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红楼之文豪崛起 > 第九章 贾瑞和贾芸
换源:


       时光匆匆,射雕第三集和第四集张煊已经抄录完成,雕版也快刻版完成,但张煊没急着往外放。

报纸的射雕加快进程,等前两集连载完了,第三集再放慢速度连载。

然后推书出来。

当然广告也是必定打上。

那些忍不住的就赶紧来买全本。

书卖的差不多了,然后报纸再放快速度,提前放一部份第五集内容,促进报纸的订阅量。

主打就是一个几百年的商业运作结晶。

咱穿越了,没系统。

凭一块表当本钱,保守预计,一年内赚它十万两甚至更多。

等于贾家宁国府和荣国府加起来好几年的收入,不算太过份吧?

几年内,成为红楼世界的大文豪兼报业新闻集团的所有人,就象后世那个什么多克一样,不过份吧?

报纸这一块,现在不显山不露水的。

但将来必定是利润大头。

还不光是京师。

将来必定要铺到开封,金陵等大城市。

反正这时代新闻时效性不必太强。

隔三五天一次发售,在外地发生时,把民生版块换成全国版,大差不差就行。

坊间新闻这一块,可以在各大城市雇一些市井中人,定期采集。

张煊的一个原则是不语志怪,子不语怪力乱神,坊间趣谈,一定要狗血,要香艳,要奇特!

……

“呃……”

“东主的话,令小可耳目一新。”

“力求真实,绝不编造?小可倒是认同东主的要求。”

“要香艳,要奇特……东主,这样会不会有些有辱斯文?”

眼前是五个书生,有两个还有秀才功名。

不愧是京师啊。

找不到活的秀才一抓一大把。

张煊这里毕竟是书局,对读书人来说这份工作并不有辱身份。

面子上遮掩的过去。

书局招收编辑的消息一放开,前后来了好几十号人。

眼前这五位,也是张煊两次面试之后决定留下来的人手。

说来也是有趣。

贾家的人就是来了俩。

叔辈的贾瑞,侄辈的贾芸。

贾瑞是对坊间花边新闻感兴趣,所以一听说招这个版块的编辑,就是趋之若鹜的来了。

贾芸就是对看书有兴趣,另外也就是为了赚钱。

另外三个,张煊打听过,多少也是和京城权门沾点边。

张煊仔细想想就觉得不奇怪了。

读书在这个时代是高成本行为。

在京师这种地方,读书的成本更是高到杜绝了绝大多数寒门子弟。

读书人中,除了外来的为官的,求学的,经商的除外。

京城本地的读书人,出身各世家大族的旁枝子弟很多,并不奇怪。

最后一句疑问,也是贾芸问的。

张煊笑道:“贾芸小哥儿问的也是,我辈读书人就算不能做大官,也是想着报国济民?但小哥要记得,真实就是一种力量,只要真实,也同样能教化人心。比如那些香艳绯闻,多半会有惨重后果。赌近偷,奸近杀啊!到时候,贾芸小哥你写写按语,警惕来者,未尝不是教化万民呢?若有人想赌,想着勾搭别人家的娘子,一看报道就翻然悔悟,这就是我们报纸的教化之功了!”

在场的几个,哪怕是钱伦和李时两个秀才,都是被张煊忽悠住了。

何况贾芸这半大小子?

眼眸中顿时生出敬佩之意。

东主确实是胸怀丘壑啊。

“至于诸位的报酬……”张煊笑着道:“五位编辑,贾瑞和陈康负责采访和收集。钱秀才和李秀才负责主编主笔,写评价按语。贾芸小哥儿,你年龄最小,主要负责校对就好了。两位秀才,月俸五两银,其余三位,月俸三两银,若将来报纸效益好,总会再给分红。”

这个俸禄,比想象中的高,五人都面露满意之色。

京师的秀才收入,比外省的要高一些。

机会也多。

但其实也就那几样。

当掮客,当讼师,或是做清客。

贾府贾政身边就养着不少清客,可比养小妾费钱多了。

要么就是到大户族学任教。

但大户族学待遇好,可要求也高啊。

最少得是个小名士。

很多秀才是不够格到大家族任教,只能到小门小户暂且栖身。

贾雨村落魄时,就曾到林府任私塾老师。

一般来说,小家族的老师,一年十几两到二十多两不等。

大家族的族学老师,可能就是五六十两不等。

若是贵族族学,一年百两也有可能。

只是这种机会,眼前这几位是肯定没指望的。

月俸五两,一年六十,已经等于是大家族族学的老师了,这个收入,最少是他们此前的一倍有余。

至于贾瑞,贾芸两人,此前收入为零。

家族分的钱粮,一年也就十来两银,饿不死就行。

现在一年也赚近四十两了,远超家族分的钱粮,对贾瑞和贾芸,都是大喜事。

张煊留下这两个,也是心里觉得有趣。

贾瑞吧,长相不错,学问其实也扎实,毕竟能给贾代儒当助教,基本功还是有的。

就是有点猥琐下流感。

贾芸是好孩子,本性好,为人孝顺,有担当,有责任感,做事也仔细。

张煊就是觉得,自己既然是穿的红楼世界,避免不了和红楼中人打交道。

提前认识和交结一些贾府的人也是好事。

要是有机会进荣国府就好了。

他对三春姐妹,林妹妹,宝姐姐,还有一大群姐姐妹妹,可是好奇的紧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