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也点头附和,脸上再无半分嘲讽,“杨大人说的是,广西叛乱之所以棘手,一半是兵力难调,一半是兵器不足。”
黄淮捋着胡须,望着忙碌的工匠们,感慨道。
“老臣也算见多识广,却不知钢铁还能这般炼法。方大人以一书生之身,竟能悟透工匠之术,实在难得。”
朱棣听着众人的话,脸上渐渐漾开笑意,先前因叛乱而起的焦躁散去不少。
他拍了拍方尘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赞许。
“方爱卿,你倒是给了朕一个大惊喜,有了这二十万斤钢锭,广西叛乱不足为惧,京营兵器也能尽数换新!你以一书生之职,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当赏!”
方尘躬身谢恩,“陛下谬赞,此乃微臣分内之事。”
朱棣却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众臣,“分内之事?若换了旁人,怕是只会空喊口号,哪能拿出这实打实的钢铁?”
他看向方尘,语气郑重,“朕记下你的功,待广西叛乱平定,朕便升你为工部右侍郎,专管这炼钢之事,如何?”
这话一出,连杨荣、胡广都愣住了,从侍读学士一跃到工部侍郎,这可是连升数级!
但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钢锭,又觉得这赏赐实在不算过。
郑赐更是喜上眉梢,连连拱手。
“陛下圣明!方大人有此才能,管着炼钢之事,再合适不过!”
方尘叩首,“臣谢陛下隆恩!定不负圣望!”
朱棣“既然问题已然解决,那就按照杨爱卿所说,让韩观前去平叛,来人!拟旨……”
“封韩观为征南将军!十日后前往广西平叛!”
朱棣对着跟随点司礼太监道,“旨意的快马送去他营中,十日后卯时,务必在校场点兵,不得有误。”
“陛下,奴才知道了。”
司礼监太监躬身应是后,捧着旨意快步离去。
方尘看着逐渐离开的众人,心里也顿时放下心来。
方尘全然没有在意这些,因为此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很多系统的信息。
【你改变了大明历史,使大明变得更加强大】
获得奖励:【血脉感应范围增加50公里】【五维属性提升卷一张】
【五维提升卷:效果,可提升五维中的一项 10】
“这可真是好东西!”
之前是五十公里范围,那现在不就是一百公里了?
方尘心头一阵狂喜,有这样的奖励加持,未来说不定真能实现全球范围的实时附身。
前提自然是老祖宗需要子嗣繁茂,只要家族血脉能遍布全球,这事儿八成能成。
而五维提升卷方尘完全不放在心上,他仅仅只是看着系统里的信息后,就没有再多看一眼。
因为他随时能附身在老祖宗体内,只要距离足够。
而这种资质提升卷,就算提升了老祖宗的资质又有何用?到头来还不是要受他掌控?这般看来,这资质提升卷实在有些鸡肋。
方尘的目光落在脑海中的系统面板上,这次弹出的内容却与往日不同,这竟是一条主线任务。
【主线任务:开疆拓土】
【任务要求:需于百年之内,使大明疆土扩大一倍,目前疆域700平方公里。”
【任务奖励血脉感应范围增加100公里,五维提升卷【表情】3】
“这任务……似乎不算太难?”
方尘指尖微顿,思绪已然回到从前。
他分明记得,永乐后期的大明版图已是极盛。
而这鼎盛气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那些远渡重洋的西洋诸国,多为永乐朝藩属,按当时的规制,这些藩属之地本就视作大明疆土的一部分。
便是抛开海洋疆域不算,单论陆地版图,永乐朝鼎盛时便已逾千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自己很大概率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获得这个奖励?”
方尘在想着这些时,就见远处一道身影跌跌撞撞奔来。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方家管家方建,这汉子虽也姓方,却无半分血脉牵连,也是这种原因,方尘无法附身在他身上。
“少爷!出事了!”
方建跑得气喘吁吁,脸色煞白,到了近前还在大口喘气。
“我安插在徐家的人传信来,说……说好多大臣对你积怨已深,明日早朝要联名弹劾你!”
方尘挑了挑眉,语气里带着几分玩味。
“弹劾我?倒是新鲜事?可知他们要参我什么?”
方建皱着眉回想,声音压得极低,“听说是……说少爷您私藏钢锭,意图谋反……”
“噗嗤……”
“我谋反?他们查不到吗?这些钢锭,本就是陛下亲命我督造的。”
“放心吧小建建,这事我心里有数,他们动不了我。”
方建仍有些不安,抬头望着自家少爷,“真的吗少爷?”
“跟着我这些年,还信不过?”方尘扬了扬下巴,转身往回走。
“走吧,夫人还在府里等着呢。”
方建跟在后面,眉头却锁得更紧,暗自嘀咕。
少爷这两年到底怎么了?变化竟如此之大。
从前的少爷是出了名的翩翩君子,虽也纳妾,却从不过分。
可如今府里的妾室竟已有二十六房,夜夜都要翻牌子,哪还有半分往日清贵模样?
“罢了,”他摇摇头,又觉这或许不算坏事,开枝散叶本就是大事,人丁兴旺才是家族根基。
正想着他忽然凑近几步,压低声音道。
“对了少爷,我前几日寻着个老大夫,他有个方子,说是…说是喝了包生儿子,您看…”
方尘闻言眼睛一亮,当即挥手,“那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备!今晚我就要用!”
几日后,奉天殿内,百官按品级列班,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声,齐齐躬身拜倒。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朱棣端坐龙椅,声音沉稳,目光扫过阶下群臣。
“谢陛下!”百官起身,垂首侍立。
身旁侍立的司礼监太监上前一步,尖声唱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殿内一时寂静,似无人有本上奏。朱棣刚要开口,却见左都御史陈瑛猛地出列,躬身奏道。
“陛下!微臣有要事上奏!”
朱棣眉峰微挑,“何事?”
陈瑛猛地抬头,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刻意营造的急切。
“陛下!微臣发现有人暗行谋逆之事!”
一语既出,满殿哗然骤止,百官皆屏息凝神。
朱棣眼神一凝,“噢?何人敢谋逆朕?你且说来。”
陈瑛猛地转身,手臂直指班列靠后的方尘,厉声喝道。
“便是他!方孝孺长子,方中宪!”
百官齐刷刷转头望去,脸上皆是错愕。方尘在朝中名声确实不算佳,可要说谋反?这未免太过荒唐。
众人眼里满是疑惑,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朱棣的目光落在方尘身上,旋即转回陈瑛脸上,语气平淡。
“爱卿可有证据?”
陈瑛似未察觉朱棣眼底悄然变冷的神色,反倒挺起胸膛,斩钉截铁说道。
“陛下!微臣子侄曾与方家下人有交集,从那人口中得知,方家在城郊密造大批钢锭!钢锭用途,在场诸位谁不清楚?乃是打造兵甲之物!他若无意谋反,何必偷偷囤积这许多?”
殿内再次炸开锅,不知情的官员们脸色骤变,看向方尘的眼神顿时染上猜忌与审视,仿佛他身上已生出反骨。
“陛下!”兵部尚书茹瑺猛地出列,指着方尘厉声呵斥,旋即转向朱棣躬身叩首。
“方尘罪该万死!臣请陛下下旨,诛杀方家满门,以绝后患!”
方尘垂着眼,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岂不知茹瑺的心思?熟读历史的他知道,在建文朝时,茹瑺便与方孝孺政见相悖,积怨已久,如今逮着机会,自然要往死里踩。
紧随其后,又有数名官员接连出列,或慷慨陈词,或痛心疾首,纷纷附和。
“请陛下抄没方家!防微杜渐,莫让逆贼成势!”
朱棣始终默不作声,只有那双眼睛,冷冷看着阶下这场愈演愈烈的声讨。
直到殿内的喧嚣渐渐平息,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裹着冰碴。
“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