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1980:我的商城来回互通啊! > 第49章 温度失控了!
换源:


       孙总工看着眼前这两个针锋相对的年轻人,又看了看力挺徐年的陈工程师,心里也是天人交战。

最终,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拍桌子。

“行了!都别吵了!”

他看向徐年,眼神复杂:“徐年,看在陈工的面子上,我同意给你一次小规模试验的机会。”

“但是!”他语气一转,变得异常严肃。

“时间,只有三天!试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你自己想办法协调!如果三天之内,你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初步成果,或者试验失败造成重大损失,所有后果,由你一人承担!”

徐年眼神一凛:“没问题,孙工!三天之内,我一定给您一个结果!”

吴博文在一旁冷笑连连:“哼,三天?我倒要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别到时候哭鼻子就行!”

徐年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机会,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当他拿着孙总工特批的申请单,去找办公室马主任申请试验所需的几种特殊保护气体和几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时,马主任却慢条斯理地告诉他。

“小徐啊,你这申请……不合规矩啊。”马主任端着搪瓷缸子,吹了吹上面根本不存在的茶叶末。

“按照流程,这种特殊物资的申领,需要提前一周上报,并且要经过好几个部门的联合审批。你这临时抱佛脚,我很难办啊。”

徐年强压着火气:“马主任,这是孙总工特批的,项目等着用,时间很紧!”

“时间紧也得按规矩来嘛。”马主任皮笑肉不笑,“规定就是规定,谁也不能例外,你说是不是?”

吴博文恰好从旁边经过,听到这话,冲徐年不阴不阳地来了一句:“徐大技术员,看来你这硬骨头,还没开始啃,就先被流程给卡住了脖子啊?”

徐年看着马主任那张官僚气十足的脸,又瞥了一眼旁边得意洋洋的吴博文,眼神渐渐冷了下来。

“马主任,孙总工特批的单子,您这不给物资,我怎么跟孙总工交代?”

马主任眼皮都不抬:“交代?小徐同志,我这是按规矩办事。你这临时申请,插了多少人的队?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吴博文在一旁凉飕飕地加了句:“就是,徐年,别以为有孙工给你撑腰,就能不守规矩。这研究所,可不是你们炼钢厂,说怎么样就怎么样。”

徐年心里冷笑,行,明着不行,咱就来暗的,或者干脆自己动手。

他没再跟这两人掰扯,转身就走。

他先是找到了陈工程师,把情况简单一说。

陈工程师一听就火了:“胡闹!这马主任是越来越不像话了!项目的进度也敢拖?你放心,我去找老孙,这事我给你催!”

有了陈工这句话,徐年心里稍定。

但他也不能干等着。

特殊气体不好弄,那咱就用土法子模拟!

高精度传感器缺货,那就改造现有设备,多加几个观测点,人工校准!

他仗着从钢厂带来的那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头,再加上系统商城里兑换出来的一堆这个时代看着不起眼,却能派上大用场的小型辅助工具和超越时代的材料知识,硬是在那间简陋的试验室里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

比如,为了模拟某种特殊保护气氛,他通过精确控制几种特定化工原料的限量燃烧和通风,硬生生在局部区域营造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气体环境。

这些举动,在吴博文等人看来,简直就是胡闹的极致。

“瞧瞧,瞧瞧!我就说他是黔驴技穷了吧?这都开始玩火了!”吴博文抱着胳膊,领着几个年轻研究员,像看耍猴一样看着徐年在那儿捣鼓。

“这哪是搞科研啊,这分明是乡下土高炉炼铁的把戏!孙工怎么就由着他胡来呢?”

徐年对这些冷嘲热讽充耳不闻,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试验准备中。

三天期限,转眼就到。

试验正式开始那天,小小的试验室里挤满了人。

孙总工表情严肃地站在最前面,陈工程师则站在他身旁,不时低声交流几句。

吴博文和他的几个跟班,则占据了最佳看戏位置,脸上明晃晃地写着等着你出丑。

徐年穿着洗得发白的实验服,神情专注,亲自操作着那套被他魔改过的设备。

“升温开始,一号阶段,目标三百五十度,保温十五分钟!”

刚开始加热没多久,一个临时改造的温控器突然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炉内温度计的读数开始不受控制地往上飙!

“怎么回事?!温度失控了!”一个老专家失声叫道。

吴博文眼睛一亮,立刻抓住机会大声道:“我就说他这套土设备不行吧!这还没到关键步骤呢,就要炸炉了!孙工,我看还是赶紧停了吧,免得出了安全事故!”

孙总工的脸色也变得铁青,刚要开口。

徐年却异常冷静,迅速判断:“是主加热线圈的功率输出不稳定!小李,辅助冷却循环泵,开一半功率!老张,手动微调一下稳压器的补偿电流!”

他语速极快,但条理清晰。

几个被他点到名的助手虽然也紧张,但还是下意识地按照他的指令操作。

神奇的是,随着他几个指令下去,那疯狂飙升的温度,竟然缓缓地稳定了下来,最后精准地停在了三百五十度!

吴博文张了张嘴,脸上的得意凝固了。

陈工程师赞许地点了点头:“小徐,应变很快!”

试验继续。

当进行到需要注入特殊保护气体环节时,徐年点燃了他准备的几种特殊化学原料。

一股略显刺鼻,但很快稳定下来的烟气充满了小小的反应仓。

“这……这就是他说的特殊气氛保护?”吴博文差点没笑出声。

“这跟烧锅炉有啥区别?徐年,你别告诉我,这就是你的秘密武器?你这是在伪造实验条件!根本不科学!”

徐年没理他,只是紧盯着反应仓内的气氛浓度传感器——也是他用系统小零件临时拼凑的。

“浓度偏低百分之五,加大A号原料投放量零点三克,B号原料减少零点一克!”

一番精准操作,气氛浓度很快达到了预设值。

整个试验过程,险象环生。

温度时不时会小范围波动,气体浓度也偶尔会跳一下。

吴博文就像个苍蝇似的,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波动,大声质疑,甚至阴阳怪气地暗示徐年在某些关键数据上做了手脚。

孙总工也几次皱着眉头,想要叫停试验。

但在陈工程师的坚持和徐年一次次精准有效的应对下,试验硬是磕磕绊绊地进行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