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附身家族,从架空大明朝开始 > 第7章 弹劾方中宪
换源:


       茹瑺只当陛下是要穷究罪证,忙不迭又往前膝行半步,语速极快地补充。

“陛下!此子不仅私造兵甲,平日里更是劣迹斑斑!府中妾室二十余人,堪称荒淫……”

“连其族中子弟也效仿他广纳姬妾,伤风败俗!更甚者,城中蜂窝煤生意尽被方家垄断,借此物大肆敛财,富可敌国!这般行径,哪有半分朝臣模样?这分明是沈万三转世,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陛下!”

他说得唾沫横飞,原以为能引来陛下震怒,却没瞧见朱棣扶着龙椅的手指,已缓缓攥紧。

“够了!”

听到陛下这样的回答,茹瑺,陈瑛为首弹劾的官员都是一愣,他们没反应过来就听到朱棣冷声开口。

“方爱卿并未有谋反之意,是朕让他制造的钢锭,这事与他无关。”

“至于男女之事,方爱卿并没有强抢民女,你情我愿之事,就不必追究。”

朝堂上的官员们闻言,不少人恍然大悟,看向茹瑺等人的眼神多了几分审视。

而那几位带头弹劾方中宪的官员,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尤其是陈瑛与茹瑺,嘴角的紧绷几乎藏不住。

茹瑺却不肯罢休,略一思忖,又上前一步。

“陛下,即便方中宪无谋反之心,可他大肆敛财却是实情!士农工商,各司其业,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抛头露面与小民争利,去卖那什么蜂窝煤,岂非荒唐?”

话音刚落,内阁学士杨荣缓步出列,朝朱棣躬身行礼。

“陛下,茹大人此言差矣,方中宪此举,实为利国利民。”

立刻有官员反驳,“利国利民?分明是借由朝廷命官身份垄断生意,中饱私囊!”

杨荣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嘲弄,目光扫过那名反驳的官员。

“敛财?诸位大人不妨睁眼看看南京城的冬天!”

杨荣学士话锋一转,语气沉了几分,“此前每年寒冬腊月,南京城内外,单是登记在册冻死的贫民、流浪者、便有三百余人!”

“那些没被登记的,蜷缩在破庙、街角冻毙的,更是不计其数!去年冬日最冷那几日,单日便抬出过十七具冻僵的尸身!”

殿内霎时安静,不少久居高位的官员虽知冬日苦寒,却不知竟到这般地步,脸上皆露惊色。

杨荣继续道,“可自去年方中宪的蜂窝煤在城中铺开,情形如何?蜂窝煤三钱便能买十斤,十斤足够寻常人家烧上四五天…

若他真想敛财,只需将价格抬到与木炭平齐,木炭一斤便要两钱,十斤便是二十钱,是蜂窝煤的近七倍!他若那般做,才是真能赚的盆满钵满。”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

“可事实呢?如今南京城的冬天,因寒冻而死的百姓,这半年来不过三十余人,且多是无人照料的孤老!较往千余人的数字,足足少了九成九多……

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若真要论功,方中宪此举,怕是救了数百条性命,比某些只会空谈弹劾的官员,实在多了!”

一番话掷地有声,带着实打实的数字对比,朝堂上再无人反驳。

那些方才附和弹劾的官员,头垂得更低了,连茹瑺也张了张嘴,却找不出话来辩驳。

总不能说“百姓冻死是常事,卖便宜煤反倒是错”。

哪个官员敢公然将百姓冻死是常事挂在嘴边?这无异于亲手摘下乌纱帽,主动扣上不仁不义的罪帽。

方中宪望着杨荣侃侃而谈的背影,喉间泛起一丝涩意。

他从未想过,杨荣竟会为自己说话,待杨荣退下时,方中宪不着痕迹地颔首致谢。

杨荣也温和一笑,眉眼间尽是深意。

“陛下,臣有话要说。”方中再次行礼。

“世人皆知臣好色,这确是实情,然臣府中姬妾,皆是明媒正娶或经人说合,从未强掳良家女子。”

他目光扫过殿内官员,语调不卑不亢。

“在座诸位,谁家没有几房姬妾?若说沉溺女色便该遭弹劾,这朝堂之上,又有几人能独善其身?”

殿内先是一静,继而响起窸窸窣窣的低笑。

几位平日与方中宪交好的官员甚至忍不住拊掌,连素来严肃的御史们也纷纷垂眸,掩饰眼底笑意。

“食色性也。”方中宪抬起头,目光坦然。

“臣非圣贤,自然有七情六欲,贪财,贪权,贪色,不过是人之常情,若因此便要治罪,这天下,又有几人能清白?”

这番话引得满堂轰然大笑,连朱棣也不禁唇角微扬。

他摩挲着龙椅扶手,想起自己为夺皇位发动靖难,何尝不是贪权二字作祟?

笑声渐歇,朱棣敛了笑意,朱棣目光扫过陈瑛、茹瑺等人。

“身为朝廷命官,当以大局为重,莫要捕风捉影,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话音落地,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殿内蔓延。

陈瑛、茹瑺只觉背后冷汗涔涔,脸色瞬间变得如同猪肝一般难看。

两人不敢再多说一个字,灰溜溜地退回班列之中。

殿内安静后,忽有一名浙江籍御史出列,袍角还沾着些许风尘,显然是刚从地方回京。

他跪地叩首,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懑,“陛下,臣有一事恳请圣断!”

朱棣看了一眼,问道,“爱卿何事?”

浙江御史说道,“浙东海域倭寇愈发猖獗,上月竟连破三门、临海两县,杀掠百姓数千,渔船被焚百余艘!那些倭寇来去如风,劫掠后便遁入大海,官军追剿数次皆无功而返。”

“臣恳请陛下速派精锐水师,跨海追剿,务必将这群贼寇连根拔起,还沿海百姓一个安宁!”

话音刚落,立刻有武将附和,“御史所言极是!倭寇一日不除,沿海永无宁日!臣愿领兵五千,直捣其巢穴!”

但户部侍郎却皱起眉,“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若再调水师跨海剿寇,粮饷,军械皆是巨款,怕是难以为继啊。

且倭寇巢穴多在海外岛屿,洋流复杂,我朝水师战船多为内河所造,未必能适应远海作战……”

“那便任由倭寇肆虐?”浙江御史红了眼。

“百姓尸骨未寒,岂能因银钱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