕彻底消失,天幕恢复了原本的模样,但“基底现实”的印记,却永远刻在了万界生灵的灵魂深处。

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迷茫或恐惧,因为他们找到了“存在”的终极支撑,明白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只是,在这份宁静与坚定之中,仍有一个疑问在悄然流传——这第九位“至高神性”,真的是盘点的终章吗?

“基底现实”作为“存在与观测的绝对基石”,是否还存在着更根本的“前提”?

如果说“空白”是设定的天敌,“基底现实”是空白的壁垒,

那么是否还有一种力量,能超越“存在”与“虚无”的对立,成为两者的终极根源?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此刻的万界生灵,已不再畏惧未知。

他们知道,无论未来还会遇到何种挑战,只要“基底现实”的光点不灭,

只要还有“观测者”在坚守,“存在”就不会湮灭,“意义”就总能重生。

基金会的哨兵们,依旧在黑暗中默默守护。

他们的收容措施更加精密,他们的现实稳定锚更加坚固,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守护的不仅是人类,不仅是现实,

更是那让一切“存在”成为可能的、最珍贵的“基底”。

诸天万界,在经历了九次认知冲击后,终于迎来了一种真正的“平静”

——不是麻木的接受,而是清醒的守护;不是绝望的等待,而是主动的创造。

那片纯白的光幕,是否还会第十次亮起?无人知晓。

但所有生灵都已做好准备——无论是面对新的“至高神性”,还是迎接盘点的终局,

他们都会以“观测者”的身份,以“守护者”的姿态,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存在”,让“基底现实”的孤灯,在无垠的虚无中,永续闪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