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兵神,从卧底曹营到君临天下 > 第33章 官拜伏波将军
换源:


       伏波将军?

听到这个头衔,诸葛济眉目微微一凛。

伏波将军,寓意降服波涛之意。

听起来的确十分霸气,实则不过一个杂牌将军,从六品的官职。

想到自家兄长一出山便拜为军师,刘备对其言听计从。

此时要说诸葛济心里一点失落感都没有,纯属自欺欺人。

瞬间,诸葛济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兄长诸葛莲既不选择曹操,也不选择孙权,反而选择了一穷二白的皇叔刘备……

原因不言而喻了!

是啊,曹操账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

尤其是贾诩,程昱,荀彧,荀攸,刘晔等几大谋士,才能均不逊色孔明多少。

更何况,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深谙韬略智慧过人的雄主。

一介寒门士子,诸葛济无权无背景,仅仅仗着伏麟之名,初来乍到就像想得到曹操的重用,当真是做梦讨媳妇!

就算曹操想,朝中权贵恐怕也不愿意。

一年闪过,诸葛济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暗,反而风轻云淡。

高官厚禄固然需要强大的背景,但生逢乱世,身份低微也未必就没有出头之日。

所谓乱世出英雄。

对诸葛济而言,乱世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英雄的出头之日,更是才智之士施展抱负的天梯。

只要有才能,不愁没有施展抱负之地。

因为诸葛济坚信,是金子,永远都埋没不了。

汉末天下大乱之际,曹操和袁绍,也不过是朝廷里一名八品的典军校尉。

最后,却能在大争之世,成为最强大的两阵诸侯。

如今的曹操更是贵为丞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中,不排除他们身后强大的政治资源。

同时,也和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个人才能有着莫大的关系……

诸葛济不在意自己寒门出身的身份,更不介意此时此刻曹操给与自己的卑微官衔。

因为他清楚,这是曹操对他的一种考验和磨砺。

也是迫于世家权贵的压迫,权衡利弊之下的结果。

第三,曹操想启用寒门,打压世家。

在这个以世家为主导而支撑起来的大汉王朝,即便是贵为丞相的曹操,也并非每一条政令都能对心所欲。

恰恰相反,处处都会受到世家掣肘。

想要真正匡扶汉室,就必须打压世家对朝廷政权的垄断。

与此同时。

听到诸葛济官拜伏波将军之后的朝堂,已经引来了一波非议,文武百官开始窃窃私语。

“一乡野村夫,有何才学,也当得起伏波将军之职么?”

“丞相对此人未免太过高估!”

“……”

诸葛济不过一介寒儒,一下子官拜六品。

呵呵,麻雀飞上了枝头,难道就能变凤凰?

要知道,便是世家门阀的子孙进入朝廷,也未必有这么高的官职。

好比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刚开始只是举孝廉,而后才任职郎中,最终也只是五品丞相府仓曹主簿。

伏波将军一职,引来一种朝臣的鄙夷和嫉妒,甚至是不满。

尤其是跟随曹操征战沙场的宿将,六品以上的也不多。

扫视了一眼文武,曹操并未理会,而是让诸葛济听封,授伏波将军印玺。

“末将谢丞相,谢陛下隆恩!”

接过印玺后的诸葛济,朝曹操躬身一揖,而后朝天子行跪拜之礼。

此举虽没什么不妥,但还是让曹操心里生出一丝不满。

对他来说,此乃自己赐予诸葛济之恩德,并非天子。

便是曹操麾下的曹仁,程昱等人,也露出了不满。

唯有龙椅上的天子刘协,也不知为何,内心莫名涌起一股暖意和欣慰,仿佛是感受到了来自诸葛济内心深处对自己这位傀儡皇帝的敬意。

当今的大汉朝堂,能真正将他当成天子的人,寥寥无几。

刘协连忙抬了抬手,满脸笑容,“诸葛爱卿,免礼!”

激动之下,刘协几乎想亲自下殿来搀扶,表达自己的爱才之意。

就像当初对待皇叔刘备一样,能将诸葛济这位伏麟才子拉拢成为自己的心腹大臣。

然而刚刚站起来,只见曹操脸色陡然一变,刘协赶忙又坐了回去。

“谢陛下!”

看着眼前一幕的诸葛济,何尝不明白天子的心思。

然而在这个皇权被架空的朝堂之上,处处都充满杀机,可千万不能犯傻。

但凡表现出一丁点要投靠天子的意思,会死的很难看。

于是只能装傻充愣,当做什么都没发生,退回原位。

“散朝!”

就在这时,心中窝火的曹操,已无心再商议国事,一甩手,悻悻离开了朝堂。

朝会不欢而散!

诸葛济依旧回徐府。

而在朝堂之上饱受欺辱的天子刘协,一回寝宫,抑制不住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宛如孩童一般放生嚎啕大哭。

“陛下,因何痛哭?”听到哭声后伏皇问从偏角传转出,一脸费解。

“啪!”

刘协一巴掌拍在案牍上,咬牙切齿。

“曹操欺朕太甚!把持朝政,早晚将篡汉。”

“想高祖斩蛇起义,创立四百面基业,即将葬送在朕的手里……”

“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曹操势大,陛下需隐忍才是,以免自取其祸!”

“忍……?朕还要人忍到什么时候?朕贵为天子,却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呜呜呜……”

看着悲痛欲绝的大汉天子,伏皇后虽痛心疾首,可也无能为力,只能提醒道:

“陛下难道忘却了衣带诏之事?前车之鉴……”

建安五年,刘协血书衣带诏,命国舅董承密谋杀曹操。

不想董承行事不密,事情败露,董承和身怀六甲的女儿董贵妃伏诛。

作为第二人皇后的伏皇后,至今心有余悸。

想要除去大权独揽的曹操,岂是那么轻易。

若稍有不慎,岂不要步董贵妃之后尘?

此时此刻,伏皇后也无计可施,只能劝天子隐忍,免得引来杀身之祸。

听到这里的刘协,只得收了泪水,心里再度回想起诸葛济这位伏麟才子!

也不知为什么,他总觉诸葛济对曹操并非绝对忠诚,若是能拉拢……

刘协也知道,诸葛济年轻,但此时此刻,他愿意相信世人对诸葛济的评价,得伏麟,可定百世基业。

若伏麟心中有大汉的话,自己这个天子也未必就没有希望重掌皇权。

想到这里,刘协不由得想试探一下这位伏麟才子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