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重生朱高燨,打造万国之邦 > 第八章 乌兹钢锭,当世至强锻造材料
换源:


       许久。

朱棣方能平下心中的狂喜。

有了这笔巨额银两,对于未来的成事可谓是跨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用多久。”

“马和将会把银两运输回到北平王城。”

“但是为了不引起皇爷爷的注意,这些银两将会分批抵达,借拓展商行之名抵达北平。”

诸多事宜。

朱高燨安排的妥妥当当。

永乐商行的一举一动,必定会受到朝廷锦衣卫监视,所以这笔银两想要拿到自己手中,就得借其他的法子方可才行。

对于王府目前的财政情况,完全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倒不用担心银两短缺的问题。

“甚好。”

对于朱高燨的安排,朱棣感到甚是满意。

随即将手中的信件往烛火一点,将这一切销毁得一干二净。

这种至关重要的事情。

可不能够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燕王府人多口杂,也不知道是否有朝廷所暗插的眼线在此。

待信件被彻底销毁,朱棣方才将那包裹严实的书籍敞开。

整本书简洁至极,连书面题字都没有。

可当他翻开书页的那一刹。

才知晓刚刚的那些银两,不过是餐前茶点罢了!

对于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帅来说,他们最为重视的无非是战马、甲胄,还有那斩杀来犯之人的兵器!

而眼前的这本书。

则是记载着有关于炼钢制器的内容。

只要依照上方的内容炼制出来的钢铁,虽与后世仍旧有着一定的差距,可放在这当下世界里,所制钢铁无人能够相比!

就凭他手中这本炼钢法,就足以给军队带来极大的提升。

“燨儿!”

“此炼钢法从何而来!”

“真乃是至宝,大明不可多得的真正至宝!”

朱棣完全沉寂到书籍当中,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颤抖了些许。

“回父亲!”

“此法是儿子偶然从一位德里苏丹(即印度)的商贾手中获得。”

“所锻造出来的钢铁,名为乌兹钢锭。”

“此钢乃是制作刀剑的顶级钢材,虽初造时存有这的缺陷,可在多位能工巧匠进一步改善后,此钢可称得上当今天下最好的钢材。”

朱高燨的话一套又一套的,亦是为自己寻了一个合适的借口。

总不能告诉自己老爹,自己从系统里得到的吧。

而且自己的这个借口可是有迹可循,根本就挑不出一丝一毫的毛病。

乌兹钢。

亦就是后世人口中的大马士革钢。

此钢本就来自于古印度,而且具有十分出色的延展性,在经过多次的折叠锻打后,钢材硬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所锻造出来的刀剑,更是带有纷繁的水纹状图案。

而且在进一步的改良锻造法以后,所炼制出来的乌兹钢更为纯净。

相距于大马士革钢的出现,还要整整提前了三百年之多。

只不过此时乌兹钢,还不能够被称为大马士革钢,朱高燨也就厚着自己的脸皮,把此钢改名成为永乐钢。

“果真?!”

朱棣眼中一凝,直视着面前的朱高燨。

“儿子何须骗您。”

“即便是大明当前最好的武器,与其根本无法比较。”

“大明的强盛毋容置疑,可天下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自然会有着我们更多不知道的东西。”

朱高燨没有丝毫的忌讳。

他的这番话,也无疑是在告诉父亲朱棣。

皇爷爷立下的海禁,同时是对大明朝的一种负担,一种心中的固步自封罢了。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只要将海上贸易、管控处理好,解除海禁只会给大明带来更多的好处。

前提是。

解除海禁就必须清除倭患。

但至少这些年肯定是行不通的了,也只能够指望父亲登基后。

“唉...”

“为父突然觉得,你的聪明不知是好还是坏了。”

“你大哥心软仁慈。”

“二哥三哥虽然也是个聪明人,但行事作风却极为的鲁莽,为父怕的还是你会招来兄长的妒忌,锋芒太露难免让人心生嫉恨。”

朱棣将手中书籍合上。

虽然不愿面对,但燕王府已经有了些许的苗头。

打心底里。

除了最为疼爱的朱高燨以外,他是更为偏爱朱高煦、朱高燧两个儿子的。

打仗戍边都是两个儿子跟随在自己身边,也让他们两个持宠而娇,对家里的大哥有着些许不满。

而且三人都是同胞兄弟。

无论朱高燨再怎般的出色,他都只是一个庶出的四子而已,地位自然与三位兄长不能够相比,也对他们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胁。

怕也只是怕。

年纪尚小的他已经展露锋芒。

待他真正长大成人,那些兄长们可就不是这般像了。

老朱家的人虽然心狠手辣,可朱棣一样会顾及到家人情谊,不想他们出现兄弟阋墙的事情。

“父亲!”

“儿子无意与兄长相争。”

“儿子只知道自己是燕王府的人,是您燕王的儿子!”

“无论出身如何。”

“无论的现在,亦或者是未来。”

“高爔都不会与三位兄长有任何争夺,只求家族关系能够和睦,只求大明百姓能够安军乐业!”

作揖躬身。

话里亦是告知朱棣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未来靖难成功,他也不会对那皇位有半分想法。

身为后世之人。

心中更向往的是自由的天空,而不是手握天下至权,却如同金丝鸟一般围困在宫墙瓦砾之中。

至于其他三位兄长。

如果自己能够充当调和剂,从而缓和兄弟间的关系,他也愿意去调和一下。

倘若不行。

那便随着历史洪流逐浪而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