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等他说什么,外面传来了毛骧的声音:“太子殿下,胡惟庸案的卷宗拿来了,您看是现在看还是?”
其实毛骧来的倒是挺早,关键是听见屋里的惨叫声,他不敢露面啊,怕把自己牵连进去可没有好果子吃。
“拿进来吧。”朱标整理了下仪容说到。
朱雄英强忍着疼痛和朱标一起看着眼前厚厚的一摞卷宗,要知道,现在胡惟庸案刚刚爆发不到一个月,却已经牵连大小官员52人。
2人花了好一会才把卷宗看完,抬头看了看时辰,发现已经快过了申时,朱标站了起来伸个懒腰,对朱雄英说:“好了,明天再商量如何处理这些人吧,现在该回去了。”
朱雄英却趁着他说话的时间已经走到了门口,回头说到:“晚上我不回去了,我去找奶奶睡。”
说罢,便急匆匆的向外跑去,本来今天朱雄英是说好的要去东宫休息的,但是现在他是不想再看到朱标了,下次谁要是再说朱标仁慈,朱雄英是坚决反对,也不看看把朱雄英打成什么样了。
坤宁宫,朱元璋正在和马皇后聊着天,突然外面有人带着哭腔喊到:“奶奶,你给我做主啊,有人打我啊,好疼啊。”
边说边哭着跑进坤宁宫,可惜的是小脸上毫无泪珠的模样告诉了朱元璋和马皇后怎么回事。
开始还被吓了一跳而站起来的朱元璋见状,又坐了下来。
马皇后起来拉起朱雄英的小手,问到:“谁打了我家宝贝啊?告诉奶奶,奶奶给你做主。”
“你儿子,你大儿子说不过我,便动手打人,屁股可疼了。爷爷,你要给我做主啊。”朱雄英是越哭越惨。
看着朱雄英在那里卖力的表演,朱元璋内心是笑开了花,对着外面喊道:“来人呐,给咱把太子叫过来。”
很快,朱标便赶了过来,看见坐在马皇后旁边的朱雄英,立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由得气得牙痒痒。
而后爷孙3人又商量了下关于明天早朝的事情,朱标这才返回东宫去了。
次日寅时,又到了上朝的时间,一众上朝的大臣皆是哭丧着脸,更有甚者已经提前写好了遗书,以防无法平安归来。
此时的永昌侯蓝玉也是有点郁闷的来到奉天殿,此时捕鱼儿海战役还没有爆发,因此蓝玉只是被封为永昌侯,蓝玉与胡惟庸同为淮西人,故此相交甚密,私下关系不错。
以现在朱元璋对胡惟庸案的情况来看,蓝玉多半也是要下狱的,因此蓝玉心中在想要不要一会下朝后找太子朱标打探打探口风,毕竟,他是太子妃的亲舅舅,这也是他唯一的生存之法。
远远的看见奉天殿,就看到一群人围在奉天殿门口,并未像往常一样列队准备觐见皇上,不由得也向人堆凑去。
走进人群,蓝玉是大吃一惊,只因他在人群中发现了跪着的太子朱标,这下蓝玉不淡定了,把自己和胡惟庸的事情抛之脑后,挤进人堆想把朱标拉起来。
然而不等蓝玉动手,朱标便说道:“诸君不必再劝,今日如父皇不赦免宋先生,孤便在此长跪不起。”
刘三吴看见蓝玉来了,就像看见救星一样,对着蓝玉解释道:“太子殿下知道了宋濂先生受胡惟庸案牵连,导致皇上要灭宋先生九族,昨天下朝后就与陛下大吵一架,但陛下仍要杀宋先生九族,因此昨天晚上太子殿下便在殿前长跪不起,希望陛下改变主意。”
蓝玉听了刘三吴的话,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心中感动不已,心想朱标既然肯因宋濂而与朱元璋硬磕,那就算自己牵连进胡惟庸案也只要这次朱元璋放了宋濂,那想来自己也不会受到牵连。
想到这里,蓝玉赶紧挤到朱标身前,两腿一弯就准备下跪,却被旁边一人硬生生拖住了身体。
蓝玉顿时怒火中烧,扭头就准备来上几句国粹,结果发现竟是徐达拦住了他。说道:“我等不可跟着太子一样,如果我们跟太子一样下跪,岂不成了逼宫嘛。”
蓝玉是天不怕地不怕,这个不服那个不鸟的,但是有3个人可以管住蓝玉,一是朱元璋,二是他姐夫常遇春,最后一个就是眼前的徐达。
听了徐达的解释,他才冷静下来,怪不得这么多人却不见一个与朱标同跪。
明白归明白,但他还是有点不舒服,毕竟朱标即是太子又是他的外甥女婿。
“那咋办?难道就这样看着,这事可咋整?”蓝玉急得原地打转。
“只能等上朝了,看看皇上能不能回心转意。”徐达也是无奈的说道。
很快,便到了上朝的时间,随着太监的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声后。
吏部尚书偰斯就出列拱手道:“起奏陛下,陈偰斯请求陛下赦宋濂无罪,陈敢担保宋濂与胡惟庸决无关系。”
偰斯是刚刚担任吏部尚书,但年事已高,故而不怕朱元璋迁怒于他。
“宋濂之事,休得多言,咱自有主意,再敢多言,同罪论处。”朱元璋怒气冲冲的说。
一时间,朝堂之上无人再敢多说什么,众大臣随意奏报一些事情后便草草结束早朝。
早朝上,众大臣与朱元璋将所提之事商议完毕,太监正准备宣布退朝。
突然,一直守在外面的毛骧快步走到殿内,对着朱元璋行礼道:“皇上,太子殿下有事启奏,让臣来向陛下请示。”
朱元璋一脸不耐烦的说:“告诉他,如果还是宋濂的事,就别开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说是事关国家教育大业,恳求皇上务必接见。”毛骧回到。
朱元璋沉思一会,摆摆手,随行太监立马开口道:“宣太子觐见。”
朱标听到太监的声音传来后,缓缓站起身来,却不想跪的时间太长而差点一个趔趄摔倒,稳了稳身子,朱标便缓步向内走去。
与朱元璋行礼后,朱元璋拿着他的玉如意淡淡的开口道:“太子啊,咱听说你有关系到国家教育大业的事要启奏?说说吧。”
“启禀父皇,儿臣之前在教导雄英学习时,深感他学习速度太慢,因此儿臣与老师以及雄英一起研发了一个能够帮助孩童学习的汉语拼音,将大大加快孩子们的学习速度。”朱标缓缓的对着朱元璋说。
“只是因为汉语拼音一直未能完成,故一直未敢向父皇秉明。”朱标缓了口气接着说。
“这个便是汉语拼音的一部分,请父皇过目。”说完,朱标便从袖口里拿出了一份奏折。
太监立马将奏折接过来寄给朱元璋,朱元璋拿到奏折后,先是抬眼凑了太子一眼,接着打开了奏折。
朱元璋不紧不慢的看着奏折,殿内的大臣们心情是越来越紧张,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奏折有可能就是宋濂的生死簿了。
看着奏折的朱元璋时而皱眉,时而欣喜,终于,朱元璋合上了奏折,同时也闭上了双眼。
突然,朱元璋猛的睁开了眼镜,问道:“太子,此汉语拼音你可能带人研究出来?”
“父皇,儿臣不敢保证,但儿臣愿意倾尽全力去做。”朱标赶紧回复到。
沉思良久,朱元璋接着又对毛骧说道。
“毛骧,你带人亲自审核下宋濂,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参与胡惟庸造反,参与进去多少,尽快告诉咱。”
众人闻听此言,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既然让毛骧再查案件,那么说明对宋濂的定罪定会不一样,不然也不会让毛骧再查案件,这样宋濂被放出来是迟早的事,只是不知他的家人会如何。
今日早朝比任何时候都要快一些,早朝结束后,众大臣鱼贯而出之事,出了大殿后毛骧带人拦住了御史大夫陈宁等人,叫来锦衣卫直接带走几人。
一时之间,众人这才明白,胡惟庸案还在爆发,牵连着还在继续,这下,众大臣又是变得忧心忡忡起来,生怕那天被锦衣卫带走。
朱雄英上完早课,便跟着小太监一起来找朱元璋,因为朱标小时候,朱元璋正在外作战,朱元璋未能陪伴朱标的童年,等朱雄英出生后,朱元璋便把对朱标童年的爱以及隔辈亲一起累加到朱雄英身上。
在朱雄英稍大一点,便从太子手里把朱雄英抢来照顾,朱雄英晚上也是跟马皇后睡在坤宁宫内,太子妃平时要见儿子也只能是到坤宁宫去。
每日吃饭必是一起,每天在忙完国事后,必然与朱雄英玩乐一会。
说起来,朱元璋是真的节约,因大明刚刚立国,民生凋敝,因此朱元璋便以身作则每日只吃2顿饭,搞得朱雄英刚开始是极不习惯。
当朱雄英跟着太太监找到朱元璋时,朱元璋正在跟朱标说着:“标儿,宋濂咱是可以放了,但是你说宋璲和宋慎你跟大孙咋处理啊?”
“当然一起放了啊。”朱标不假思索的回复。
此时大名的刑法中一般为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即所谓正刑,其它如律例内的杂犯、斩、绞、迁徙、充军、枷号、刺字、论赎、凌迟、枭首、戮尸等,并不像现代这样有判罚几年之说。而不像后世那样,判处几年有期徒刑。
“不行。”朱元璋还未说话,外面传来了朱雄英的声音。
接着就看见朱雄英步入了大殿内。“爷爷,别忘了咱们还有一个计划呢,宋璲和宋慎两个当个老师完全是够了。”
“好,就按大孙的意思办。”朱元璋一锤定音的说。
朱标在旁边是听的迷迷糊糊,毕竟他是不知道昨天朱雄英给朱元璋说的关于学校的事情。朱雄英看着迷糊的朱标,也是上前赶紧解释起来。
当天下午,宫里传来消息,经锦衣卫查明,宋濂并未参与胡惟庸案,但宋濂二儿子宋璲与长孙宋慎暂继续扣押,需要进一步审讯。
同时命太子朱标为朱标,宋濂,皇长孙朱雄英为副主编,负责研究并编写汉语拼音,大明字典,大明成语字典等工作,一应缺少人员又太子负责调配。
当对宋濂的谕旨下发的同时,朱雄英的大脑里想起了一个久违的电子音“恭喜宿主改变宋濂命运,同时细微的改变大明历史,系统开启,本系统为超级百度系统。该系统采用宿主原世界百度界面,宿主可以用系统搜索前世所有明星,科技,历史等等。”
“另外检测到宿主这个身体只能活到8岁,故对宿主免费改造身体,使宿主在8岁时平安度过。”
听到脑海中的声音,朱雄英激动不已,因为作为穿越主角的他的最大外挂来了。
接着朱雄英便在系统上开始操作起来,百度是前世大学生都会的工具,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在搜索界面上输入“朱元璋”,很快出来一行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的朱雄英眼前一亮。
要说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多大信心使明朝变得更加强大,毕竟他只能利用自己脑海里的有限的记忆去改变大明,但是现在,他又信心使得大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了系统之后,朱雄英立马想到制酒,精盐等等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做出来不难,难的是如何销售,因为在明朝,朱元璋对商人是极为痛恨的,在他看来无商不奸。
士农工商,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关于商人的地位,商人在明朝是商籍,且商人及其后裔不得参加科举,商人不得穿丝绸。
朱元璋之所以痛恨商人一是因为当时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需要耕种的土地很多,而商人是不事生产的;而是朱元璋小时候就被灌输一种概念,无奸不商,且商人赚的钱都是普通百姓的,而朱元璋又特别亲民;三是宋朝是鼓励商业的,但是在历史上一直是弱宋,因此朱元璋认为行商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
而朱雄英生产了这些东西后,势必要进行贩卖,赚钱,因此如何让朱元璋同意就是他比较头疼的事情了。
这时,朱雄英突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在脑海中问道“系统,为何之前救下常氏的事情不算改变历史,只是救下宋濂却算。”
要知道,常氏是大明的太子妃,如果常氏不死,就算朱标死了,大明的二代皇帝也不会是朱允炆,而是朱雄英的弟弟朱允熥。
而宋濂仅仅是一大儒,对大明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因此朱雄英是相当的疑惑。
“救下常氏,确实是改变了历史,但是还不够,而救下宋濂,却不单单是救下宋濂,实际上是救下了与胡惟庸案有牵连的诸多人,加上常氏,对历史的影响足够大,因此才会激活系统。”熟悉的电子音向朱雄英解释道。
朱雄英这才明白,接着就继续想着如何让朱元璋同意提高商人地位的事情,而午饭就在朱雄英的沉思中结束,吃完饭朱元璋会稍微休息一会,下午接着工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