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 第八十二章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换源:


       黄公公捏了捏锦囊,入手沉重,里面显然是分量不小的金叶子。

他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刘勋见状,立刻趁热打铁:“公公有所不知啊,这乌兹钢刀虽然厉害,但锻造之法极其艰难,耗时耗力,所得不过寥寥百余柄。”

“此次大战,几乎都消耗殆尽了。王将军视若珍宝,也是情有可原。”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给了王战台阶下,也点出了这刀的珍贵,暗示黄公公别打这东西的主意了,划不来。

接着,他又话锋一转:“不过,王将军虽然脾气直了点,但对朝廷,对陛下的忠心,那可是日月可鉴。”

“此次生擒匈奴单于,王将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此獠献给陛下,彰显我大夏国威啊!”

说着,他冲王战使了个眼色。

王战心领神会。

他知道刀和技术是自己的底牌,绝不可能交出去。

但这个匈奴单于,留在手里却是个烫手的山芋。

杀不得,放不得,养着还浪费粮食。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丢给这个黄公公,也算是有个交代。

“刘大哥说的是。”王战顺着台阶就下:“呼延储此等逆贼,自当由陛下发落。李四,去,把人给黄公公请过来。”

一听到匈奴单于四个字,黄公公的眼睛立刻又亮了。

神兵利器拿不到,但如果能把活的匈奴单于押回京城,那也是天大的功劳一件啊!

到时候在陛下面前,还不是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很快,被五花大绑的呼延储就被两个士兵像拖死狗一样拖了上来。

几天不见,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草原雄主,已经没了半点威风,形容枯槁,眼神涣散,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馊味。

“黄公公,人就在这里。”王战指了指地上的呼延储:“此人关系重大,还请公公派得力人手,好生看管,切莫出了岔子。”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黄公公看着呼延储,就像看着一尊会走路的金元宝,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

他立刻叫来自己的禁军护卫,将呼延储团团围住,生怕他长翅膀飞了。

拿到了最大的彩头,黄公公的心情好了不少,也不再纠结于那柄刀了。

他清了清嗓子,又摆出了使者的架子。

“王将军深明大义,咱家很欣慰。既然如此,这关外的战利品,也该清点入库,统一上缴国库了吧?”

“还有那些降兵,这么多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我看不如也交由咱家统一处理,也好为将军分忧嘛。”

他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人我要,钱我也要。

王战笑了。

“公公说的是。不过战利品事小,将士们的抚恤金事大。此战我雁门关五千兄弟捐躯,二十八万两的抚恤金,我已经命人从战利品中优先划拨,准备发放了。”

“至于剩下的,确实该好好盘点一下。”

他看着黄公公,慢悠悠地补充道:“对了,还有临城刘将军支援我军的十万石粮食,八万斤铁料,战前说好了,战后要双倍奉还的。”

“这些恐怕也得从战利品里出。这么一算,好像也剩不下多少了。”

刘勋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随即反应过来,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王战这手玩得太绝了!

他直接把战利品跟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和欠刘勋的债务捆绑在了一起。

你黄公公不是代表朝廷吗?

你要是敢动这笔钱,那就是跟死去的五千英烈过不去,就是赖盟友的账,就是不顾军心士气。

这个锅你背得起吗?

黄公公的笑容,再一次僵在了脸上。

他感觉自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处处受制,有力使不出。

他看着眼前这个滴水不漏的年轻人,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丝寒意。

这哪里是个武夫,这分明是个比朝堂上那些老狐狸还要精明百倍的妖孽!

“好,好一个王战。”黄公公在心里咬牙切齿:“山高皇帝远,你现在得意。等回了京城,看咱家怎么在陛下面前参你一本!”

他打定主意,不再跟王战做口舌之争,先带着匈奴单于这个最大的功劳回去复命,日后再慢慢炮制王战。

一场暗流汹涌的交锋,就在这看似平和的气氛中,暂时落下了帷幕。

王战用强硬与怀柔并济的手段,保住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但也彻底得罪了这位皇帝面前的红人。

所有人都知道,雁门关的硝烟虽然散了,但另一场更凶险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黄公公带着匈奴单于,几乎是逃也似地离开了雁门关。

他来时气势汹汹,走时却灰头土脸,连多留一天清点战利品的场面话都懒得说了。

那仓皇的背影,引得城楼上的几个北境老兵发出一阵哄笑。

“看那老阉货的样子,跟夹着尾巴的狗似的!”

“还是咱们老大厉害,三言两语就把他给怼回去了。”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

士兵们的议论声传到王战耳朵里,他却没有笑。

他看着黄公公远去的车队,眼神深邃。

“老大,就这么让他走了?这家伙回去肯定没好话。”李四走到他身边,有些担忧。

“不让他走,难道还留他在这里过年吗?”王战收回目光:“一只嗡嗡叫的苍蝇而已,拍死他容易,但会惹来更多的苍蝇。现在还不是时候。”

刘勋在一旁擦着冷汗,心有余悸地说道:“王兄弟,你刚才可是吓死我了。那可是宫里来的天使,咱们就这么得罪了,以后恐怕……”

“刘大哥,你想过没有,就算我们把刀交出去,把所有的战利品都献上去,对他卑躬屈膝,他就会放过我们吗?”王战反问道。

刘勋愣住了。

“不会的。”王战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功劳太大了,大到足以让任何人眼红。我们越是软弱,他们就越会觉得我们好欺负,会变本加厉地从我们身上撕肉。”

“与其任人宰割,不如一开始就亮出我们的獠牙,让他们知道,想从我们这里拿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担心他回去会说什么,而是要在他把状告到皇帝面前之前,把我们的价值变得更大,大到皇帝都舍不得动我们。”

“更大的价值?”刘勋好奇地问。

王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工坊区的方向,那里炉火冲天,日夜不息。

黄公公走后的几天,雁门关的气氛变得有些奇怪。

胜利的狂欢逐渐褪去,一种大战过后的疲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开始在军营中蔓延。

王战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战后重建和对乌兹钢的改良上。

他心里清楚,黄公公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在这个世界上,拳头硬才是唯一的道理。

而乌兹钢就是他最硬的拳头。

他将缴获的匈奴兵器,尤其是那些将官使用的精钢弯刀,全都投入了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