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比对了一下,苏小妹就是默默回收了运转在手掌上的灵气,并尴尬的笑道:
“好了好了,快收起来吧,修仙者的力量暂时就不测试了。”
“咱俩还是继续看书吧!”
小家伙眨眨眼的看着自家娘亲,回了一声“好。”
之后,他便是听话的回收了手掌上闪耀的光芒。
……
苏小妹那甜甜的声音是再次环绕在后花园里~
“第六篇:经典之要。
如果修仙者只是想要拥有力量,那么看第五篇就足够了,但的样子无法成为正道君子。
君子一词,多数是儒门之人在使用,因此,修仙者想要成为君子似乎有点奇怪?但实际上一点都不怪。
就如出自超古代的科技时代的万国林立之后,统一后的那个全新时代,那一本比简体字的出生还要晚的《儒玉经》。
这本经典,并非超古代的封建时代之人所写,因此所用的语调都并非文言文。
甚至于因为简体字的出现,人们追求的不再是那些看上去格外具有美感的生僻字诗句,因此《儒玉经》这本经典看上去十分普通。
普通到连儒门学子都很少听说这本书,但这种情况是因为那个统一后的时代结束,如今全球又重新恢复分裂导致的文化大断层。
所以,接下来讲的跟修仙者的力量没有半点关系,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正道君子。
但如果因此而觉得没有一点用处,那么听课的人想必一定是非常急躁的,这种情况下就算成功修仙,快速膨胀的力量也会让他陷入失控,只为了体验各种特别的快感而霍乱世界。
所以,修仙者要成为的正道君子,不单单只是儒门学子的成为正道君子。
书中的开篇是一首诗,我先复述原文,然后再详细讲解。
才子未见良上司,才学滔天难惊世。
若你真是有缘人,见我才学不嫉妒。
敢把千金赠穷子,少年敢把日月换。
少年送你满城花,是花非花是新世。
自比轩辕诸葛亮,你若信我必扶持。
满天星斗少年攀,纵马长歌传六艺。
总共六句,似乎上下无法完全接连,但实际上就是上下并未接连。
如果用常规读诗句的方式来理解,那么这开篇的第一首诗就就会感觉格外可笑,因为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
然而,不理解的人,终究是自己误了自己。
其实吾年纪尚小之时接触这本书,亦是觉得不能列为经典,因为更像是一本对社会的吐槽。
可随着吾年龄逐渐上涨,修为逐渐精深,重新看过这本经典后才明白为什么经典叫做经典。
因为,开篇的诗中,才子二字,其实不是儒门所指的才子,而是才华与子女的合并缩写。
第一句的意思是说:才华如果没有知音共和,子女没有好的父母与之生活,那么就会如同打工时没有遇到好的上司一样,哪怕你的才华足以在死后扬名立万,又或是学习能力足以成为国之栋梁,也会因为没有遇上足够好的环境而被折灭。
这是为何这本经典名《儒玉经》,就像玉石一样,外表只是普通的石头,可内部却是足以惊艳世人的艳丽,也如想成为君子一般,没有经过磨去杂质,从坏的环境走向好的环境,否则一辈子都难以见到自己真正的光芒。
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是长辈,或者能够帮助到某人的人,那么请你不要随意操控对方的命运,
正如才华横溢之人,亦有一些知识盲点,如果只是抓着盲点而不断贬低对方,那么这种风气必然会受到传播,这种硬要挑出毛病的行为就会返回来伤到自己,
只有能够不以高位者的自傲姿态去操控他人命运,你们之间才能真正具有友情,爱情或亲情,否则犯了错也用借口使劲的掩盖,并且以转移话题来让其他人成为背锅之人,这无疑是让自己的友情爱情或亲情中,留下一条随时可能破裂的裂缝。
第三句的意思是说:千金一词,指的可以是钱财,也可以是尊重,
而穷子一词,指的可以经济不稳定之人,也可以是在恶劣环境中充满了自卑之人,
给予他人金钱,能够让他人为你解决你的一些麻烦,
而给予他人尊重,则能够收获一颗真心,
这就如用钱交朋友,那么你就必须得一直花钱才能够算是朋友,
这也如交朋友时能对人的癖好,不好的性格,不好又不想改的一些习惯给予尊重,那么你们双方哪怕交情不深,对方在情绪不稳定而想打人的时候就不会拿你当出气筒。
因此,金钱能够让人为我所用,但却不能让那个人的心为我所得,这就是这第三句的精髓,反过来自省也是如此的。
如果自己做事情只想着用钱去解决,而不是尊重某一行某一人某一事,那么就算勉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最后也会因为双方的心不在一起,而迅速的发生矛盾分离。
第四句的意思是说:少年一词,指的不单单是年龄上年轻的人,亦是心态年轻的人,
而送你满城花,所说的不是将手里的花送出去,而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正如后段所说的,是花非花是新世,这里的花并没有任何所谓的商业用途,也就是保留原先的意思,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反而远远胜过修辞过的教育方式。
你们会疑惑什么是原先的意思,这个也正常,其实吾一开始也不懂,但后来才明白这第四句的精髓,远远不是现有的教育体系能比的。
所谓原先的意思,指的就是最开始的儒家,
如:超古代的科技时代里,只要进入学校读过几年书,或是读了几本书就自称是儒家之人,可他们真的是吗?
不过是脸上贴金罢了。
又如:超古代的封建时代中,那些王朝都搞什么金榜题名,考取功名,这样子才算功成名就,这样子就是学子的最终目标。
结果就是一堆原本心中怀有建设社会的学子变得功利心十足,还认为这是上流社会应该有的心态,并且还拿儒家经典中的名言到没有什么见识的暴发户面前,一通炫诗,赚取名气。
殊不知最早的儒家,即孔子的教育,难道是只收那些考取了功名跟有官职的人吗?
甚至于孔子本身,难道羡慕金榜题名?然后才发扬的儒家学问的吗?
后来人早就把儒家搞得一塌糊涂,变成了一种像是王权的特有物,早就把孔子忘的一干二净。
把原先的孔子所教导的,即教人识字认理,礼仪仁义,武功文治,易经八卦,数学绘图,天文地理,给整成只要读书就算是儒家弟子,只有金榜题名才是功成名就…等偏颇的理解,导致超古代的科技时代的学校是建的再多,也没有几个新生代能够堪当大用。
因为,儒家本就不是依附皇权而出现的,而是孔子他老人家希望各国学习儒家学问后,能够减少战争,让诸国的战火能够不继续烧向百姓,可以让所有人都安居乐业。
可是有些人对孔子他老人家的解读是,为了宣扬儒家学问,从而坐上高官厚爵不得而一直碰壁。
殊不知孔子他老人家,从来都没有宣扬过只有坐上高官厚爵才算是学有所成,也从来没有宣扬过靠儒家学问大富大贵的人才算是学有所成,更没有说过金榜题名才是儒家弟子,也没有说过君子还分为伪君子跟真君子,因为伪君子本就是小人,根本称不上君子,而君子并不需要自我标榜自己是君子。
后来的儒门完全走了错误的路径,导致封建社会中,只要是学过几年书,就能自称自己是君子,而这种风气还流传到了超古代的科技时代中,导致儒家学问是越来越被人瞧不起,认为都是酸臭儒生,嘴上厉害,但手上却没有半点功夫的人。
而这种错误的风气,在超古代的统一全球时代的强力镇压下,真正的儒家这才重新走向社会,但随着那个时代的崩溃,全球各处地区重新分裂,这种错误的风气就是重新溢满了整个世界。
所以,吾今日才在这场公开课上,为诸位讲述着遥远的历史。
既是希望你们明白正道君子不是伪君子,也让你们明白真正的君子是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的,让你们拥有磨去杂质,真正见到自身光芒,从而成为真正的自己。
只有如此,修仙者才能够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会轻易的就落入利欲的大网之中。
不是说不能有私欲,也不是说不能追求利益,但正如孔子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一切都不能过量,如果完全的陷入到要不停的积累财富,或是享受常人不能享受的东西,那么很容易就会产生出自己不是正常人的想法,这时候就会跟社会开始真正脱轨。
不管财富有多么的多,还是拥有多么高的特权,如果当自己觉得自己都不是正常人了,而是在某些地方是皇帝一般的大存在,甚至觉得所有没有达到自己这个高度的都是废物,很容易就会使心态变得扭曲,哪怕只是一个拥有财富的凡人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更别说拥有超凡力量的修仙者了,一旦修仙者的心态扭曲,那么很容易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
先不论因果,报应,冥冥之中之类的东西,单单拥有力量就肆意妄为,这明显很容易就会被人轻易挑拨而胡乱造作。
这就是第五句的意思。
为什么有轩辕诸葛亮?因为轩辕黄帝有平定战乱之功,有重新统合人族的功劳,作为统治者已经是合格的了,
而诸葛亮虽然不是统治者,但他所属的位置却是跟皇权有极大关系,并且诸葛亮的谋略与忠贞都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而自比一词,并不是自大的意思,而是要以这两位作为自己品格修养的目标,
要多怀有安定动乱之心,同时也要怀有不是为了名利而行的正确心态,
安定动乱之心是指不要灭世,
因为总有一些人在社会都是恶的之外,他们也在渴望动乱结束,他们也希望世界不是那么灰暗,
他们也是跟你相同意志的人,所以要多怀有安定动乱之心,这不仅能够与同样意志的人能够遥相呼应,也能让你不会过于孤单,也能让你的灵魂不会总是在坏的环境之中被磨损,
不要为了名利而行的心态,之所以正确,那是因为一个人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就如同喝水吃饭一样,他是不会太计较自己能得到什么的,
而这样子的心态,不仅仅是凡人需要有的,也是修仙者最好也具备的。
PS:我在修文中,这是新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