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武守夜人 > 第8章 县试考题
换源:


       张平安一脸古怪地扫视这两人。

这种考不上就找关系安排工作的话,竟然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还有,你们当着一个农民的儿子说这种话,你们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见张平安沉默不语,徐晓只好主动开口询问:“平安,你有什么打算呢?”

张平安撇了两人一眼,淡定地朝县衙大门走去。

“考完县试,自然要去考院试了。”

两人被这句话雷得不轻。

“哈哈,平安兄说话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幽默了?”徐晓完全当张平安在开玩笑。

“可能是受了打击,这里坏掉了。”梁宽指了指自己脑袋,一本正经道。

这时,贡院的大门和县衙大门同时打开。

学子们开始自发的排队,陆续往里进。

徐晓望着已经开始排队的张平安,道:“时间到了,咱们也进去吧!”

县试的考场就设在县衙,大门前有核验身份和预防作弊的官差。

在核验了牙牌,比对了肖像,检查了身上有没有可能藏匿小抄的地方后,张平安排队进入县衙。

宽阔的县衙,摆满了书案和蒲团,每一张书案间隔四尺左右,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当然都是空白的。

张平安看了眼人数,粗略估计,这次参加县试的人数差不多有一千人。

当然,因为是京县,人自然比较多。像凉州那种偏远地区的贫困县,一次县试只有二十人参加。

参加县试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毕竟县试相对简单。

如果考几年还没考上童生,证明真不是那块料,正常人谁也没脸继续考。

不像举人那关,有些四五十岁的秀才,还在努力考。

一身正六品官袍的朝阳县令齐海瑞,带着一干县衙所属官员,站在高堂之上,成为县试的监考官。

考场四周每隔一丈就站着一名手按刀柄的衙役,其中还参杂着一些身穿黑色飞鱼服的守夜人。

守夜人,前身是大武开国皇帝负责收集天下情报的暗卫,大武立国后,这些暗卫就成了监察天下的守夜人组织。

守夜人最低级的是铁卫,上面是银卫,金卫。对四品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之权,只听命于皇帝本人,可谓是权势滔天。

在大武有句话叫做:为人不做亏心事,晚上不怕守夜人。

这特么不就是锦衣卫么,而且貌似比锦衣卫的权利还大……张平安暗暗吐槽。

以前只在小说和电视上听说过锦衣卫,现在亲眼见到,的确怪哈人的。

领了编号,张平安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静静等待开考。

妈的,前世最烦考试,没想到穿越了还要考试。

张平安不由得想到季老师日记里的一句话:考考考,考尼玛的考,有什么好考的,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

等所有学子都入座后,县衙大门被缓缓关闭。

县令站起身,敲响一旁的铜钟。

铛!

一名身穿银色飞鱼服的守夜人银卫,捧着密封好的黄纸信封,快步走到县令身前。

“大人,守夜人李明宇护送县试考题安全抵达县衙!”

“请过目!”

银卫的品级是正七品,比县令低,但权力可不比县令小。

齐县令也不敢怠慢,客客气气回礼:“李银卫辛苦了!”

“打开吧!”

在守夜人和县令的共同见证下,黄纸封住的考题被打开。

齐县令看了一眼,微微皱眉,然后大声念道。

“大家都听好了,本次县试的题目为:如今是大武历138年,根据自身的情况,作一首诗词。”

齐县令把这句话一直重复了三遍。

然后看向李银卫,后者点点头。

“考试开始!”

齐县令高声宣布。

然后,监考官四散分开,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监督,杜绝一切作弊可能。

听到考题后,张平安愣了一下。

“按照自身情况作一首诗词?这命题也太随意了。”

“县试果然简单。”

张平安研好墨,就提笔在稿纸上准备书写。

按照自身情况,我现在情况可谓是大起大落,侍郎公子变成佃户儿子。

应该是悲伤孤独,难过懊恼。

表达悲伤情绪……这样可选的诗词就太多了。

张平安打算抄李大才女的武陵春,就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虽然背景是女人,可也深合张平安目前的际遇。

但是,当他准备落笔时,突然惊醒。

不对!

这命题有问题!

“如果只是让根据自身的情况作诗词,为何要在前面加上一句‘如今是大武历138年’?”

“女帝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

要知道这可是皇帝金口玉言的古代,身为女帝怎么可能会浪费口舌说一句废话呢?

而且,还在大武历138年前面加上‘如今’这两个字。

“这分明是有重点提示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就需要好好揣摩一下,大武历138年这句话的含义了。

但是,只有大武历138年这句话,也太笼统了。

妈蛋,这真的是县试考题?怎么感觉乡试考题也不过如此!

想要理解出题人的用意,那就只能让自己代入女帝的角色中去思考这句话的意思。

张平安开始做假设法。

“假如我是女帝,我肯定先找十八个男模……呸,错了,重新来。”

“假如我是当朝女帝,我说出大武历138年这句话,是要表达什么呢?”

很显然,是国情!

今年就是大武历138年,说得就是如今的国情。

根据女帝登基后的种种表现来看,这位女帝绝对是一位明君。

明君,肯定是心系天下。

没跑了,就是国情,张平安确定下来。

“这样以来,题目就比较清晰了。”

总结下来就是:按照如今的国情,根据自身情况作一首诗词。

难道女帝想让人针砭时弊吗?

按照女帝的性格,有七成可能性。

但,这样一来,那可用做题目的范围就太广了。

可以对吏治发出灵魂拷问,也可以对边关战事表达看法,又或者对民生提出建议,甚至还能投诉一下教坊司那帮哄抬X价的行为,等等等……

越想,张平安眉头皱得越紧。

不,还是不对。

区区一个县试,不可能让针砭时弊。

毕竟,只有考中举人,而且是解元,才能直接做官。

换你是皇帝,你会让一帮子童生做诗词针砭时弊吗?

整个大武朝,参加县试的人数,可比乡试高出几十倍。

几乎只要是个读书人,都会去参加县试。

如果每个读书人都针砭时弊,女帝这特么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换我是女帝,我也不会这么傻。

而且,没有官身就去针砭时弊,按大武律可是要流放的。

那这个推断就可以排除掉。

既然不是让人针砭时弊,那么把国情跟自身情况结合起来作诗,而且是皇帝想看的诗。

“我明白了!”

这道命题的真正答案,是爱国诗词。

根据自身情况,作一首爱国诗词。

张平安终于松了口气。

“这也太绕了吧!”

“估计女帝是想看看,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有多少人心里真正装着国家。”

确定自己的猜测正确后,张平安提笔在稿纸上写下诗名。

《八月二十九日风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