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民国:开局分家,打造永恒世家 > 第5章 林家皂坊,悄然成立
换源:


       书房内,油灯的灯芯“噼啪”爆开一朵小小的火花。

光焰摇曳,将林正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映照得一片滚烫的赤红。他的视线,死死钉在儿子铺开的那张纸上。

那不是纸。

那是通往金山银海的舆图。

“爹,您看。”

林默的声音很平稳,与父亲外露的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手指,在图纸上轻轻划过,仿佛在描摹一个已经存在的帝国。

“市面上的皂角,一块要价百文,寻常人家一年都未必舍得用上一块。更何况,那东西去污勉强,洗完的衣物,总带着一股子洗不掉的涩味。”

他顿了顿,声音里透着一股洞悉一切的自信。

“我们的新皂,成本,五文。”

林正德的呼吸猛地一滞,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售价,三十文。”

林默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林正德的心口。

三十文!

这个价格,足以让全城九成的百姓,都用得起这过去只有富贵人家才舍得消费的“洋胰子”!

他仿佛已经能听见,那无数铜钱、银元碰撞在一起,汇成河流,朝着林家奔涌而来的哗哗声响。

那声音,比世上任何乐曲都要动听。

“默儿……”林正德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声音干涩。

他这一辈子,走南闯北,自认见过大钱,经过大事。可从未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几近沸腾。

这哪里是生意!

这是在凭空造一座金山!

被儿子彻底点燃的雄心,烧尽了他心中最后一丝顾虑。

“干!”

一个字,从林正德牙缝里迸出。他猛地一掌拍在桌上,震得油灯都跳了一跳。

“就照你说的办!”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林正德便将分家时到手的那座老宅地契,揣进了怀里,径直走向了城里最大的“通汇钱庄”。

没有丝毫犹豫,他以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决绝,将祖产抵押,换来了两千块白花花的现大洋。

钱一到手,林正德的行事风格,便展现出了老江湖的雷厉风行。

他没有去市面上招摇,而是亲自登门,寻了几个沾亲带故,日子过得紧巴的远房族人。都是老实本分,知根知底的,这种要命的关头,家人,总比外人来得可靠。

接着,他便揣着林默连夜写下的清单,一个人,一辆不起眼的骡车,开始在城里城外那些偏僻的铺子和黑市里打转。

烧碱、石灰、牛油、猪膏……

这些东西,单拎出来,都是些不起眼的玩意儿。可一旦按照清单上的数量,秘密地、大量地汇集到一处,就成了一份足以引来杀身之祸的秘密。

与此同时,林默则坐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

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衙门。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个时代,技术本身并不值钱,能让技术变得值钱的,是一张纸。

一张盖着官府大印的纸。

专利!

尽管这个时代的大清专利法形同虚设,但只要能拿到工商部颁发的那份文书,就等于给“洁净”皂穿上了一层官皮。

这层皮,在前期,足以吓退九成九的跟风者和觊觎者。

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法律知识,以及几番恰到好处的“打点”,半个月后,当林默再次回到安庆时,怀里已经多了一份盖着“大清工商部”鲜红印章的专利文书。

万事俱备。

林家后院,一间原本用来堆放杂物的偏院,被悄然清空。几台构造简单的机器被搬了进去,日夜不停地发出沉闷的轰鸣。

那声音被高高的院墙阻隔,化作了邻里耳中,微不足道的嗡嗡声。

一块块色泽温润,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肥皂,在仓库的货架上,被整齐地码放起来,静静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天。

纸,终究包不住火。

林家分家出来的这一脉,放着到手的肥田不去耕种,反而关起门来“不务正业”,叮叮当当地搞些谁也看不懂的玩意儿。

这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林家主家那边。

一次家族旬会之上,林正德那位在主家备受器重,掌管着家族米行的堂兄林文,端着茶盏,当着一众族人的面,轻飘飘地开了口。

那语气,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

“我那位正德叔,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放着马上就要涨价的地皮不去捂着,偏要去学那些洋人,弄什么涂涂抹抹的胰子。”

他撇了撇嘴,发出一声嗤笑。

“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自甘堕落,把我们林家百年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文哥说的是,好好的正经营生不做,非要当个不入流的匠人。”

“听说把老宅都抵了,真是疯了!”

周围的族人立刻随声附和,看向林正德的眼神里,充满了鄙夷、不解,还有一丝幸灾乐祸。

对此,林正德只是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

他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只是那微微勾起的嘴角,泄露了他此刻的真实心情。

他知道。

用不了多久。

这满堂的所谓族人,就会明白,他们眼中那不值一提的“芝麻”,究竟是何等惊天动地的财富。

而他们,连闻一闻香味的资格,都不会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