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我是先知之从知青到财阀 > 第三十三章 我可是空间大师
换源: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不要钱的鲜花砸过来啊,有多的月票扔过来!……

李宝贤也是前进屯里赶山的猎人,他只是年纪大了,再加上前几年上山把腰扭了,所以现在都不太敢进深山了,一般只在家务农。

这段时间猫冬,粮食是消耗得极快,家里也没有个其他进项,二小子现在又感冒了一场,更是雪上加霜。

屯里的赤脚医生开了些草药后交代他,还是要给孩子吃点细粮,孩子明显的营养不足,不单单抵抗力不行,而且以后可妨碍孩子长个啊。

李宝贤中年得子,对这个二小子极为宝贝。

“补充营养。”李宝贤有些犯难,现在日子勉强度日,粗粮都难以为继,难道又要去上山吗?

大姑娘李如兰今天去帮大姑家帮忙做些针线活,大姑家隔壁就是住着丁四爷。

李如兰回来后告诉老爹李宝贤说道:“爹,你知道吗?丁四爷将他家压箱底的那张大虎皮给卖了!”

“卖给谁了?”李宝贤好奇地问道。

丁老四和李宝贤以前是一起上山打猎帮拖的伙伴,自然知道他家的底细。那张大虎皮是他家传的宝贝,平常都细细的保存着,怎么就给卖了?!

“是换了,换给了小沈知青。”李如兰说道。

“沈知青?”见父亲不解。

李如兰又说了一句:“就是原来山上看水库的大高个,现在他去马厩院子给六斤叔帮忙的那个楞头青。”

楞头青?

沈长安刚从知青连分配到屯子里时,他爱钓鱼打鸟,所以主动要求去看守山塘水库。

有一天他在水库里钓鱼,生产队长李永太的儿子李余上山闲逛,看见水库里有个新来的知青在钓鱼,以为这是个软柿子,跑去敲诈他。

这李余蔫坏蔫坏的,平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没少在屯里干偷鸡摸狗的事儿。

也曾被人逮到暴打过几次,可死性不改,又仗着老爹是屯长,欺软怕硬的声名在附近几个屯都知道,屯里人对他向来是爱搭不理。

李余跳出来说这小山塘是集体财产不让社员钓鱼,要没收他的鱼杆,罚他的款!

沈长安当时申请看水库时,书记张德胜明确说过,屯里的社员要是来钓鱼,钓个一条两条的可不能去阻拦,但不让网。

所以谁也不能说不让钓,这李余龇牙咧嘴地抢过沈长安的钓杆摔在地上,一脚踩断,反手接连就要扇沈长安的耳光,被沈长安逮着李余一顿胖揍。

被揍的李余腿软跪了下去连连求饶:“是我一时糊涂,您大人有大量,放过我吧,我知道错了。”

被揍的鼻青脸肿的李余逃回了屯子,很不甘心越想越火大!

他又纠集了几个二溜子想去找回场子,结果去的五六个人又挨一顿揍。

这下乐子大了,屯子的人就说沈知青是个楞头青,得罪了生产队长怕没好果子吃。

果不其然,后来分粮的时候,给他的粮食就是连皮带壳最差的。

鲁迅都说了:恶人自有恶人磨。

面对这等杂碎,讲道理没用,只有一个法子,打到他怕,最好是见一回打一回。

沈长安不惯着,冲进队长的家里,拉出李余要打了一顿,说他偷看女知青洗澡,这谁还敢上前劝架?

李余他老爹李永太把屯里民兵队都叫来了,叫嚣着把人先捆上,可是民兵队长老吴一听李余是因为偷看女知青洗澡被知青沈长安打,转身就走。

李永太只好全家齐上阵,救下了李余,他一站起身来,就一瘸一拐地拼了命地逃离屯子。

沈长安又堵着门痛骂一顿:“你个老瘪三,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出来个什么样瘪犊子玩意儿!”

“天天搞些阴谋诡计,你以为你做的隐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既然你教子无方,自然就有人替你教育他!”

支书张德胜劝架姗姗来迟,在众人面前是把生产队长的脸皮都给扒了。

而且此后的十天半个月里真的是见一次打一次,打的李余吓的住在镇上他老姨家都不敢回村。

生产队长李永太明明知道他就是借机搞事报复他分粮的小动作,却也无可奈何。

此后生产队长是再也不敢背后搞小动作了。屯子的人就说沈知青这个楞头青可不敢得罪他。

李宝贤问道:“你四爷换了些啥东西?”

李如兰掰着手指头算道:“呃……摆了一大炕的东西呢,四爷换了一块厚实的大军毯、三十斤白面,那面白的,跟雪似的,我从来都没见过。”

“还有一个大羊腿、五个肉罐头,哦,还有一大壶的二锅头酒!”

李宝贤都惊呆了:“县里酒厂早都没粮食关张了,哪来的二锅头?”

“哦,错了,是那个老毛子酒!”李如兰笑着说道。

“那楞头青是去对岸换的物资?胆可真肥啊!前两天都才要打起来呢。”

李宝贤有些不可置信:“那块虎皮我看过,供销社收购价顶天了也就三百五六,现在军毯一块也小二百,还有三十斤白面、羊腿、肉罐头?这些东西哪个不是必须有点身份地位的人才能搞到的紧俏物资啊!”

李宝贤像拉磨的驴一般在屋里转悠了几圈,像下定了决心。

“你跟个驴似的转悠个啥,晃的我眼晕!”李家婆娘骂了一句。

他起身爬到了炕上,把挂在家里房梁上的藤框取了下来。

家里还剩两株野山参,不到山穷水尽,李宝贤不会动用。

他们家四代赶山,用的是古法保存山参,一个大木桶装的是碾过的干燥细木炭,里面再一层有盖的小木桶,用细辛装满,山参用棉纸包好,埋在细辛里。

“他爸?”李家婆娘见他要把家里的老底都拿出来,不由的出声问一句。

“顾不得这么多了,二小子这身体如果这时缺了营养肯定要受影响,先换一株保命要紧。”

李宝贤粗啦着嗓子说完,把小木桶里用棉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一株家藏五品叶老山参藏在了身上。

使劲儿揣了揣自己身上的破棉大衣,把皮帽子往下一摁,不等于老婆孩子说什么,就冲进了茫茫大雪中。

推开马厩院子的门后,看见沈长安正在屋旁扫雪。

“沈知青?”看着包的严严实实的李宝贤。

沈长安起身问道:“您是?”

“我是屯子西头住的李宝贤。”

“李如兰他爹。”李如兰偶尔会到知青点找女知青,所以提女孩的名字,一般的知青们反而认识。

“哦,请进请进。今儿这雪也太大了,我这刚把屋顶的雪给清理一下,别让雪压塌了厨房。”

“是啊,今年的雪特别大。”

进屋后,李宝贤说明了来意,拿出了老参,沈长安看了后说道:“这瞅着可真漂亮!这棒槌越往后越值钱,您不留着?”

“唉,孩子生病,需要补充点营养,可是家里也没有其他收入了。”李宝贤说道。

“我合计着现在咱们这块就供销收购点能收棒槌,这品相的是能给个二百块钱,可是现在二百块钱在镇上、县里却买不到白面白糖肉罐头。”

现在的年月虽然已经不缺粮,但是大米白面等精粮仍然罕见。

“好,我也不能让您吃亏,就按三百的价格,我帮你配点白面肉罐头?”

“那可太好了!”李宝贤大为惊喜。

最终换了三十斤白面、一大块五指厚的俄式腌肥猪肉、五个肉罐头、五个水果罐头,外加两斤棉白糖,两根火腿,沈长安帮他装了满满一口袋的物资。

李宝贤忙不迭地感谢再三!

尤其是看着那块生腌肥猪肉可太高兴了!回家的路上都忍不住要大跳起来了。

前进屯相邻的三个屯子里,有不少赶山的老猎人和老参客,但是这两年山上的产出少,他们的日子过的很糟心。

老鳏夫丁四爷的用一张虎皮和山参换了一块军毯、三十斤白面十个肉罐头的消息,不少人听到纷纷找上门来。

老太太很担心:“长安,一定要小心些,你拿了这么些紧俏的物资出来,保不齐就有人会眼红。”

“哈哈,干妈,别担心,我这些玩意儿都从对面来的,不是这边黑市倒卖的。”

“再说了,我不承认,就没有人能从我这搜出什么东西来。”这点小碗最有发言权,如果不是长安自己拿出来,她满屋子根本找不出东西来。

明明地窖是空的,可是长安下去转一圈就能拿出一口袋的物资。

我可是空间大师!

其实此时,县里、镇上的黑市都已经半公开化。

这里远离大城市,物资紧缺的很,所以县里抓投机倒把的工商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抓无可抓,黑市上也穷的可怜,实在是没有物资。

而屯子里更是山高皇帝远,整个公社关起来门不是亲就是戚的,村民间互换一些物资还真没人敢说什么。

再加上这些跑山的、采参的都是屯子里的狠人,普通的村民谁也犯不上得罪他们。

村民日常要沾些荤腥也大都和这些赶山回来的人手里换。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不要钱的鲜花砸过来啊,有多的月票扔过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