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两户合并,改建独立的厨卫系统,这在当时的四九城,无异于平地惊雷。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对整个居住格局的颠覆性挑战。
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干,一旦被捅出去,就是个天大的麻烦。
必须得到官方的认可,拿到那张盖着红章的“护身符”。
何雨柱对其中的门道,门儿清。
他没有像没头苍蝇一样先去找什么工程队,而是直奔要害,先办最关键的手续——过户。
周一上午,轧钢厂的活儿他直接交给了马华,自己则请了半天假。
他怀里揣着那份与钱家签好的协议,协议之下,是三十张沉甸甸的“大团结”。
三百块钱巨款,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家庭疯狂。
他骑着自行车,穿过熟悉的胡同,来到了所在地区的房管所。
一股陈旧纸张和劣质墨水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穿着干部服的工作人员零零散散,有的在喝茶看报,有的在打着算盘,空气中透着一股慵懒而刻板的氛围。
负责接待的办事员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眼皮耷拉着,一副没睡醒的模样。
当听完何雨柱的来意后,他那昏昏欲睡的眼神瞬间被点燃,整个人都精神了,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里弹出来。
“什么?”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八度,尖锐得刺耳,引得周围几个同事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你要买房?还是私下交易?”
办事员的表情,如同看到了什么怪物,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他猛地站起身,手指几乎要戳到何雨柱的鼻子上。
“同志!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政策?房产不允许私人买卖!你这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你这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啊!”
一顶接一顶的大帽子,毫不客气地扣了下来。
换做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此刻怕是已经吓得面无人色,掉头就跑了。
何雨柱却稳如泰山,脸上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同志,您先别激动,坐下喝口水。”
他不慌不忙,用一种沉稳的语气安抚着对方,同时将那份签了字的协议,不轻不重地推到了对方面前。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在讨论今天天气如何。
“您看清楚,这不是‘买卖’。”
何雨柱的手指,轻轻点在协议的标题上。
“这是居住权的‘转让’。钱家嫂子一家生活困难,自愿放弃原有的居住权,由我来接替。这叫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
接着,他话锋一转,抛出了第二个重磅论据。
“另外,钱家嫂子的困难,我已经向街道反映了。街道正在积极地为她们一家申请新的住处。这叫‘有困难,找组织’,是响应国家号召,为组织分忧。”
一番话,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他巧妙地避开了“买卖”、“金钱交易”这些敏感词,将其完美地包装成了“转让”、“互助”和“响应号召”。
每一个词,都精准地踩在了政策的鼓点上。
每一个理由,都占据了道义和规矩的制高点。
办事员被他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有点懵。
他低头看着那份措辞严谨的协议,又瞥了一眼桌上那厚厚一沓、崭新得甚至有些晃眼的“大团结”,脑子里一片混乱。
这事儿,不对劲。
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对方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无懈可击,甚至还隐隐透着一股“政治正确”的光芒。
可私下里用三百块钱换一间房的居住权,这事儿怎么听怎么都觉得石破天惊!
他一个小小办事员,哪里敢碰这种烫手的山芋。
这责任,他担不起!
“你……你等着!这事我做不了主,我得向我们主任汇报!”
他抓起那份协议,像是抓着一块烧红的烙铁,脚步踉跄地冲向了里间的办公室。
何雨柱看着他仓皇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一切,尽在掌握。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小鬼难缠,但阎王好见。只要能捅到真正能拍板做主的人那里,这事儿就成了一半。
没过多久,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传来。
街道办的王主任,亲自过来了。
王主任四十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身合体的干部服,显得精明而干练。
他作为这片区的“父母官”,对辖区内的大小事务、甚至是有点名气的人物,都了如指掌。
“你就是何雨柱同志?”
王主任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能将人一眼看穿。
他的视线在何雨柱身上停留了数秒,像是在评估一件珍贵的瓷器。
轧钢厂那个声名鹊起的青年厨艺标兵,他早有耳闻,没想到竟是眼前这个看起来沉稳得不像话的年轻人。
“王主任好。”
何雨柱站起身,不卑不亢,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尊重。
他没有半分紧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用更加精炼和有条理的语言,重新叙述了一遍。
这一次,他着重强调了两个核心:一是自己响应晚婚号召,但确实到了年纪,需要“为结婚做准备”;二是他此举是在“帮助困难邻居”,解决钱家的燃眉之急,是发扬互助精神。
王主任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但内心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震惊!
首先,他震惊于何雨柱的财力!
三百块!现金!
在这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普遍只有二三十块的年代,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能面不改色地拿出三百块钱现金,只为“转让”一间房。
这份家底,简直深不可测!
其次,他震惊于何雨柱的头脑和魄力!
这小子太聪明了!
他做事滴水不漏,将一个本属于灰色地带的交易,硬生生包装成了响应政策、帮助同志的先进事迹。每一步都主动往“组织”和“政策”上靠,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还有那份闻所未闻的“改造蓝图”,将两户打通,建立独立的厨卫系统……
这个想法,充满了超前的智慧和对未来生活品质的惊人洞察力!
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但最让王主任欣赏,甚至感到惊喜的,是何雨柱那种“有困难,找组织”的态度。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小子懂规矩,识大体!
他不是一个只知道闷头用钱砸事的愣头青,而是一个懂得如何利用规则、尊重权力、并且愿意与“组织”建立良好关系的人。
这样的人,不是麻烦,而是可以培养和扶持的典型!
“何雨柱同志,你的想法很好嘛!”
王主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当场就定了调子。
“既解决了自己的婚姻住房问题,又发扬了阶级友爱精神,帮助了困难的街坊邻居,这是值得表扬的好事!是新时代年轻人的榜样!”
他拿起桌上那台黑色的老式转盘电话,手指“咔哒、咔哒”地直接拨给了房管所的领导。
“喂,老刘吗?我是王爱国。”
他报出了自己的全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南锣鼓巷95号院有个事,对,就是轧钢厂那个何雨柱……对,我了解清楚了,情况属实,是好事。我批准了,特事特办!你们那边尽快把手续给办了,不要拖!”
话语简短,却充满了力量。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最初那个办事员已经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桩在他看来是“搞资本主义复辟”的滔天大案,到了王主任这里,三言两语就变成了“值得表扬的好事”。
王主任转向何雨柱,笑容变得更加亲切,连称呼都变了。
“柱子啊,你那个‘先进居住理念改造工程’,想法非常超前,非常有意义!我们街道全力支持!工程队那边,我亲自给你打招呼,保证给你派最好的老师傅,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何雨柱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轰然落地。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太谢谢您了,王主任!以后街道有什么需要我何雨柱出力的,您尽管开口,保证没二话!”
他立刻表态,将这份人情落到实处。
“好小子,上道!”
王主任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的欣赏几乎不加掩饰。
就这样,在街道王主任亲自下场的“特事特办”之下,一道道关卡迎刃而解。
何雨柱仅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奇迹般地走完了所有流程,顺利地拿到了两院合并后的新地契。
当他手持那份还散发着新鲜油墨气息、盖着鲜红印章的地契,走出街道办大门时,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他低头看着地契上“何雨柱”三个字,清楚地感知到,那个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梦想中的家,已经从一张蓝图,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