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侯府一门八遗孀,助朕奉天靖难! > 第16章 请世子赴宴!
换源:


       大胤朝堂。

金銮殿上,胤帝端坐龙椅,听着兵部官员冗长地奏报北疆大捷的详细战果与斩获。

胤帝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缓缓开口:“镇北侯府杨岚、沈知微等众将,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痛击鞑靼,扬我国威,功在社稷。朕心甚慰,依众卿之见,当如何封赏?”

话音未落,一位御史大夫便手持玉笏,迈步出班,声音尖利地打断:“陛下!臣以为,封赏之事,或可暂缓!”

众人目光齐刷刷望去。

胤帝眉梢微挑:“哦?爱卿有何高见?”

那御史朗声道:“陛下!镇北侯府功绩固然不假,然则有二事,臣不得不虑!”

“其一,杨岚、沈知微等终为女流,执掌重兵,于礼制不合,坏我朝纲常!”

“其二,臣近日闻得京城流言纷纷,侯府世子萧策行为放浪,于青楼之地闹出人命,虽京兆府已草草结案,然影响极其恶劣!如此门风,若再行重赏,恐天下人非议朝廷赏罚不明,有失体统!”

又有一位官员附和。

“臣附议!女将掌兵,古来罕有,纵一时之功,亦非长久之计。何况萧策如此不堪,侯府家教可见一斑!望陛下三思!”

龙椅之上,胤帝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目光转向武官队列前列那位身披戎装、英气逼人的女子。

“杨将军,对此,你有何话说?”

大嫂杨岚早已按捺不住,闻言大步出列,盔甲铿锵作响。

她先是对皇帝抱拳一礼,随即猛地转身,扫过那几位出言的文官,声若洪钟。

“迂腐之见!简直可笑!”

“北疆告急,鞑子兵临城下之时,诸位大人高谈的礼制体统在何处?莫非靠诸位大人的口水,便能击退十万铁骑?我杨岚一介女流,只知道保家卫国!这兵权是危急关头陛下所授,是北疆数万将士心甘情愿所托!”

“我们姐妹几人,浴血拼杀换来的是一场大胜,保住的是大胤江山!如今危机方解,诸位便迫不及待地要讨论什么牝鸡司晨、礼制体统?”

她嗤笑一声,充满不屑:“若哪位大人觉得女子掌兵不合礼制,简单!明日我便上奏陛下,请这位大人亲赴北疆,接管边军!我倒要看看,您这位深谙礼制的大儒,能否挡得住鞑子的弯刀利箭!”

那御史被她呛得面红耳赤,嘴唇哆嗦,一个字也反驳不出。

边关苦寒,战事凶险,他们这些京官哪个愿意去?

杨岚并不罢休,目光更厉:“至于九弟,他自幼身患脑疾,心智如孩童,此事天下皆知!”

“他去那等地方,本就易受人欺哄愚弄!如今他遭人刺杀,侥幸逃生,尔等不为我侯府庆幸,反而揪着些市井污秽流言,这就是诸位苦读圣贤学来的道理?”

她声调陡然拔高,带着沙场特有的杀伐之气。

“若诸位家中的子女遭遇刺杀,死里逃生,你们是先去追查凶徒,还是先忙着给自己孩子安上一个行为不端的罪名?诸位大人这般见识,连我一介女流都不如!甚至连我那身患脑疾、偶尔清醒时还知吟诗作赋的九弟都不如!”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

噎得那群文官哑口无言,殿内一时落针可闻。

胤帝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抬手虚按:“杨将军稍安勿躁。爱卿们所言皆有道理,然北疆将士之功,确不容抹杀。”

他沉吟片刻,做出决断:“赐镇北府金千两,锦帛五百匹,另赐……其余诸将,依律论赏。侯府抚恤,加倍发放。”

“臣,谢陛下隆恩!”

杨岚抱拳谢恩,神色坦然。

胤帝似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变得随和:“对了,今日已是八月初,转眼便是中秋。宫中照例设宴,与群臣同乐。杨将军,你常年戍边,辛苦异常,此次务必与家人同来。”

“朕记得,侯府那位世子,也有些年头未曾入宫了吧?此次,便带他一同前来,让朕也瞧瞧。”

杨岚心中猛地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躬身道:“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只是九弟他脑疾未愈,言行无状,恐于御前失仪,冲撞圣驾及诸位宗亲大臣。往年均是如此,故……”

胤帝轻轻摆手,打断了她,脸上带着似是而非的笑意:“朕听闻近日京城流传一首《凤求凰》,词句精妙,意境高远,据说便是出自这世子之手?”

“如此才华,岂能因小恙便常年拘于府中?朕倒是越发好奇了。此事不必再议,中秋之夜,朕要见到你们几人。”

杨岚心下暗沉,知道再也推脱不得,只得垂首应道:

“臣,遵旨。”

退朝钟响,杨岚面无表情,大步流星走出金銮殿,身后隐约还能听到那些文官压抑的议论声。

回到镇北侯府,杨岚即刻将皇帝旨意及朝堂交锋告知了老太君、沈知微等人。

厅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皇帝这是非要策儿露面不可了?”老太君忧心忡忡,手中的佛珠捻得飞快。

嬴如玉也是一脸焦虑:“宫中规矩繁多,礼仪繁琐,九弟他从未受过这些教导,这可如何是好?”

沈知微秀眉微蹙,沉思片刻道:“陛下突然坚持要见九弟,恐怕不止是因那首诗。北疆大胜,侯府声望更隆,陛下此举,既有试探也有安抚,更要将侯府彻底置于众人目光之下。九弟不去,便是抗旨,予人口实。”

她看向杨岚,语气果断:“大嫂,事已至此,推脱不得。离中秋尚有十余日,明日起我便亲自教导九弟宫廷礼仪,至少不能让人在明面上抓到错处!”

“如此,便有劳知微了。”

老太君稍稍安心,如今府中,若论心思缜密、谋略周全,无出沈知微其右者。

消息很快传到了萧策耳中。

“中秋宫宴?皇帝点名要我去?”

萧策放下手中正在改进的玻璃配方,眉头紧锁。

来福在一旁急得团团转:“世子,这可怎么办啊!宫里规矩大得很,万一您不小心得罪了哪位贵人,会不会惹来大麻烦啊?”

萧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来福,去将前几日小梅打的那件软甲取来。”萧策吩咐道,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还有,将我枕头下那把袖剑也拿来。”

“世子,您这是?”来福愕然。

“有备无患。”萧策淡淡道。

诸葛神弩不便携带,但袖剑和软甲便于隐藏,关键时刻或能保命。

他又小心翼翼取出三颗龙眼大小的琉璃珠。

这是目前所有试验品中最完美的三颗,虽仍有极细微的气泡,但其纯净度、透光度已远超这个时代所能见到的琉璃。

不久,沈知微便来到了萧策的书房。

没有寒暄,她直接开始了紧急培训。

从觐见皇帝的跪拜礼仪、言行禁忌,到宴席间的座次规矩、用餐礼节……沈知微讲得细致入微。

同时还剖析了当前朝堂的几股主要势力、可能与侯府不睦的家族、以及几位需特别注意的皇子亲王的性情喜好。

过程中,沈知微心中惊诧愈发浓重。

萧策的学习速度快得惊人!

往往她只说一遍,他便能准确复述,甚至举一反三。

对于一些复杂礼仪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也远超一个“脑疾”患者应有的水平。

他那偶尔流露出的专注和恍然眼神,绝不是一个痴儿所能拥有。

但她面上依旧平静无波,只是将这一切暗暗记在心里。

……

与此同时,与此同时,京中某处华贵的宅院内。

九小姐也得到了萧策即将赴宴的确切消息。

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快步回到自己房中,对恭敬候着的阿大阿二低声吩咐:

“机会来了!中秋宫宴,龙蛇混杂,正是动手的绝佳时机!”

“这次一定要把萧策给我绑过来!”

阿大阿二对视一眼,沉声应道:“是!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