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宿舍,在书桌上切割出明暗的界限。小安盯着手机屏幕,指尖悬停在班级群的聊天记录上方。一行行快速滚动的信息里,充斥着对某个老师尖酸刻薄的调侃和隐晦的咒骂,而班长的头像赫然在列,甚至偶尔附和几句,发个“捂嘴笑”的表情。
“班长……真的也这样觉得吗?”小安的心沉了下去。她记得开学时班长和蔼的笑容,记得她鼓励大家积极发言的样子。一种强烈的违和感撕扯着她。她犹豫再三,终于在群里小心翼翼地打出一行字:“同学,这样讨论老师是不是不太好?也许有什么误会……”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钟的死寂后,群聊骤然炸开锅。
“哟,圣母来了?”
“装什么好人?你懂什么?”
“跟班长唱反调,脑子进水了吧?”
更让小安措手不及的是,听同学们的口风,线下段老师很快发话了,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小安同学,注意你的措辞和立场!关心老师是好的,但要了解情况再发言,不要盲目站队。”这看似中立的批评,却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恶意倾泻的闸门。针对她的嘲讽、人身攻击如潮水般涌来。她试图辩解,但每一条信息都迅速被淹没在更汹涌的谩骂中。
她感到一阵窒息,手指冰凉。退出聊天界面,想看看朋友圈缓口气,却发现页面异常干净。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她点开一个平时关系尚可的同学头像,发送消息——一个刺眼的红色感叹号!她不死心,又点开另一个、再一个……无一例外,都被拒收了。恐慌攫住了她,她颤抖着点开群聊成员列表,一个个头像点过去,大部分都显示着“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
她被集体屏蔽了。这个她曾经以为可以找到归属感的集体,无声无息地将她推到了孤岛之上。世界瞬间安静得可怕,只剩下她粗重的呼吸和手机屏幕冰冷的光。她茫然四顾,室友们要么戴着耳机,要么专注地盯着自己的屏幕,没有人看她一眼,仿佛她只是一个透明的幽灵。
几天后,她偶然从走廊尽头传来的笑声中,捕捉到一个陌生的群名——“XX班新家园(无圣母版)”。笑声尖锐刺耳,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她站在原地,血液似乎都凝固了。原来,一个新的世界在她一无所知的角落建立起来,而她,是那个被彻底排除在外的“异类”。一种深刻的孤独和背叛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上她的心脏,无声地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