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血泪玉环 > 第六章:玉章牵线 第一节:公主筹谋
换源:


       天宝五年盛夏,终南山的蝉鸣此起彼伏,玉真公主的别苑却静谧如潭。青瓦白墙间,百年古槐垂下的枝叶将日光筛成点点碎金,落在九曲回廊的汉白玉栏杆上。李玄玄斜倚在竹制美人榻上,手中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素色纱衣被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腕间缠绕的菩提子手串——那是她在终南山修行时,老住持亲手所赠。

“公主,宫里又传来消息。“贴身侍女浣碧匆匆穿过月洞门,鬓角的珍珠花钿随着步伐轻颤,“陛下已经七日未曾上朝,整日在甘露殿对着武惠妃的画像枯坐。“她将鎏金托盘上的密信递过去,声音压得极低,“丽妃一党越发嚣张,朝堂上但凡为寿王说情的大臣,都被李林甫罗织罪名弹劾了。“

玉真公主捏着信纸的指尖骤然收紧。信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朝堂近况:户部侍郎因提及寿王赈灾有功,被贬为庶人;御史中丞上书谏言皇帝不应沉迷女色,竟被冠以“诽谤君上“之罪下狱。更刺眼的是,末尾还附着太真观传来的消息——杨玉环近日被丽妃派人泼了三次脏水,道观门前甚至被人用鸡血写下“妖女惑主“的大字。

“欺人太甚!“玉真公主猛地起身,团扇重重拍在石案上,震得青瓷茶盏中的茶水溅出。她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想起幼时与兄长李隆基一同读书习字的时光。那时的他们在掖庭宫里相互扶持,躲过多少明枪暗箭。可如今,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竟被执念困在往事的囚笼里,任由奸佞把持朝政。

“备马,我要进宫。“她转身吩咐道,却在瞥见铜镜中自己的面容时顿住了脚步。镜中人眉眼间尽是疲惫,哪里还有半点当年能文善武的玉真公主的模样?指尖抚过眼角的细纹,她突然冷笑一声:“罢了,这般憔悴模样,去了也是徒增兄长烦恼。“

夜色渐浓时,玉真公主独坐书房。案头摊开的舆图上,长安的街巷、宫殿被朱砂笔勾勒得清晰分明。她握着狼毫,在兴庆宫与太真观之间画了条蜿蜒的红线,笔尖却迟迟落不下去。突然,她想起上次见到杨玉环的场景——那是在武惠妃的生辰宴上,寿王妃一曲《霓裳羽衣》惊艳四座,连素来挑剔的梅妃都忍不住赞叹。

“或许,解铃还须系铃人。“她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如果说兄长是被武惠妃的逝去拖入深渊,那么能否找到一个契机,让他从对故人的执念中解脱?杨玉环与武惠妃虽无相似之处,但其才情容貌,却足以令任何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她与寿王的羁绊,或许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

“浣碧,传我的命令。“她将写好的密信折成纸鹤形状,“即刻送往太真观,让太真准备一套清雅的舞衣,再将观中最擅长弹奏《霓裳羽衣》的乐师悄悄带到别苑。记住,此事绝不能让丽妃一党知晓。“

浣碧接过纸鹤,犹豫着开口:“公主,若陛下知道您这般安排,会不会......“

“他会明白的。“玉真公主望向窗外的明月,声音坚定,“我兄长不是昏君,只是被情所困。只要能让他重新振作,就算被误会又何妨?“她想起年少时,兄长为了保护她,曾独自挡下太子府侍卫的棍棒,浑身是血却笑着说“玄玄别怕“。如今,也该轮到她为兄长排忧解难了。

接下来的三日,别苑内一片忙碌。玉真公主亲自督造茶宴,从江南运来的龙井新茶被分装在冰鉴中保鲜,又命人在荷塘中遍植白莲,务求夜宴时能营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她还特意从宫中借来失传已久的羯鼓,那是当年唐玄宗最喜爱的乐器。

“公主,太真观那边回信了。“浣碧捧着刻有莲花纹的竹筒进来,“寿王妃说,一切但凭公主安排。“

玉真公主打开信笺,只见素白宣纸上寥寥几字:“唯愿太平,不负所托。“字迹工整娟秀,却透着一股坚韧。她轻轻叹了口气,将信笺收入怀中。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后,仍能保持如此心境,着实令人敬佩。

夜宴前一日,玉真公主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消息。李林甫派人送来请柬,邀她参加三日后的诗会。她捏着烫金请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有人已经察觉到我的计划了。“她叫来暗卫,低声吩咐:“密切监视李林甫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丽妃之间的往来。“

当暮色再次笼罩终南山,玉真公主站在别苑最高处的望仙阁上,俯瞰着山下蜿蜒的官道。远处,兴庆宫的飞檐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而太真观则隐没在一片葱郁的竹林中。她双手合十,对着漫天晚霞虔诚祈祷:“但愿此次安排,能让一切重回正轨。“晚风拂过她的长发,将她的衣袂鼓起,恍若即将乘风而去的仙子。而这场精心筹备的夜宴,正如同她手中抛出的丝线,试图在错综复杂的宫廷局势中,牵出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