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六年深秋,华清池的温泉氤氲着朦胧雾气,池边的枫树红得似要滴出血来。太真立在雕花白玉栏前,望着水中自己晕染的倒影,茜色披帛被风掀起,掠过水面惊起圈圈涟漪。自上次与皇帝同游后,这座承载着她与李瑁无数回忆的行宫,如今每一处角落都成了凌迟般的折磨。
“太真。“唐玄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温泉蒸腾的暖意。皇帝身着玄色浴袍,腰间随意系着明黄绦带,发间还沾着水珠。他伸手揽住她的腰,指尖隔着薄纱摩挲她腰侧的蝴蝶胎记——那是李瑁曾用吻描绘过的形状。“这池子的水,最能解乏。“皇帝的气息喷洒在她耳后,“与朕同浴如何?“
太真浑身僵硬,下意识地挣扎。广袖扫过石案,将皇帝命人送来的西域香膏打翻在地。琉璃瓶碎裂的声响惊飞了池边栖息的白鹭,也激怒了怀中的人。“还想着寿王?“唐玄宗扳过她的脸,拇指用力按压她的唇瓣,“朕倒要看看,他能给你的,朕给不了?“说罢,粗暴地扯开她的衣襟。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高力士的声音穿透雾气:“陛下!边关八百里加急!“唐玄宗动作顿住,眼底闪过恼怒。他松开太真,接过宫人递来的龙袍,临走前狠狠捏了捏她的下巴:“好好等着。“待脚步声远去,太真瘫坐在地,泪水混着池边的露水,浸透了茜色裙摆。
当夜,太真观被暴雨笼罩。太真蜷缩在禅房内,听着雨水敲打窗棂的声响,恍若那年李瑁出征前夜的雷鸣。突然,窗棂轻响,一道黑影翻入院内。太真惊得起身,却在看清来人时捂住了嘴——月光下,李瑁身着染血的铠甲,腰间配剑还在滴落雨水,眼中布满血丝。
“阿环!“李瑁大步上前,将她紧紧搂入怀中。熟悉的皂角香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太真的泪水决堤而下。她摸到他后背的伤口,布料早已被血浸透:“你受伤了......“话未说完,便被李瑁的吻封住。这个吻带着劫后余生的狂喜,也带着撕心裂肺的疼痛。
“跟我走。“李瑁抵着她的额头,声音沙哑,“我在潼关集结了旧部,只要出了长安......“太真望着他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想起皇帝白日里的威胁,心如刀绞。她颤抖着摸出怀中破碎的鸳鸯佩:“瑁郎,来不及了......“
话音未落,观外突然亮起火把。高力士的声音穿透雨幕:“寿王殿下,陛下有旨!“李瑁猛地将太真护在身后,手按剑柄。脚步声由远及近,他回头看了她最后一眼:“等我。“说罢,掀翻窗棂,消失在雨夜里。
太真跌坐在地,听着外面激烈的打斗声渐渐平息。绿萼哭着冲进来,却在看到她手中的玉佩残片时愣住了。“王妃......“小宫女哽咽着,“他们说寿王殿下...意图谋反......“太真攥紧玉佩,尖锐的边缘再次刺破掌心。她望着窗外的雨幕,突然想起李瑁曾说:“若有一日天要拆散我们,我便逆天而行。“
三日后,皇帝再次宣召。太真踏入兴庆宫时,甘露殿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唐玄宗坐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李瑁的配剑,剑身上还留着未干涸的血迹。“寿王谋逆,证据确凿。“他的声音冷得像冰,“太真,你说该当如何?“
太真跪在地上,额头触到冰凉的青砖。她想起李瑁临行前的眼神,想起他说的“等我“。殿外秋风呼啸,卷起地上的落叶,她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绝望与解脱:“陛下要如何,便如何吧。“
皇帝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折。他大步上前,捏住太真的下巴:“你以为朕不敢杀他?“太真迎上他猩红的双眼,轻声道:“若杀了他,陛下得到的,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唐玄宗,他将她推倒在地,却在看到她颈间淡去的吻痕时,突然泄了气。
“明日随朕去华清池。“皇帝背过身,声音疲惫,“记住,你是朕的太真。“太真望着他的背影,想起曾经那个在洛阳街头为她买糖人的少年,泪水再次滑落。窗外,长安的夜幕降临,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禁忌的爱与权力的纠葛中悄然酝酿。而她与李瑁之间,纵使藕断,丝却难断,成了悬在唐玄宗心头,也悬在她心头,永远解不开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