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附身家族,从架空大明朝开始 > 第5章 新式炼钢法
换源:


       方中宪对朝臣们的抨击全然不在意,毕竟他们说的本就是实情。

正常人谁会天天一门心思扑在儿女情长上?这一点从他苍白的脸色便能轻易看出。

他的确沉迷于闺阁之事,但若说缘由,终究是那为了那系统奖励而已。

“陛下,大人们说得没错,微臣的确是他们所说的人。”

“但陛下,这跟臣是所说的钢铁产量没有任何关系,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微臣幸得陛下青睐,微臣已项上人头担保,如果那二十万斤钢铁有假,臣愿提头来见!”

方中宪话音刚落,杨荣便重重一哼,花白的胡须翘得老高。

“以头担保?方大人这赌咒倒是干脆,可二十万斤钢铁岂是说有便有的?莫不是算准了陛下仁慈,舍不得真摘你这颗浪荡子的脑袋?”

胡广在旁抚掌冷笑,“杨大人所言极是,便是真去了郊外,找个被贼偷了,遇了火的由头,难道陛下还真要深究?依我看,这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黄淮捋着胡须,斜睨方中宪并未说话。

朱棣指扫过满脸笃定的方中宪,又瞥了眼群情激愤的几位大臣。

“既如此,便去看看,传朕的令,调百余名御林军随驾,即刻出发。”

御林军甲胄铿锵,很快列成两队护在两侧,朱棣翻身上马,方中宪与几位大臣紧随其后。

一路尘土飞扬,杨荣时不时勒马凑近,冷嘲热讽。

“方大人,你这炼钢厂藏得够深,莫不是怕走漏风声,被人拆穿?”

方中宪只淡淡回答,“杨大人到了便知。”

行至城郊,远远便见一片黑压压的棚舍连缀在旷野上,更惊人的是,棚舍外的空地上,竟堆着一座座黑黢黢的山。

近了才看清,全是码得齐整的钢锭,日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绵延开去,竟望不到边际。

“这……这是……”郑赐猛地攥紧缰绳,喉结滚动着,眼睛瞪得像要从眼眶里跳出来。

“怎会有这么多……”

杨荣、胡广等人脸上的嘲讽瞬间僵住,望着那片钢铁山,嘴唇动了动,竟一时说不出话。

御林军们也绷紧了脊背,显然没料到这荒郊野外竟藏着这般景象。

朱棣勒住马,目光如炬扫过那些钢锭,又看向方中宪:“这便是你说的二十万斤?”

“回陛下,只是外露的一部分。”方中宪躬身。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管事已快步迎上来,对着众人作揖,脸上满是焦急。

“几位贵人,里面正在开炉,热浪能烫掉一层皮,炉口的铁水红得晃眼,您几位金贵身子,万不可进去,小的担待不起啊!”

“无妨!”郑赐早已按捺不住,他在工部管了半辈子铁器,何曾见过这等场面?当下拨开管事,兴冲冲往里冲。

“老夫在工部工坊待了二十多年,什么热没受过?这点温度算什么!”

杨荣等人对视一眼,也跟着抬脚,朱棣眉头微蹙,终是示意御林军在外警戒,自己带着众人跟上。

刚迈过工坊门槛,一股灼人的热浪便迎面撞来,比盛夏正午的日头还要烈数倍。

胡广下意识后退半步,袍角竟被热气燎得微微发卷。

杨荣捂住口鼻,喉间一阵发烫,忍不住低骂,“这是把熔炉搬进了屋子?”

郑赐也被这热浪逼得一愣,脸上的兴奋僵住,随即化作满脸错愕。

工部的工坊虽也有热气,却绝无这般逼人,仿佛进了烧红的铁瓮,连呼吸都带着灼痛。

更让他惊得说不出话的是,视线所及之处,竟是一座座庞然大物!

那些窑炉比工部最大的还要高阔数十倍,炉口吞吐着橘红色的火焰,映得整个厂房亮如白昼。

数百名工匠赤着臂膀,挥汗如雨的忙碌,却井然有序,全无工部工坊的杂乱。

“这……这窑炉……”

郑赐喃喃着,声音都在发颤,他伸手想去摸炉壁,刚靠近半尺便被烫得猛地缩回手,指尖已泛红。

他踉跄着走到成品区,那里堆着一排排冷却的钢锭,黑中泛着暗银。

郑赐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伸出手,入手微凉,并无灼烫,他猛地攥住一块,指尖能感受到钢铁的沉实与细腻,纹理比工部最精细的锻钢还要匀净。

“是钢!是上等的好钢!”

郑赐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吓人,转向朱棣时声音都带了哭腔。

“陛下!您看这钢质!细密无杂质,锻打均匀,比工部最好的战刀钢还要胜上三分!”

杨荣、胡广等人站在热浪里,望着那些巨炉与钢锭。

再听郑赐这声嘶力竭的确认,脸上的怀疑早已碎成齑粉,只剩下满脸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朱棣的目光落在方中宪身上,添了几分深不可测的探究。

“你是如何办到的?”

朱棣早年在北平也见过铁匠营炼钢,但却从未见过这般高效精纯的法子,炉温之高、钢锭之多,实在超乎想象。

方中宪垂眸,心里清楚这法子并非自己琢磨出的,他只能顺着先前的话头答。

“回陛下,微臣偶然得一本工匠的笔记,上面记载了这种苏钢法。”

“以煤炭为薪,火候比木炭更烈,再配着特殊的锻打次序,便能炼出这般成色的钢锭。”

他故意模糊了细节,只把功劳推给笔记。

“苏钢法……”朱棣低声重复,指尖在钢锭上轻轻划过,触感冰凉坚硬。

“果然是好法子。”

一旁的郑赐早已按捺不住,凑到方中宪身边,满脸急切又带着几分恭敬。

“方大人,这苏钢法……能否让工部的工匠学学?若是能推广开来,往后兵器甲胄的成色,怕是能翻上几番!”

方中宪连忙拱手,“郑大人言重了。此法本就该为朝廷效力,稍后微臣便将笔记献上,工部只管派人来学便是。”

“好!好!”郑赐笑得眼角皱纹都堆了起来,转向朱棣时声音发颤。

“陛下!有了这苏钢法,一月炼出的钢锭抵得上往日半年!广西叛乱缺的那一万把战刀、五千副盔甲,不出十日便能凑齐!前线士卒有了趁手兵器,平叛必定事半功倍!”

杨荣站在热浪里,先前的鄙夷早已烟消云散,此刻捋着胡须,语气诚恳了许多。

“方大人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本事,老夫先前失言了。”

此时朱棣心想,如今南京城外那数十万大军,铠甲兵器多是靖难时的旧物。

若能用这苏钢法重新打造,战力定能再升一个档次!便是有藩王敢异动,也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