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史上第一藩王,坑你没商量 > 第二十三章找到土豆
换源:


       李元方也是无语,这个小丫头就是一个十足的管家婆啊!

他抡了抡手臂,抡了几个圈。

道“丫头,你少爷都批阅一个通宵了,不得好好的休息一下吗?你也不希望少爷变成王管家那个模样吧!黑黑的眼圈,四面环山的地中海发型”

“可是,少爷,贤王不都是闻鸡起舞的吗?”小丫头批嘴。

李元方没好气的,在小丫头的头上弹了一下,道:“你这丫头,听那个说的?贤王就非得这样吗?”

挨了一下,小丫头再次撇嘴道:“痛少爷,这又不是我说的,外面茶楼那个说书的瞎子老头说的,贤王就得勤于政事,体恤百姓,每天都要闻鸡起舞,勤勤恳恳才是一个贤王所为”

“对了,少爷,他还说你头角峥嵘,非池中之物,他日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吖的,去他的瞎子老头,改天我去把他茶馆拆了”李元方没好气道。

桑桑小丫头道:“别啊!少爷,那瞎子老头说对又没错,王管家也是如此说的”

李元方爆汗,这什么跟什么啊!贤王就非得做牛做马吗?就非得学那三国孔明吗?非得把自己累死?

学学人家司马懿,看看美女,喝喝茶,知人善任不好嘛!

“快吩咐厨房弄早餐,你少爷吃了,得去城东的郊外打猎!”李元方吩咐道。

对于这个小丫头,他也是十分的无语。

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惯着了。

“少爷整天游玩不是贤王所为!”小丫头道。

“你懂什么,本少爷那是去锻炼身体。”李元方反驳。

这时门外的侍卫却走了进来,禀报道:“大王半年前你派遣去南面的人回来了”

“什么?”李元方也吃惊不小。

半年前,一是为了解决岭南百姓粮食单一问题,二是为了寻找到磁铁石,古代又叫司南石。

李元方,不惜把自己手下最忠心的八十多名手下都派了出去。

一,是为了寻找能增加产量的农作物,比如番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作物!

二,是为了寻找磁铁石,毕竟一切的科技文明,它得有电,没电那随着自己穿越过来的电脑,那只能成为摆设。

要知道里面可是存着大量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东西了。

“他们在哪?快带我去”听到侍卫禀报,李元芳也是略带激动。

毕竟只要自己派出去的这些人,但凡只有找到上面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说是大唐当之无愧的功臣。

“禀报的人是兵部的先锋官”侍卫禀报道。

哦!

听到侍卫的回报,李元芳也明白过来。这可以说算得上是机要了,自己派出去的人,如果是回来,自然也是不可能,在岭南都城满大街的嚷嚷的。

必定是回到了,自己岭南的兵部码头。

于是也不做犹豫,让人备了马,先锋官在前面领路,一行人便,朝兵部码头而正看到约有二十余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虽身材高大,但已经饿的瘦骨嶙峋。

而这行人回到岭南,本来在激动地聊天,却见到李元方骑马赶来,立刻齐刷刷的跪下行礼,其中有一人大声道:“大王,我等幸不辱命,将大王所需的东西带回来了!”

说着,他们便递上一个包裹,和一个外壳磨得发白的木箱子。

谁知李元方并没有接过包裹,而是亲手将他们扶起来,看着他们满是风霜的脸,动容道:“你们受苦了啊!”

“卑职不苦。”

李元方问道:“我记得你们出海前共八十人,如今只剩下你们二十多人了?”

“是。”那人话语有些低落,道:“葬身鱼腹十人,染病身亡二十人,到了南面大王说的马来群岛后,被岛上土著袭击而死十余人,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倭人,手下不幸战死数十人……”

“可恶的鬼子,”李元芳恨恨道。

这倭人真的是在什么时候都是华夏的敌人啊。

“你们都是岭南的功臣,岭南会记住你们的。”李元方看着衣衫褴褛的一行人,突然觉得风沙有点大,揉了揉眼睛,泪水便落了下来。

那汉子咧嘴一笑:“尽王事足矣!”

这时又有人说道:“大王,我们在去马来群的路上,遇到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说的话听不懂,但是看他们的行程,应该也是去倭国的。”

李元方点头。

这个时期的欧洲,有罗马帝国,有西班牙,也有佛朗机,文艺复兴刚露出苗头,奴棣社会正向封建帝国主义过渡。

但这一世,有自己在,李元方敢保证,大唐帝国绝对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你们好好歇息。”李元芳拍了拍他们肩膀,对身后的二狗吩咐道:“日后,要将他们好好安置,所有人都升爵,还有赏赐,一个也不能少。”

“至于那些丧命的勇士。”李元方话语一顿,坚定道:“照顾好他们的家人,每月由朝廷发放粟米,在农忙时,要派人帮他们家人耕地、播种。”

“是。”二狗激动的应下。

当兵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那些汉子闻言,又要跪下谢恩。

李元方连忙扶着,没有让他们跪下,郑重道:“该是我代表岭南百姓向你们谢恩,有了这个东西,咱们岭南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等将他们送走后,李元方才打开那个包裹,看到里面有几十个土豆被泥巴包裹着,有些上面还长了小芽。

虽然长相不好看,叶子发蔫了,但确实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土豆。

“大王,这东西真有这么神奇?”二狗挠头,看着这丑不拉几的东西,忍不住问道。

“那当然!”李元方笑道:“这东西虽然平平无奇,但是可以做粮食、做面、做菜,更重要的是,这玩意亩产数千斤,见过这么高产的粮食没?”

“亩产数千斤?”二狗当即虎躯一震,脑瓜子嗡嗡嗡作响。

亩产数千斤……

他有点不相信。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粟米、小麦每亩地也就产一百多斤。

现在有一种作物能够亩产一千多斤,整整翻了十倍啊。

二狗这货当即不淡定了。

“不仅如此啊,这玩意还适合贫瘠的土地,也不用精心打理。可以把它磨成粉末做成面条,还可以把它的果实切片晒干,随便保存个两三年年都不成问题”

李二狗又仔细看了看,那石头疙瘩一样的果实上长着青黄色嫩芽,蔫了吧唧的,怎么看都是平平无奇的样子。

就这,亩产千斤?储存三年?

李二狗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很明显,他对此持怀疑态度。

“大王,你是不是被人骗了?”

“放屁,本王英明神武、无所不知,向来只有本王骗别人的份,骗本王的人还没生出来呢!”李元方当即就急了。

李二狗又问道:“那大王又怎么知道这东西如此神奇的?”

“呃,本王从小就博览群书,这玩意从书上看到的。”

“那书呢?”

“被本王烧了。”李元芳道。

心里却嘀咕,我总不能说是我在电脑上看到的吧!我还是个穿越的。

二狗嘴角一抽,又拿着那石头疙瘩一样的土豆,琢磨了好一会儿,问道:“大王,这玩意……土豆种多久一熟?”

“慢则四月,快则两月。”

“什么?两个月?”李二狗差点惊掉下巴,这玩意熟的这么快,早熟啊!

要知道他也是农户出身,也知道平常作物的生长周期。听到李元方如此说,也是一惊

“这玩意得看品种,有的早熟,有的晚熟,还有的结出来紫色果实,还有的结出来白果实,不能一概而论,还有,这也和地质有关。”

想到这里,李元方突然觉得,得找点熟悉农业的人才,再划出一块试验田,专门搞农作物实验,最好能多搞出来几种品种。

自己这岭南人才还是太少了啊!

“二狗,去城外找块地,把这些土豆种上。”李元方立刻吩咐道。

“大王,如今已经是深秋了,这玩意种上后能过冬吗?”李二狗不自信的问道。

“不能。”

“那大王为何把这土豆种上?”

李元方摸了摸下巴,苦口婆心的问道:“二狗啊,你觉得本王好不容易造出来玻璃,是干什么用的?”

“为了好看,还有坑外地客商的钱,少爷”

“放屁,在你眼中,本王就是这种庸俗之人?”

“就是为了坑外来的客商?”李二狗又道。

李元方斜撇了他一眼,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二狗啊,本王一直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哪像你这么猥琐,只想着用玻璃坑外面的客商。”

“我告诉你啊,这玻璃还有个大用处,就是在冬天也能培育蔬菜瓜果!”

“真的假的?”二狗疑惑,他记得大王在研究玻璃的时候,就是为了搞那些精美的器具,后来顺便坑外地没见识的客商。

当时他还劝过大王,不能搞这么华而不实的东西,结果被大王给训斥了。

“当然是真的,本王一向深谋远虑,岂是你这种凡夫俗子能懂的?我告诉你啊,用这玻璃搭成一个棚子,通过阳光折射,棚子里的温度能迅速上升,就算在寒冷的冬季,里面也是像夏天一样暖和。”

然后爱吹牛逼的李元方开始胡扯,什么光合作用啊,什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啊……

对此,李二狗早就见怪不怪,附和道:“对对对,大王说得对。”

“大王之聪慧,堪比尧舜禹!”

一旁的侍卫实在看不下去这一对君臣了,提醒道:“大王,我们岭南城的东面有一处温泉,温泉附近有数十亩地,土质疏松肥沃,最适合种植庄稼。”

“好,二狗,拿着这些土豆,咱们去城东一趟。”李元方当即吩咐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