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血泪玉环 > 第五章:命运转折 第六节:命运新篇
换源:


       天宝五年的初春,太真观的腊梅尚未凋零,枝头残雪却已悄然融化。杨玉环手持竹帚清扫殿前落叶,素色道袍的下摆沾满晨露。自从唐玄宗频繁驾临,观内道士们看她的眼神愈发复杂——既敬畏又带着隐秘的揣测,仿佛她不再是清修的女冠,而是蛰伏在道观里的神秘力量。

“太真姑姑,陛下的仪仗已到山脚下!“小道士气喘吁吁地跑来通报。杨玉环手中的竹帚“当啷“落地,惊起石阶上觅食的麻雀。自入观以来,这样的传唤已不下二十次,可每次听见,她仍会感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她匆匆整理道袍,在铜镜前最后看了眼自己——芙蓉冠下,两鬓不知何时已添了几缕银丝。

兴庆宫的龙辇停在观前,鎏金鸾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唐玄宗掀开车帘,目光穿过薄雾,直直落在台阶上的身影。杨玉环跪地行礼时,瞥见皇帝玄色锦袍上崭新的云纹刺绣——那是武惠妃生前最爱的纹样,此刻却刺得她眼眶发酸。

“太真,朕命人制了新的道袍。“皇帝伸手搀扶她时,袖口滑落露出的沉香木手串,正是梅妃遗物,“月白色最衬你。“杨玉环强忍着情绪,低头应道:“陛下费心了。“踏入偏殿,满室皆是西域进贡的奇珍:波斯进贡的琉璃灯盏、南海送来的鲛绡帐幔,还有案头摆放的水晶琵琶,赫然是她留在寿王府的旧物。

“这琴音,朕在梦里听了无数回。“唐玄宗抚过琵琶上的雕花,突然握住她的手,“太真,你可知朕为何执意留你在此?“杨玉环浑身僵硬,余光瞥见窗外闪过丽妃宫人的服饰纹样。这些日子,关于她“魅惑圣心“的传言早已传遍长安,昨夜更有人在观墙泼满污秽,写着“**妖女“。

正在僵持时,高力士匆匆而入:“陛下,李林甫大人求见,边关急报!“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松开手时,杨玉环腕间留下四道红痕。待脚步声远去,她瘫坐在地,望着铜镜中失魂落魄的自己,突然想起李瑁临别时塞给她的玉佩。那枚鸳鸯佩此刻藏在道袍内衬,贴着心口发烫。

夜幕降临时,观外传来细微的叩门声。杨玉环打开窗,只见绿萼浑身湿透地趴在墙头上:“王妃!殿下让我转告,三日后城郊破庙......“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亮起火把,丽妃的贴身侍卫举着明晃晃的长刀围了上来。绿萼惊叫一声,翻身跳下墙头,黑暗中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

“大胆妖道!竟敢私通外臣!“侍卫统领一脚踹开房门,“奉丽妃娘娘之命,搜查太真观!“杨玉环死死护着藏密信的檀木匣,却被人强行拖开。月光下,匣中李瑁的家书散落一地,墨迹在泥水中晕染成血色。

消息传到兴庆宫时,唐玄宗正在批阅奏折。当看到“太真与寿王私通“的密报,他手中的狼毫“啪“地折断。烛火摇曳中,武惠妃临终前的呓语突然在耳边回响:“瑁儿...会抢走一切...“他猛地起身,打翻了案上的茶盏:“宣李林甫!即刻彻查!“

而此刻的寿王府,李瑁握着染血的鸳鸯佩,听着心腹汇报杨玉环被囚的消息。书房外,金吾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殿下,快走!“幕僚拽着他往密道跑,“他们要以谋反罪缉拿您!“李瑁回头望了眼悬挂着杨玉环画像的墙壁,终于咬牙冲进夜色。长安城的寒风吹起他的披风,身后,是冲天而起的火光——那是他与杨玉环曾共度七年的家。

三日后,太真观地牢。杨玉环蜷缩在潮湿的稻草上,手腕被铁链磨得血肉模糊。地牢门开时,她以为是丽妃的人,却没想到等来的是高力士。老太监颤抖着解开她的枷锁:“寿王妃,老奴对不住您...陛下他...他要见您。“

兴庆宫的甘露殿内,唐玄宗独自饮着闷酒。案头摆着李林甫呈上的“证据“,可他对着杨玉环的家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烛火明明灭灭,恍惚间,他仿佛看见武惠妃在笑,梅妃在哭,而杨玉环就站在殿中央,像第一次在温泉宫那样,翩翩起舞。

“陛下,寿王妃带到。“高力士的声音惊醒了他。杨玉环被推进殿内,道袍破烂,发丝凌乱,却仍挺直脊背。唐玄宗猛地起身,酒壶摔在地上:“为什么?为什么要背叛朕?“杨玉环望着这个曾改变她命运的男人,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绝望与释然:“陛下,民妇自始至终,都是寿王的妻子。“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唐玄宗踉跄后退,撞翻了身后的屏风。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武惠妃的算计、太子的冤死、李瑁的疏离,还有自己日益失控的欲望。他突然捂住胸口,剧烈的疼痛让他跪倒在地。高力士慌忙高呼:“传太医!快传太医!“

混乱中,杨玉环被拖出殿外。她望着漫天星斗,想起洛阳老家的春天,那时的她还在街头看杂耍,从未想过命运会将她推向如此绝境。而此刻,长安城的某个角落,李瑁正望着同一轮明月,握紧了腰间的剑——这场始于皇权的纷争,远未到终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