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太傅非臣 > 第四十二章 北平静观 毒牙暗藏
换源:


       (一)

北平,燕王府。

虽已入春,北地的风依旧带着料峭寒意。书房内,炭火噼啪,却驱不散一种冰冷的算计氛围。燕王朱棣屏退左右,只留道衍一人。他手中捏着一封来自南京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脸上却看不出喜怒,唯有眼底深处翻涌着骇人的风暴。

“傅友德、冯胜……倒了?”他声音低沉,如同闷雷滚过天际,“好快的手笔,好狠的心肠!我的父皇,果然是老了,心也更狠了,为了他那宝贝孙子,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道衍枯瘦的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切。他捻动着佛珠,声音沙哑如鸦鸣:“阿弥陀佛。陛下这是在行‘狡兔死,走狗烹’之事,为皇太孙登基扫清军中的障碍。傅、冯二人,军中威望太高,部旧太多,陛下是怕他死后,新君压不住这些骄兵悍将,更怕……他们被王爷您这样的人所用。”

朱棣冷哼一声,将密报扔在案上:“他防来防去,最终防的,还是他自己的儿子!允炆小儿何德何能,值得他如此煞费苦心!”话语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愤。

“王爷息怒。”道衍眼中闪烁着幽光,“此乃天赐良机于我北平,王爷当高兴才是。”

(二)

朱棣目光一凝:“哦?此言怎讲?”

“陛下此举,看似稳固了朝廷,实则自毁长城,大伤功臣之心。”道衍分析道,“军中那些与傅、冯有旧的将领,此刻必然人人自危,对朝廷、对皇太孙心生怨怼和疑虑。王爷正可借此机会……”

他压低声音:“暗中联络,施以恩义。不必急于劝其归附,只需播下种子,让他们知道,在这北方,还有王爷您这样一位重情重义、且手握重兵的宗室亲王,可做他们的倚仗。待时机一到,这些人,便是王爷挥师南下的内应!”

朱棣眼中精光爆射,缓缓点头:“不错!父皇这是在帮本王挖大明的墙脚!还有呢?”

“再者,”道衍嘴角勾起一丝阴冷的笑意,“陛下清理老臣,朝堂必然出现权力真空。齐泰、黄子澄等书生必然趁机上位,把持朝政。这些人志大才疏,急于求成,尤其是对削藩一事,必定比陛下更为激进。他们……会帮我们逼反其他藩王,也会帮我们……更快地让皇太孙失去人心。”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朱棣彻底明白了,脸上的怒容转化为一种狩猎般的兴奋,“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暗中积蓄力量,等待他们自己把机会送到我们手上!”

(三)

“还有一事,”道衍补充道,神色变得有些玩味,“据南京来的消息,古潼在此次风波中,似乎并未受到波及,反而因其智谋,更得朱允炆倚重。”

朱棣眉头微皱:“此人……终究是个变数。父皇难道没警告允炆要防着他?”

“警告定然是有的。”道衍道,“但越是警告,或许越是加深了朱允炆对古潼的依赖和……一种逆反般的信任。而且,古潼显然极擅韬光养晦,并未表现出任何僭越之举。陛下时日无多,恐怕也腾不出手来再对付这样一个‘无兵无权’的谋臣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对我们而言,古潼活着,比死了更有用。有他在,或许能帮朱允炆多撑一段时间,让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发酵得更彻底。而且,将来若真有那么一天……王爷或许还能‘招揽’这位大才呢?即便不能,让他与朱允炆君臣相疑,内部瓦解,亦是上策。”

朱棣沉吟片刻,终于露出了笑容:“不错!就让他继续做允炆的‘肱骨之臣’吧!看他能把这艘破船,撑到几时!传令下去,让我们的人,在南京给我盯紧了!朝中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关于削藩的议论,都要第一时间报来!”

“是!”道衍躬身领命。

(四)

北平的寒风依旧呼啸,但燕王府的书房内,却涌动着一股灼热的野心。朱元璋的雷霆手段,本意为巩固孙子的江山,却意外地为远在北方的儿子,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权力巅峰的大门。

朱棣走到窗前,望着南方阴沉的天际,目光仿佛已穿透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巍峨的南京皇城之上。

“父皇,你替儿子扫清了障碍,儿子……定然不会辜负你的‘厚望’。”他低声自语,嘴角噙着一丝冰冷而残酷的笑意。

一张更大、更隐秘的网,开始从北平悄然撒出,目标直指那风雨飘摇的帝国中枢。而南京城内的朱允炆和古潼,尚且沉浸在老皇帝带来的震撼与恐惧之中,对北方那双已然睁开的、充满野心的眼睛,尚未完全察觉。

风暴,正在看不见的地方加速酝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