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文骨 > 第十四章:鬼市启程
换源:


       藏经洞内,魂灯昏黄的光晕摇曳不定,将顾寻苍白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他依旧昏迷着,但气息已比石室中那惊魂一刻平稳了许多。体内那盏“心灯”灯焰虽弱,却异常凝练,如同淬火后的精钢,在识海中散发着坚韧的微光。最奇异的是,在他眉心深处,一点微不可查、却纯净无比的金色光点静静悬浮,如同黑暗宇宙中的一粒星辰,散发着微弱却不容忽视的温暖与浩然之意——那便是他绝境之中引动的“仁”字真意碎片。

陈澹盘坐在魂灯旁,枯槁的身形在灯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他闭着双眼,周身气息沉凝如渊,但细看之下,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儒衫下摆,竟有几点暗红的血渍悄然晕开。强行镇压石鼓裂痕加剧的反噬,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沉重得多。

柳先生佝偻着背,蹲在顾寻身边,油腻的算盘搁在膝盖上,手指却没拨动。他那双浑浊的眼睛此刻异常明亮,如同鹰隼般盯着顾寻眉心那点微弱的金光,脸上带着罕见的严肃与一丝……贪婪?

“啧啧,老不死的,这小子……真是块宝啊。”柳先生咂咂嘴,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市侩的惊叹,“‘仁’字真意碎片……这玩意儿多少年没现世了?书院那帮老家伙要是知道,怕不是要疯。”

陈澹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眼底深处,疲惫与锐利交织。他瞥了一眼柳先生:“收起你那点心思。此物与他魂魄相融,强取不得,也……不该取。”

“嘿,瞧你说的,我老柳是那种人吗?”柳先生嘿嘿一笑,搓了搓手,“我就是好奇,这碎片……能补上那‘仁’字之缺吗?”

陈澹沉默片刻,缓缓摇头:“杯水车薪。石鼓之缺,乃天地之伤。这点碎片,如同沧海一粟。但……”他看向顾寻,目光深邃,“它是火种。是希望。证明‘仁’字真意并未彻底湮灭,证明……此路可通。”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青州不能再留了。元晦既已出手,石鼓裂痕加剧,此地已成风暴之眼。待他醒来,我们立刻北上。”

“北上?”柳先生挑了挑眉,“去京城?那不是自投罗网?元晦那老狐狸的眼珠子怕是早就盯死咱们了。”

“是自投罗网,也是……直捣黄龙。”陈澹眼中寒光一闪,“石鼓核心真文失落,线索渺茫。元晦既觊觎此物,必有所图。京城是他老巢,也是所有线索汇聚之地。与其在青州被动挨打,不如去那龙潭虎穴,搅他个天翻地覆!”

他枯瘦的手指指向顾寻:“而且,他需要历练。真正的文骨,不是在这书斋里读出来的,是在血与火、权与谋的漩涡中淬炼出来的!京城,便是最好的熔炉!”

柳先生摸着下巴,小眼睛里精光闪烁:“说得也是。不过老不死的,你这身子骨……还能撑得住吗?别还没到京城,就先散架了。”

“死不了。”陈澹冷哼一声,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在找到‘仁’字真文,或者看着他重铸真意之前,老夫……不会倒下。”

他看向柳先生:“鬼市通道,你准备得如何了?”

“早就备好了!”柳先生拍拍胸脯,脸上又恢复了那副市侩的得意,“放心,老柳办事,童叟无欺!保证神不知鬼不觉,把你们送到京城外三百里的‘黑水渡’。不过嘛……”他搓了搓手指,“这费用……”

“记他账上。”陈澹毫不犹豫地指向昏迷的顾寻。

柳先生:“……”

三日后,顾寻悠悠转醒。

意识如同沉船浮出水面,带着沉重的疲惫与一种奇异的通透感。他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藏经洞熟悉的穹顶和那盏静静燃烧的魂灯。体内,“心灯”稳定燃烧,文骨根基前所未有的坚实,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淬炼。而识海深处,那点微弱的金色光点,如同指路的星辰,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醒了?”陈澹沙哑的声音传来。他依旧盘坐在魂灯旁,脸色比之前更加枯槁,但眼神却锐利如初。

“陈师……”顾寻挣扎着想坐起,却被一股柔和的力量按住。

“躺着。”陈澹声音不容置疑,“你引动真意碎片,魂魄震荡,需静养。但时间紧迫,有些事,必须现在告诉你。”

他言简意赅,将石鼓裂痕加剧、元晦隔空窥视、以及北上京城的决定告知顾寻。当听到自己引动了“仁”字真意碎片时,顾寻心神剧震,下意识地内视识海,感受着那点微光的温暖与沉重。

“学生……明白了。”顾寻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京城……学生愿往!”

“好。”陈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去京城,凶险万分。元晦势大,爪牙遍布,更有无数明枪暗箭。你需谨记,文骨之道,首重本心。遇事不决,可问心灯。”

他枯瘦的手指凌空一点,一道微弱的金光没入顾寻眉心。“此乃我以魂灯之力凝聚的一道‘浩然印’,危急时刻或可护你一次。但外力终有穷尽,真正的力量,源于你自身。”

顾寻只觉得一股温润厚重的力量融入识海,与那“仁”字碎片微光隐隐呼应,心中感激:“谢陈师!”

“别谢太早。”柳先生的声音从洞口传来,他晃悠着走进来,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包裹,“小子,醒了就赶紧起来收拾收拾。老柳的鬼市通道可是按时辰收费的,耽误了时辰,利息翻倍!”

顾寻:“……”

是夜,月黑风高。

白鹿书院后山,一处人迹罕至的断崖下。柳先生解下腰间那面油腻的铜镜,镜面模糊,边缘磨损,背面隐约可见几个模糊的古字——“万世师表”。

“都站好了,别乱动。”柳先生难得一脸严肃,手指在镜面上快速划动,口中念念有词,音节古怪拗口,如同古老的咒言。随着他的动作,镜面开始荡漾起水波般的涟漪,一层朦胧的青光从中透出,迅速扩散开来,形成一个足以容纳数人的椭圆形光门。光门之内,不再是山崖景象,而是一条幽暗深邃、两旁悬挂着无数惨绿色灯笼的古旧街道,阴冷死寂的气息扑面而来——鬼市!

“走!”柳先生低喝一声,率先踏入光门。青光一闪,他的身影便消失在鬼市的阴影中。

陈澹拄着竹杖,看了一眼顾寻:“紧跟我。”

顾寻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与好奇,紧随陈澹之后,一步踏入光门。

阴冷!死寂!如同瞬间坠入冰窟!这是顾寻的第一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腐朽、尘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陈旧气息。惨绿色的灯笼在头顶无声摇曳,投下诡异的光影。街道两旁是紧闭的、造型奇特的店铺门面,有的像巨大的棺材,有的像扭曲的兽首,门缝中偶尔透出猩红或幽蓝的光芒。模糊的影子在远处的雾气中一闪而逝,带来无声的窥视感。

柳先生的身影在前方不远处显现,他佝偻着背,步履看似蹒跚,却异常稳定地走在街道中央。他手中那面铜镜散发着稳定的青光,如同黑暗中的灯塔,驱散着周围浓郁的阴气,开辟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路径。青光所及之处,那些窥视的目光似乎被无形的力量隔绝在外。

“跟紧点,别乱看,别乱摸,更别乱说话!”柳先生头也不回地警告道,“这里的‘规矩’,比阎王爷的生死簿还复杂。”

顾寻紧紧跟在陈澹身后,体内“心灯”光芒流转,抵御着无孔不入的阴寒。他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地方。他看到路边一个摊位上,摆着几颗散发着微弱光芒的、如同眼珠般的珠子;另一个摊位上,则是一些风干的、形态诡异的草药;还有一处,一个笼罩在黑袍中的身影,面前摆着一本摊开的、仿佛由人皮制成的古书,书页上流淌着暗红的文字……

一切都光怪陆离,充满了神秘与危险。他注意到,柳先生手中的铜镜青光,似乎对那些惨绿色的灯笼有着某种压制作用,所过之处,灯笼的光芒都黯淡了几分。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出现了一点不同于鬼市惨绿的光芒——那是一盏漂浮在虚空中的、散发着温暖橘黄色光芒的纸灯笼。灯笼下方,隐约可见一条奔流不息、水色暗沉的大河,河边停靠着一艘样式古旧、船身斑驳的乌篷船。

“到了。”柳先生停下脚步,指着那艘乌篷船,“‘引魂舟’,直通黑水渡。船钱已经付过了,上船吧。”

陈澹点了点头,率先走向乌篷船。顾寻紧随其后。踏上船板时,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那条幽暗死寂的鬼市长街,心中百感交集。青州的风波暂告段落,而前方,是更加深不可测的京城漩涡。

柳先生站在岸边,对着他们挥了挥手,脸上又挂起了那副市侩的笑容:“一路顺风!到了京城,记得还钱!利息按鬼市最高算!”

乌篷船无风自动,缓缓驶离岸边,融入那暗沉的水色之中。鬼市的惨绿光影在身后迅速缩小、消失,只剩下那盏橘黄的纸灯笼,在无边的黑暗中,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船舱内,陈澹盘膝而坐,闭目调息。顾寻坐在他对面,望着船外奔流不息的暗河,感受着体内那点“仁”字碎片的微光,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

京城,元晦,石鼓真文……我来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