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的天,像是被人打翻了墨水瓶,浓黑的乌云从天边滚过来,压得梧桐巷的老梧桐都蔫了似的,枝桠垂着,连风都带着股潮湿的闷意。林晓坐在六楼的书桌前,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快十分钟,屏幕上的文档依旧停留在“雨天的回忆”这个标题下,光标孤零零地闪着,像她此刻空落落的思路。
她对着屏幕叹了口气,伸手去够桌边的水杯,指尖却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顾言上次送的那袋浅烘焙咖啡豆。袋子还没拆,牛皮纸的包装上印着几行手写的小字,是顾言当时随手写的冲泡方法:“水温88℃,粉水比1:15,慢冲细流”。看着那娟秀的字迹,林晓忽然想起“言咖”里的暖光、咖啡香,还有顾言做咖啡时认真的模样,心里冒出个念头:或许去那里坐坐,灵感就来了。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藤蔓似的缠上了心。林晓抓过搭在椅背上的米白色外套,胡乱塞进电脑包,抓起手机就往门口冲。刚拉开楼道的铁门,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砸在台阶上溅起半指高的水花,风裹着雨丝扑在脸上,凉得她一哆嗦。
“糟了,没带伞。”林晓站在楼道口,看着外面密得像帘子的雨,咬了咬唇。回去拿伞要绕回六楼,一来一回耽误时间,可这么大的雨,跑过去肯定要淋透。犹豫了几秒,她还是把电脑包抱在怀里,深吸一口气冲进了雨里——反正“言咖”离得近,顶多淋两分钟,总比在家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强。
雨比她想的还急,刚跑出小区门,头发就湿了大半,额前的碎发黏在脸颊上,冰凉的雨水顺着脖颈往下滑,渗进衣领里。她抱着电脑包,尽量把身子缩成一团,脚步飞快地往梧桐巷跑,路过面包店时,还能闻到里面飘出的烤面包香,可此刻她没心思多想,满脑子都是“快点到咖啡馆”。
终于,“言咖”的木质招牌出现在眼前。林晓几乎是扑到玻璃门前的,推开门的瞬间,暖融融的热气裹着咖啡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身上的湿冷。她扶着门框,大口喘着气,发梢的水珠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店里没客人,只有顾言坐在吧台后,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咖啡烘焙工艺》,手里拿着支铅笔,时不时在书页上画着什么。听到门口的动静,他抬头看过来,看到浑身湿漉漉的林晓,眼睛一下子睁大了,连忙站起身绕出吧台:“怎么淋成这样?没带伞吗?”
“嗯……出门太急,忘了。”林晓有点不好意思地捋了捋贴在脸上的湿发,指尖捏着外套的衣角,能感觉到布料吸满了水,沉甸甸的。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子,鞋面已经湿透,沾着泥点,和店里干净的木地板格格不入,脸颊更热了。
顾言没多说什么,转身快步走到吧台后的柜子前,拉开最下面一层抽屉,拿出一条浅灰色的毛巾——毛巾叠得整整齐齐,还带着淡淡的阳光晒过的皂角香,应该是刚洗过晾干的。他又走到饮水机旁,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包生姜茶,撕开倒进马克杯里,冲了热水,用勺子轻轻搅了搅,才把毛巾和姜茶一起递到林晓面前:“先擦擦头发,姜茶趁热喝,驱驱寒,别感冒了。”
林晓接过毛巾,指尖碰到顾言的手指,他的指尖是暖的,和她冰凉的手形成鲜明对比。她抱着毛巾,走到靠窗的位置坐下,先把湿漉漉的外套脱下来,搭在旁边的椅背上,然后用毛巾轻轻擦着头发。毛巾很软,擦在头皮上暖暖的,连带着心里的局促都散了些。
她端起姜茶,小心地吹了吹,小口抿了一口。辛辣的姜味先是在舌尖散开,接着就是淡淡的甜味,不齁人,刚好中和了姜的刺激,暖融融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一路暖到胃里,刚才淋雨的寒意瞬间消散了大半。她又喝了一大口,感觉整个人都舒展开了,连刚才卡壳的烦躁,都好像被这杯姜茶冲得淡了。
顾言回到吧台后,却没再看书,而是坐在那里,时不时朝林晓的方向看一眼。看到她捧着姜茶小口喝的样子,看到她用毛巾仔细擦着发梢的水珠,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拿起手边的抹布,又开始擦已经很干净的吧台,像是在找些事情做,又像是怕打扰到她。
等林晓喝完最后一口姜茶,把杯子放在桌上时,顾言才走过来,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声音放得很轻:“怎么下雨天还过来?家里不舒服吗?”
“不是,是写稿子没灵感。”林晓有点无奈地笑了笑,指了指放在桌上的电脑,“编辑让我写一篇关于‘雨天的回忆’的专栏,可我想了半天,除了小时候踩水坑的模糊印象,什么都想不出来,坐在家里越想越烦,就想来这里坐坐。”
顾言听了,目光转向窗外。雨还在下,密集的雨珠砸在玻璃上,顺着窗缝往下淌,画出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水痕,像谁用毛笔在玻璃上画的画。他看了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林晓,轻声说:“其实雨天有很多细节可以写啊。比如雨打在不同东西上的声音——打在玻璃上是‘哒哒’的,打在梧桐叶上是‘沙沙’的,打在伞面上又是‘噗噗’的;再比如雨天的温度,淋雨后的凉,喝到热饮时的暖,还有两个人共撑一把伞时,肩膀不小心碰到的温度;甚至还有躲雨时看到的画面,比如面包店门口避雨的老人,比如骑着自行车送外卖的小哥,这些都是雨天的回忆啊。”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很轻,像雨丝落在水面上,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林晓听着,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她以前总觉得“雨天的回忆”要多特别,却忘了最打动人的,其实是这些细碎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她低头看着桌上的空姜茶杯,忽然想起刚才淋雨跑来的路上,雨珠砸在脸上的凉,推开咖啡馆门时的暖意,还有顾言递来毛巾时的温柔……这些不都是最好的素材吗?
“谢谢你,顾言。”林晓抬头看向他,眼里带着真切的感激,“你这么一说,我好像突然有灵感了。”
“不用谢,是你自己本来就有想法,只是没找到出口而已。”顾言笑了笑,站起身,“你慢慢写,我不打扰你,有需要再叫我。”
林晓点点头,打开电脑,指尖放在键盘上。这次,她没有再犹豫,而是顺着刚才顾言说的“细节”,慢慢敲下第一行字:“周一的雨来得很急,我抱着电脑包冲进咖啡馆时,头发和外套都湿了,可推开门的瞬间,咖啡香裹着热气扑过来,像一双温柔的手,接住了我所有的狼狈。”
键盘敲击的声音响起,和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林晓越写越顺,把淋雨的慌张、喝姜茶的暖意、顾言说话时的温柔,都一点点揉进文字里。她写雨打玻璃的声音,写热姜茶的辛辣与甜,写顾言递毛巾时指尖的温度,甚至写自己刚才不好意思的样子——这些以前觉得“不值一提”的小事,此刻落在文字里,却变得格外生动。
顾言没再打扰她,回到吧台后,重新拿起那本咖啡书,却时不时抬头看她一眼。看到她皱眉思考时,他悄悄起身,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了两度;看到她手指偶尔会搓一搓——大概是敲键盘久了有点凉,他又转身去泡了杯热牛奶,加了一点点蜂蜜,放在托盘上,轻轻走到她身边,把杯子放在她手边的桌角,没出声,只是指了指杯子,又轻轻退了回去。
林晓沉浸在写作里,一开始没注意到手边的牛奶。直到她敲完一段,抬手想揉一揉肩膀时,才碰到了温热的杯壁。她低头一看,是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奶白色的液体里,还能看到一点点蜂蜜的浅黄。她转头看向吧台,顾言正低头看着书,好像什么都没做,可林晓知道,这杯牛奶是他特意泡的。
她端起牛奶,小心地吹了吹,小口喝了一口。温热的牛奶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奶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蜂蜜甜,不腻人,却刚好暖到心里。她又喝了一口,感觉手指都暖和了些,敲键盘的速度也更快了。原来最好的灵感,从来不是凭空来的,而是藏在这些有人惦记的细节里——是一杯热姜茶,是一条干毛巾,是一杯悄悄放在手边的热牛奶。
不知不觉,窗外的雨小了。原本密得像帘子的雨丝,变成了细细的雨雾,飘在空中,能看到远处的天空透出一点微弱的光,像被撕开了一道小口。林晓敲完最后一个句号,长长舒了口气,抬手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才发现杯子里的牛奶已经喝了大半,只剩下杯底一点点奶渍。
“写好了?”顾言的声音从吧台后传来。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合上了书,正收拾着吧台上的咖啡豆罐。
“嗯,写好了,比想象中顺利多了。”林晓关掉文档,保存好,抬头朝顾言笑了笑,“真的太谢谢你了,不管是刚才跟我说的细节,还是这杯牛奶,都帮了我很大忙。”
“不用这么客气,能帮到你就好。”顾言也笑了,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窗外,“雨好像快停了,不过天还是有点凉,你外套还湿着,等会儿怎么回去?”
林晓这才想起自己的外套,转头看了一眼——搭在椅背上的外套还是湿漉漉的,布料硬邦邦的,显然不能穿。“没事,我家离得近,跑回去就行,也就两分钟的路。”
“那怎么行?”顾言皱了皱眉,“你刚喝了姜茶,现在又淋雨,很容易感冒的。”他转身走到门口的伞桶旁,弯腰从里面拿出一把黑色的折叠伞——伞面很干净,伞柄是磨砂的,看起来用了有些年头,却保养得很好。他把伞递给林晓,“你先把这把伞拿去用,下次来的时候再还我就好。”
林晓看着递到面前的伞,心里忽然有点发紧。这把伞一看就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