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报》编辑部,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整个会议室。
长方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编辑。
编前会正在进行,气氛并不轻松。
张副主编坐在主编下首的位置,神情一贯严肃,面前摊开的正是韩平那幅取名《不堪重负》的漫画稿。
他清了清嗓子,环视了一圈在座的编辑们。
这些大多是四十多岁,经历过风雨的知识分子,是编辑部宝贵的财富。
“各位,今天会上,我推荐一幅漫画作品。”张副主编的声音沉稳有力,将画稿推向下手,“作者是我们本地的一位小学老师,韩平。作品主题,直指当下农村存在的痛点——乱收费、乱摊派!”
编辑们纷纷探头过来,依次传递观看。当那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映入眼帘时,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和议论声。
“嚯!这画风……”
“够犀利!”
“太形象了!”
“这幅漫画讽刺得妙啊!”
短暂的惊叹后,欣赏和认同的声音占据了主流。
这些老编辑们,不少人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或者常年跑基层,对农民兄弟的疾苦感同身受。
《房山报》又是地方报,本生就有义务为农民发声。韩平这幅画,很形象的揭露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张副,这画好!”一位戴着厚眼镜的资深编辑率先表态,“一针见血!把那些层层加码、巧立名目的行径画活了!就该登报,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乱拍脑袋的人看看农民兄弟的难处!”
“是啊,画得很有力量!讽刺的尺度也把握得不错,没越界。”另一位中年编辑点头附和,“现在下面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是该敲响警钟了。”
眼看一片叫好,张副主编心中稍定。然而,反对的声音很快响起,带着谨慎和顾虑。
“画是好画,这点毋庸置疑。”说话的是负责文教版的编辑,他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但是,同志们,是不是……太辛辣了点?这形象,这标题,《不堪重负》……太直白了!万一,我是说万一,被画中影射到的某些人或者单位看到了,恼羞成怒,把官司打到县里、甚至市里宣传部去,说我们《房山报》抹黑基层干部,激化矛盾,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到时候,我们怎么解释?报社怎么交代?这责任谁来担?”
这话像一盆冷水,泼在了众人头上,会议室里热烈的气氛瞬间降温。
刚才还大声叫好的几位编辑,也露出了沉思和犹豫的神色。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但各种条条框框和思想束缚依然存在。稳定压倒一切可不是玩笑,那是铁律。
作为地方喉舌,他们既要反映问题,更要考虑影响。
“老陈说得有道理。”另一位编辑叹了口气,“画是好,但风险也大。咱们报纸影响力有限,犯不着为了这么一幅漫画,去捅马蜂窝吧?”
“是啊,含蓄一点,或者换个角度也行嘛……”
张副主编的心沉了下去。他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
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提高:“各位!我们办报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作为地方报纸的职责所在!农民兄弟现在遇到了麻烦,难道我们连替他们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吗?”
他指着画稿,语气铿锵:“这幅画辛辣吗?是辛辣!但它的辛辣,是基于事实的辛辣!它的讽刺,是源于对底层疾苦的同情和对不正之风的愤怒!它只是把真实存在的、农民兄弟痛恨的现象,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如果我们连这样的声音都要压制,那我们还办什么报?直接改印宣传册好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丝恳切:“而且,这位韩平老师,他的处境非常困难!妻子离家,独自带着幼小的女儿,他是想靠自己的双手,堂堂正正地赚取稿费,养活自己和女儿!这幅画,是他的心血!拒绝这样正确的心血之作,真的对吗?”
张副主编动情的话语,尤其是提到韩平的遭遇,让在座的不少编辑动容,脸上露出了同情之色。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支持和反对的意见僵持不下,争论的声音也渐渐小了下去,只剩下无言的沉默和凝重的气氛。
就在这胶着之时,一直沉默倾听的主编,缓缓抬起头。
房山报的主编是一位五十多岁,清癯沉稳的老者。
“好了,大家安静一下。”主编的声音不高,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环视一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缓缓开口:“老张推荐的这个作品,立意很好,画得也确实有水平。关于风险的问题,老陈他们的顾虑,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但是,同志们,我们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最近几天,你们注意到没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一些机关党报接连发表了多篇评论员文章和通讯报道,核心内容是什么?就是批评一些地方在执行农村政策时出现的偏差!重点点名了‘乱收费’、‘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措辞很严厉!”
主编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在座的编辑们都是消息灵通人士,立刻反应过来,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恍然和凝重之色。
“上面的声音已经非常明确了,这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主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扫视众人后道:“上面既然已经定了调子,指出了问题,那我们地方报纸,自然要紧跟步伐,旗帜鲜明地站在农民兄弟这边,为他们的利益发声!这是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作为地方报社的职责!”
他拿起韩平的画稿,目光锐利:“这幅漫画讽刺的现象,恰恰是顺应了上面的精神!是配合了当前的宣传导向!谁敢说它破坏安定团结?它揭露问题,恰恰是为了解决问题,维护真正的安定团结!”
主编的话,瞬间为这场争论定下了基调,也彻底打消了大部分编辑的顾虑。是啊,上面都发话了,他们还怕什么?
这不是捅马蜂窝,这是紧跟上面的部署!
“主编说得对!”刚才反对最激烈的老陈立刻转变了口风,“咱们要学习精神,紧跟政策,拥护方针,这个方向没错!”
“没错!这幅画,登!必须登!而且要登在显眼位置!”
眼看大局已定,主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放下画稿,抛出了一个更巧妙的解决方案:“而且,我这里正好有个现成的搭配。咱们房山籍的大作家赵日升同志,昨天寄来了一篇关于农村乱收费问题的评论文章,写得非常深刻,非常有力量!文笔犀利,观点鲜明,也完全符合大政方针!”
赵日升?
这个名字让在座的编辑们精神一振!
这位可是房山县走出去的著名作家、诗人,房山文学奠基人,在全国文坛都颇有影响力!
他的文章,分量十足!
主编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把赵日升同志这篇评论作为重点文章刊发,同时,把韩平老师的这幅《不堪重负》作为配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用赵日升同志的影响力,为我们揭露问题、推动整改发声站台!同时,这幅极具冲击力的漫画,又能为评论文章提供最直观、最有力的注脚!大家觉得怎么样?”
妙啊!
简直是神来之笔!
众人眼前一亮。
赵日升的文章打头阵,分量重,影响力大,本身就是一道护身符。
韩平的漫画作为配图,既突出了主题,又降低了作为独立讽刺作品可能引发的“过度解读”风险。而且,图文结合,宣传效果倍增!
“好主意!”
“绝配!就这么办!”
“主编高明!”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赞同之声,再无异议。
张副主编悬着的心终于彻底落了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仅画作通过了,还得到了如此重要的“加持”和版面安排!
说不定,韩平还能靠这幅画名气大增,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那就这么定了。”主编一锤定音,“老张,你负责跟进,尽快安排排版。赵日升同志的文章和韩平同志的漫画,作为下一期的重点内容推出!”
尘埃落定,希望的光芒终于穿透了阴霾。
当天下午,韩平正在家里教楚瑜识字,一边在脑子里构思新的漫画点子。
他心情有些忐忑,虽然张副主编做了保证,但结果未卜,时间又如此紧迫……
笃笃笃!
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轻快。
韩平心头一跳,连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正是张媛媛。
她脸颊微红、额头沁着细汗、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光芒,显然是遇到了好事。
难道……
韩平心里微动,眼睛里带着希冀的光芒。
“韩老师!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张媛媛一进门,就忍不住雀跃地喊道,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小楚瑜见到张媛媛,高兴的跑过去抱住她:“张老师!”
“张老师,快进来坐,喝口水。”韩平的心也瞬间提了起来,连忙招呼她坐下,又去倒水。
张媛媛也顾不上喝水,一口气就把不久前在叔叔那里听到的会议过程,原原本本、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
“……主编说了,作为下一期的重点内容推出!和赵日升的文章一起登!”张媛媛说到最后,激动得小脸通红,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韩平,“韩老师!你的画要登报了!而且是和大作家一起!”
巨大的惊喜如同汹涌的浪潮,瞬间将韩平淹没!
通过了?真的通过了?
不仅通过了,还得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
和本县最有名的作家作品一起刊登?
这……这简直超出了他最乐观的预期!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从心底涌出,连日来的焦虑、等待的煎熬,在这一刻全部消散一空。
“张老师,谢谢你!”
“哎呀,别谢我,还得是你画的好才行!”张媛媛害羞的摇摇头,旋即脸上又洋溢起由衷的喜悦,“对了,还有个好消息,你的稿费也定了!”
她伸出五根白皙的手指,在韩平眼前晃了晃,笑容灿烂:“五块钱!叔叔说,考虑到是配图,篇幅也不算大,但这个价在咱们《房山报》已经是顶格了!”
五块钱!
在后世,这个数字真不算什么。
可是在1985年的小县城,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要知道,现在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块,一斤猪肉才一块多,一张电影票才一毛五!
五块钱,够他和楚瑜好好改善一阵子生活了!
这五块钱对他的意义也是重大的,这是他重生后,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挣来的第一笔工资之外的收入!
更是对他选择的这条路的肯定!
韩平看着张媛媛,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张老师!多亏了你!要不是你介绍,要不是你叔叔……我……”他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才能表达心中的谢意。
“跟我还客气什么!”张媛媛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是你画得好!金子总会发光的!”
巨大的喜悦过后,韩平看着眼前这个为自己的事情奔波和高兴的女孩,咬了咬牙道:“张老师,请允许我我请你吃饭,好好谢谢你!”
张媛媛闻言,却立刻收敛了笑容,连连摆手,态度异常坚决:“不行不行!绝对不行!韩老师,你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请我吃饭?那得花多少钱?不行!这钱你得留着,给楚瑜买点好吃的,买点营养品,你自己也要补补身体!请客吃饭,以后日子好了再说!”
韩平看着她清澈眼眸中那份真挚的关切,一股暖流悄然流淌过心田。
“好……我听你的,张老师。谢谢你……真的。”
张媛媛这才重新露出笑容:“这才对嘛!来,楚瑜,张老师陪你玩一会儿!”
她蹲下身抱起楚瑜,柔声细语地逗着小丫头开心。
韩平站在一旁,有些神游天外。
巨大的喜悦过后,紧迫感随之而来。
第一幅画成功了,是个开门红。
但五块钱,只能解一时之急。
校长的钱要还,女儿的营养要跟上,家里的米缸要填满……这点稿费远远不够。
距离开学可还有一个月呢。
他必须尽快创作出新的、能被采用的作品,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只是,下一幅画什么?
继续讽刺漫画?这条路显然走得通,而且有政策撑腰,短时间内风险不大。
他脑子里立刻又冒出几个辛辣点子。
讽刺漫画见效快,稿费相对高,而且能快速积累一点名气。
但是……韩平的目光落在正被张媛媛逗得咯咯直笑的女儿身上。
楚瑜天真烂漫的笑容,像一束纯净的光。
这条路,真的适合长久走下去吗?
讽刺漫画虽然迎合了政策,但毕竟是把双刃剑。一次两次或许无妨,但长期以此为主,难保不会触碰到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现在不是一个人了,他有女儿,有软肋,输不起啊!
而且,他的身份是老师。
他的专长,除了画画,还有历史知识。
前世,他那些把历史故事画成四格漫画的教学尝试,不也大受欢迎吗?
如果能创作一些寓教于乐、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故事漫画、成语典故漫画,甚至是一些儿童漫画……
这条路可能稿费低一些,见效慢,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但它更稳妥,更持久,也更能发挥他的知识优势。
更重要的是,他画的,是可以拿给女儿看、可以讲给女儿听的内容。
是选择见效快但风险相对较高的讽刺漫画,还是选择稳妥长久的儿童漫画?
韩平沉思片刻,心里已经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