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卷着枯叶擦过玄武门的石阶,萧玉昭三人藏身于阴影之中。远处守卫的脚步声刚过去,公输衍便蹲下身,从腰间取出一枚铜算筹,轻轻插入门锁的缝隙中。
“咔哒”一声,铁门缓缓开启,露出一条幽暗的通道。
“走。”文若卿低声催促。
他们鱼贯而入,脚下的台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越往下走,空气就越发沉闷,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禁军档案库设在地下三层,是整个皇宫最隐秘的地方之一。这里存放着自先帝登基以来所有军事调动的原始记录,包括印信、调令、密档等。若能找到太妃当年动用禁军的证据,便可一锤定音,彻底击溃她的根基。
公输衍走在最前面,手中的青铜星盘微微发光,那是他特制的机关探测器。他一路查看墙上的刻痕与砖缝,最终停在一扇厚重的铁门前。
“就是这儿了。”他说。
萧玉昭点头,上前推门。门纹丝不动。
“需要钥匙?”文少陵问。
“不。”公输衍摇头,“这门设有三重机关,钥匙只是其中之一。”
他蹲下身,开始拆解门锁的机关结构。铜算筹在他手中翻飞,发出细微的金属碰撞声。
文若卿在一旁警戒,时不时抬头看向走廊尽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顺着公输衍的额角滑落。终于,最后一道机关被解开,铁门发出沉重的“咯吱”声,缓缓打开。
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霉味和纸张腐朽的味道。
“找到了。”萧玉昭轻声道。
屋内堆满了木架,上面整齐排列着泛黄的卷宗。她快步走向角落的一排架子,抽出一本标注为“永昌十三年冬”的册子。
翻开第一页,她的心跳猛然加快——
那是一封密令,盖有太妃府的印章,内容直指北疆边军调动,时间正是父亲被害的前七日。
“果然……”她喃喃。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有人来了!”文若卿低喝。
众人迅速躲到书架后方,屏住呼吸。
脚步声越来越近,接着,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你们确定他们来过?”
是陆雪衣。
“属下亲眼看见他们进了玄武门。”另一个声音回答。
“哼。”陆雪衣冷笑,“他们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弃子罢了。”
脚步声渐渐远去。
萧玉昭松了口气,却不敢放松警惕。她继续翻阅手中的卷宗,突然,一张夹在其中的纸片引起她的注意。
那是一张账目单,详细列出了某年冬季炭料的采购数量、分配路径以及经手人姓名。她一眼就看出端倪——炭料总量比实际需求多了整整三成。
“这是……”她皱眉。
文若卿凑过来一看,脸色骤变:“这分明是挪用!太妃利用冬炭供应的机会,私吞国库物资,再高价倒卖给民间商贾。”
“难怪去年冬天那么多人冻死街头。”萧玉昭咬牙,“原来都被她拿去换银子了。”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文若卿指着账目的最后一页,“你看这个数字。”
萧玉昭看去,瞳孔微缩。
那是一个巨额的银两数目,后面还跟着一个陌生的名字——“苏九娘”。
“苏九娘?”她心头一震。
这个名字,她在早些时候的情报中见过。她是北戎王庭派来的细作,也是太妃的得力助手。据说,她不仅精通谋略,还擅长蛊毒之术。
“看来太妃和北戎之间,还有更深层的勾结。”文若卿沉声道。
“我们得把这份账目带回去。”萧玉昭将纸片小心收起,又在卷宗中翻找片刻,终于找到了当年的调兵令原件。
她看着那枚熟悉的玉印残片,心中已有判断:这便是林嬷嬷说的那份关键证据。
“够了。”她站起身,眼神坚定,“这些已经足够。”
正要离开,忽然听见头顶传来一阵异响。
像是……瓦片被踩碎的声音。
“糟了。”文若卿脸色一变,“他们在屋顶上布置了人。”
话音未落,一串银针破窗而入,钉在书架上,发出“叮当”脆响。
“快撤!”公输衍大喊。
几人迅速从侧门逃出,沿着狭窄的通道往出口奔去。身后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就在他们即将冲出地道时,一道黑影挡在前方。
那人一身红纱,脚下银铃清脆,脸上挂着令人胆寒的笑容。
苏九娘。
“几位辛苦了。”她轻笑,“不过,这些东西嘛……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萧玉昭握紧匕首,冷声道:“你想拦我?”
“不是想。”苏九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是必须。”
她身形一闪,手中已多了一柄短刀,直取萧玉昭咽喉。
电光火石之间,萧玉昭侧身避让,同时抬手格挡。两人瞬间交手数招,刀光剑影交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杀气。
文若卿趁机将卷宗塞进怀中,拉住公输衍的手臂:“快走!”
“等等!”萧玉昭突然喊住他们,“别走!”
她一边与苏九娘缠斗,一边大喊:“我知道你不是真心效忠太妃!你是为了你弟弟才留在这儿的,对不对?”
苏九娘的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动摇。
“你弟弟现在还在宫中做人质,你以为太妃真的会放他走吗?”萧玉昭继续说道,“她不过是利用你罢了。只要你一天活着,她就能控制你一天。”
苏九娘的脸色变了。
“你若是不信,可以回去问问她。”萧玉昭步步紧逼,“问问她,是否已经给你的弟弟下了毒。”
苏九娘的刀锋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钟响。
“时辰到了。”萧玉昭冷冷一笑,“该走了。”
她猛地一脚踢开苏九娘,转身就跑。
几人一路狂奔,终于冲出地道口,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宫中,萧玉昭立刻召集林嬷嬷,将收集到的所有证据摆在桌上。
“这些,足够了吗?”她问。
林嬷嬷仔细看完,良久才点头:“够了。但你要想好,一旦呈上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萧玉昭望着窗外漆黑的天幕,眼神如炬。
“我已经想好了。”
她拿起那封奏折,轻轻抚摸着父亲的笔迹,仿佛听到了他在耳边低语:
“不负万民,不负家国。”
第二天清晨,她带着证据走进御书房。
皇帝李昭睿正在批阅奏章,见她进来,眉头微蹙。
“有何事?”
萧玉昭没有说话,只是将证据放在案头。
“看看吧。”她说。
皇帝翻开第一份卷宗,脸色逐渐阴沉。
“你从哪儿得到的?”他问。
“宫中自有明眼人。”萧玉昭淡淡道。
皇帝沉默许久,终于开口:“你说得太妃……她竟敢如此?”
“她不止如此。”萧玉昭盯着他,“她还在和北戎暗通款曲,意图颠覆大周。”
皇帝的手指微微颤抖,摩挲着手中的断玉簪。
“朕……该如何处置?”他问。
萧玉昭轻声道:“陛下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皇帝抬起头,目光复杂。
这时,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小太监跌跌撞撞地冲进来,跪地禀报:“启禀陛下,太妃……太妃她……”
“她怎么了?”皇帝猛地起身。
小太监喘着气,说出一句话:
“太妃自缢身亡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