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完大米回到筒子楼时,李明的后背已经被汗浸透了。1998年的七月,沪市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连穿堂风都带着股黏腻的热气。他攥着剩下的粮票和找零,指尖被汗浸得发皱——这趟“新手任务”比他想象的累,张阿姨的盘问(“小李今天怎么蔫了?”“你妈托人带的酱菜收到没?”)比2025年的绩效考核还磨人。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他把那斤大米倒进墙角的米缸,看着白花花的米粒堆出个小尖,突然生出种荒诞的踏实感。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新手任务“粮票换米”完成,奖励积分10点。当前总积分:10。】
他瘫坐在木板床上,后腰硌得慌,伸手去摸,却摸到床板缝里卡着块硬纸壳。这才想起系统说的“床板下暗格”,早上急着出门,只拿走了粮票和零钱,没仔细翻。
他重新掀开那块松动的木板,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涌上来。暗格里除了几张毛票,还塞着个牛皮纸信封,边角已经发潮,沾着点灰黑色的霉斑。李明捏着信封边缘抽出来,信封很薄,里面似乎只装了张纸。
拆开一看,是张彩票。
粉红色的票面,印着“上海市福利彩票”几个黑体字,号码是用圆珠笔填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李铭”这具身体原主的手笔。彩票右上角的日期戳很清晰:1998年7月15日。
李明盯着那串号码,脑子有点发懵。彩票这东西,他2025年偶尔也买,纯属碰运气,从没中过超过五十块的。他捏着彩票的边角,纸面上的霉斑蹭到指尖,有点糙。
就在这时,脑海里的系统音突然变了调,不再是冷冰冰的机械音,反而带了点电流般的颤音:【检测到“时代彩蛋·潜在财富锚点”——1998年7月15日福利彩票。】
【触发选项:是否消耗5积分,修复宿主关于“1998年7月彩票头奖”的模糊记忆?】
李明的心跳漏了一拍。
修复记忆?他猛地想起穿越前的某个深夜,加班摸鱼时刷到的短视频——好像是个“历史上的今天”科普,说1998年7月中下旬,上海某期福利彩票爆出百万大奖,中奖号码他没细看,但记得主持人提了一嘴“头奖得主逾期未兑,奖金充公”。
当时他还吐槽“这人怕不是忘了买彩票”,没成想……
“修复。”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两个字。5积分换一个可能暴富的机会,这笔账,2025年的“元宇宙外贸公司”打工人比谁都算得清。
【积分扣除5点,当前剩余5点。记忆修复中……】
一阵尖锐的刺痛突然钻进太阳穴,像有根针在脑子里搅动。零碎的画面涌上来:短视频里的开奖号码滚动条、同事闲聊时提的“98年那笔钱够买三套沪市房子”、母亲念叨的“我们那时候万元户就了不起了”……最后,一串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脑海里:
**09。
李明的呼吸瞬间粗重起来。他攥着彩票的手开始发抖,低头去对那串手写的号码——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最后一个特别号对上,他的指尖已经抖得不成样子。
全中了。
这张沾着霉斑的破彩票,竟然中了1998年7月那期头奖。
他猛地想起那个短视频里的细节:头奖金额,税后整整八万块。
八万块。
李明的喉咙发紧,他下意识地摸向口袋,想拿手机查“1998年八万块值多少”,才想起手机早就没电了,而且这是1998年,没网可查。但他用2025年的脑子一算,就知道这笔钱有多恐怖——1998年沪市的平均工资才一千出头,八万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七年的收入,够在当时的郊区买套小房子,不带贷款的那种。
而他2025年,不吃不喝干三年,才能攒下这么多。
【检测到宿主确认中奖信息,触发支线任务“财富变现”:24小时内前往指定彩票站兑奖,奖励积分50点 “90年代消费指南”(含物价表、储蓄技巧)。】
系统音刚落,李明已经从床上弹了起来。他把彩票小心翼翼地折好,塞进贴身的口袋,又在外面套了件洗得发白的工装褂子,拉链拉到顶。他对着那面裂了缝的穿衣镜照了照,镜里的年轻人眼神发直,脸颊因为激动泛着红,像个偷了糖的孩子。
“冷静,冷静……”他对着镜子深呼吸。兑奖这种事,在哪个年代都得低调。他想起2025年看过的社会新闻,中了大奖的人要么戴头套,要么装乞丐,就怕被人盯上。
他锁好门,脚步轻快地冲下筒子楼的楼梯,差点撞到拎着菜篮子上楼的王阿姨。“小李急着去哪啊?”王阿姨嗓门洪亮。“啊……仓库加班!”李明含糊地应着,脚步没停——他得赶在彩票站下班前到。
1998年的彩票站藏在街角的烟酒店里,门口挂着块褪色的红布,写着“福利彩票销售点”。店里弥漫着烟草和酱油的混合气味,老板是个谢顶的中年男人,正趴在柜台上打盹,收音机里放着《相约九八》。
李明站在柜台前,手心全是汗。他从口袋里掏出彩票,轻轻放在柜台上,声音有点发飘:“老板,兑奖。”
老板慢悠悠地抬起头,瞥了眼彩票,又瞥了眼他,打了个哈欠:“核对过号码了?”“嗯。”李明点头,指尖还在抖。
老板拿起放大镜,对着彩票上的号码看了半天,又翻出一本厚厚的兑奖登记册,一页页地查。店里的吊扇吱呀作响,李明觉得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记忆修复出了错,或者这根本就是系统的恶作剧。
“小伙子,”老板突然开口,声音里没了睡意,“你这票……中了头奖啊。”
李明的心脏“咚”地一声,差点跳出嗓子眼。
“八万块,税后七万二。”老板放下放大镜,眼神里带着点探究,“跟我来后面登记,这数额大,得打电话叫区里的人来。”
登记、签字、核对身份证(幸好“李铭”的身份证也在暗格里)、拍照……一系列流程走下来,李明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当区彩票中心的工作人员把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帆布包放在他面前时,他的手都快抬不起来了。
拉开拉链,一沓沓崭新的人民币露了出来。都是红色的百元大钞,第四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的水印在灯光下很清晰。工作人员数给他看:“一共七十二沓,一沓一百张,七万二,你点点。”
李明没点。他只是伸出手,指尖轻轻碰了碰最上面那一沓钞票的边缘。纸张挺括,带着油墨特有的味道,厚度和重量都无比真实。他突然想起2025年,工资都是直接打到银行卡里,数字而已,从来没摸过这么多现金。
他把帆布包的拉链拉好,包带勒得手心发红。走出烟酒店时,夕阳正把街道染成金红色,自行车的铃铛声、小贩的吆喝声、邻居的闲聊声……所有的声音都像被放大了,嗡嗡地在他耳边响。
他不敢打车,就沿着人行道慢慢走,帆布包被他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块滚烫的烙铁。路过杂货店时,他看到玻璃柜里摆着的彩电,标价三千八,他突然意识到——现在的他,能买二十台。
【支线任务“财富变现”完成,奖励积分50点,当前总积分55点。“90年代消费指南”已存入系统空间。】
【提示:巨额财富可能引发潜在风险,请宿主注意隐藏。】
李明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包,又摸了摸贴身口袋里那张中奖彩票的存根(他留了个心眼,没全交上去)。八万块,在1998年,足够让一个普通打工人的人生彻底转向。
他拐进弄堂时,脚步慢了下来。筒子楼的灯光一盏盏亮起,王阿姨在门口择菜,老张师傅在修自行车,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他突然觉得,这霉味、油烟味、嘈杂声混合在一起的九十年代,好像也没那么糟。
至少在这里,八万块的重量,能压得住生活的慌张。
他攥紧帆布包的带子,加快了脚步。他得赶紧把钱藏好,然后……他抬头看向挂在天上的月牙,突然想起早上换大米时,张阿姨说的“西罗西亚旅游团,980块就能去看雪原”。
去看看吧。他想。反正2025年的房贷、KPI、非洲项目,都和现在的“李铭”没关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