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别浪啊,我的哥 > 第十八章 好歹送出去三样
换源:


       自从智瑶那一番突击检查、差点把他的小院翻个底朝天之后,智宵的小日子就过得有点提心吊胆。虽然明面上,他依旧是那个被禁足在家、埋头抄书的乖弟弟,但暗地里,鲁老丈那边打造“秘密武器”的工作,却是在悄然加速。

“后天!后天纳征的队伍就要出发了!”智宵焦躁地在书房里踱步,活像热锅上的蚂蚁,“鲁老丈那边到底行不行啊?这时间也太紧了!万一搞砸了,我拿什么去给我哥交差?”

他现在是真有点急了。那套凝聚了他“跨时代智慧”的礼物,不仅关乎他未来婚后生活能不能舒服点,更成了他跟便宜老哥智瑶暗中较劲的一个焦点。要是东西拿不出来,或者做得太糙被智瑶直接毙了,那他这脸可就丢大发了,以后在他哥面前更是抬不起头。

阿旁也是急得团团转,一天往鲁山那边跑了好几趟,每次回来都带回差不多的消息:“鲁老丈说了,他和徒弟们正不眠不休地赶工呢!那改良的笔杆、砚台、带阅读架的书箱都好说,已经差不多成型了,保证精巧!就是那个……那个‘聚光灯’,有点麻烦,铜镜的弧度和罩子的透气孔,还在反复调试,怕……怕效果不尽如人意……”

“效果差点没关系,样子得做出来!”智宵咬牙,“告诉鲁老丈,其他东西务必保证精良,那个灯……就算聚光效果一般,烟大点,也得给我弄利索了!至少得让我哥看着像那么回事,别让人家觉得咱智家连个灯都做不好!”

他心里清楚,智瑶未必真懂这里面的门道,只要东西看起来不像奇技淫巧,实用性又勉强说得过去,多半也就不会深究。关键是,得有东西交差,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在敷衍了事!

就在主仆二人急得火上房的时候,鲁山那边总算在第二天傍晚,派了个最机灵的小徒弟,趁着夜色掩护,偷偷摸摸地把一套崭新的“家伙事儿”给送了过来。

东西用厚布裹着,分量还不轻。智宵迫不及待地打开,仔细查看起来。

不得不说,鲁老丈的手艺确实是顶尖的!

那几支改良的毛笔,笔杆中段果然用处理过的、极其柔软细腻的小羊皮包裹着,握在手里温润舒适,一点也不硌手。笔头选用的也是上好的狼毫,挺拔有力,一看就是上品。

那方带盖砚台,用的是一块色泽温润的上好青石,打磨得光滑如镜。砚台一侧果然开了个小巧的凹槽用来储水调墨,还配了个严丝合缝的木盖,盖上后能有效防止墨汁干涸和灰尘落入。设计简洁,却处处透着实用。

那个多功能书箱更是精巧!大小适中,刚好能放下十几卷竹简和这套文房。箱体用的是上好的楠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最妙的是那个箱盖,内部果然加了几个巧妙的卡槽和支撑杆,打开后可以轻松翻起,形成一个倾斜的阅读架,而且角度还可以分三档调节!稳固又不失灵活。

“好!好东西啊!”智宵看得眼睛发亮,爱不释手。这玩意儿,别说送人了,他自己都想立刻留下一套用!这才是穿越者的生活品质嘛!

最后,是那个“聚光灯”。造型嘛……确实有点古怪。底座是个稳固的青铜灯盏,比普通的油灯要深一些,做工倒是很精细。灯盏后面,嵌着几面巴掌大小、打磨得锃亮但弧度不太统一的铜镜,反射面处理得还行,但细看之下,能发现几处不太平整的地方。灯盏上方,则罩着一个陶制的、开了几个小孔的圆锥形罩子,看起来有些笨拙。

智宵让阿旁点上油灯,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嗯……效果嘛……聊胜于无吧。

铜镜的反光确实有,但因为弧度和角度的问题,光线聚焦得不太好,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晃眼的光斑。那个陶罩倒是能挡住一些油烟向上飘,但聚拢光线的效果一般,而且因为通风孔开得有些随意,火焰偶尔还会跳动一下。

“鲁老丈尽力了。”智宵心里叹了口气,面上还是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至少样子唬人!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高科技了!”

他心里盘算着,这灯的实用性确实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那个反光镜面,要是能换成玻璃……呸呸,想远了。不过,用来当个新奇玩意儿送出去,应该……勉强够格吧?

“快快快!把这些东西都仔细包好!”智宵兴奋地搓着手,“明天一早,我就带着去给我那好哥哥过目!让他开开眼!”

他有七八分信心,这套东西,尤其是前面三样,实用性摆在那里,就算是智瑶那老古板,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第二天一早,智宵特意换了一身相对正式的衣服,深吸了好几口气给自己打气,然后才让阿旁捧着那套精心包装好的礼物,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了智瑶的书房外求见。

通报之后,等了好一会儿,才被允许入内。

智瑶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表情,坐在书案后批阅着竹简,头也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示意他有屁快放,别耽误他处理正事。

“阿兄!”智宵脸上努力堆起最真诚、最狗腿的笑容,示意阿旁将东西呈上,“您看,这是弟弟……呃……苦思冥想,蒙鲁师傅妙手,精心打造的一点小小心意,准备……准备随纳征之礼,一并送与祁家三娘子,以表……以表敬意。特……特来请阿兄过目、斧正!”

智瑶这才抬起眼皮,目光在那几个包裹上扫过,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怀疑和审视:“哦?你倒还真弄出来了?”

“打开。”他言简意赅。

智宵连忙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将改良毛笔、带盖砚台、多功能书箱和那个造型奇特的聚光灯一一展示在智瑶面前。

“阿兄您看这笔,握持之处以软皮包裹,久书不致指痛手僵,可更专注于文字。”

“此砚带盖,可防尘保湿,墨汁不易干涸,亦可免反复研磨之劳。”

“此书箱,开盖便可为阅读之架,角度可调,方便阅览简牍,于颈椎有益,更能凝神静思……”

“至于此灯盏……”他指着那个聚光灯,硬着头皮开始吹,“乃是效仿古籍所载聚光之法,以铜镜反射,陶罩聚气,期能令灯火稍明,烟气稍减,或可……稍助夜读之便……”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智瑶的脸色。

智瑶拿起那支皮质握柄的毛笔掂量了一下,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似乎对这种软绵绵的手感不太感冒,但也没说什么。又看了看带盖砚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其便利性。当他打开书箱,试了试那个可调节的阅读架时,眼神里闪过一丝异色,似乎觉得这个设计确实有点意思。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聚光灯”上,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拿起灯盏,仔细看了看后面的铜镜和上面的陶罩,甚至伸手感受了一下铜镜的反射效果。

“此灯……”智瑶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智宵,“想法尚可,然则……工艺粗陋,徒有其表!”

来了!果然要挑刺!智宵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硬着头皮道:“呃……鲁师傅也是初次尝试,手艺难免……”

“非是手艺问题!”智瑶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评判,“其一,这几面铜镜弧度不一,反光散乱,非但不能聚光,反而可能晃眼,于目力有害无益!其二,这陶罩虽能稍敛烟气,然则密不透风,恐碍灯火燃烧,且易积热,若是不慎,反有走水之危!其三,造型过于奇特,不合灯盏古制,难登大雅之堂!”

一番话说得智宵哑口无言。靠!眼光还挺毒!这灯的缺点,还真被他看出来不少!

“此物,不可送。”智瑶直接下了定论。

智宵心里一沉,刚想争辩,却听智瑶话锋一转:

“不过……”他拿起那支改良毛笔和带盖砚台,又指了指那个多功能书箱,“这三样,虽也取巧,倒尚算实用。笔适于久书,砚便于存墨,书箱亦方便阅览。罢了,便算你……为祁氏女用了几分心思。”

嗯?!智宵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通过了?前面三样居然通过了?!

“那……阿兄的意思是……”他试探性地问道,心脏砰砰直跳。

“这三样,”智瑶将笔、砚、书箱推到一边,语气依旧没什么温度,“可随纳征之礼一并送去。但仅此而已!下不为例!”

他顿了顿,又用那双锐利的眼睛盯着智宵,警告道:“莫要以为,弄出些小玩意儿便算本事!智氏子孙,当以经世济国为念!你的‘书’‘数’功课,若再无长进,休怪我罚得更重!”

“是是是!弟弟明白!弟弟一定勤勉用功!”智宵此刻哪里还顾得上后面的威胁?心里已经被“礼物过关”的喜悦填满了!虽然最得意的聚光灯被毙了,但能送出去三样,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简直是……阶段性的伟大胜利啊!

“滚吧。”智瑶似乎懒得再看他那副喜形于色的样子,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喏!弟弟告退!多谢阿兄指点!”智宵连忙捡起那三样被“钦点”的礼物,如获至宝地抱在怀里,躬身行礼后,脚步轻快地退出了书房,连走路都感觉带风!

“阿旁!”他一回到自己的小院,就再也按捺不住兴奋,对着同样喜气洋洋的阿旁道,“赶紧!把这三件宝贝送去负责纳征礼单的管事那里!就说……就说是我的一点私礼,大公子……嗯,看过了,觉得尚可!”

阿旁连忙应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三样东西,一溜烟跑了出去,生怕晚了纳征队伍就出发了。

智宵站在院子里,看着阿旁远去的背影,又抬头望了望天,感觉今天的阳光都格外明媚。虽然最得意的聚光灯没送成,让他心里有那么一丢丢的小遗憾,但笔、砚、书箱能顺利通关,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

“嘿嘿……”他忍不住又搓了搓手,想象着祁薇收到这些礼物时的情景。冰山才女?毒舌学霸?再厉害,也得用笔写字,用砚磨墨,用书箱看书吧?用了咱这经过改良的宝贝,还能不念咱点好?

“搞定!至少第一步是迈出去了!”智宵得意地打了个响指,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他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心情愉悦地踱回书房,准备……嗯,继续他那“枯燥”的抄书大业。不过,今天的心情不一样了,连带着看那些弯弯绕绕的古文字,似乎都顺眼了不少。

说不定,等祁三娘收到礼物,一高兴,以后嫁过来就能对我网开一面,让我继续舒舒服服地当我的咸鱼呢?

美滋滋!

至于那个被毙掉的聚光灯……

智宵摸了摸下巴,眼珠一转。

不能送给未来媳妇儿,不代表……不能自己用啊!嘿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