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第二天。
清晨,微风拂面。
暮春的天气,经过冰雪洗礼之后,天空变得格外清澈明媚。
诸葛济身穿灰色布衣,三分像农夫,七分似儒生,腰间悬挂着一柄普通的佩剑。
虽不失英俊儒雅,但任谁看了,都绝不会将背着行囊即将远行的他,和满腹经纶的伏麟才子挂上钩。
“二位兄长,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无需远送,小弟就此告别,二位兄长多多保重。”
凉亭里,一身行装的诸葛济与二哥诸葛亮和三哥诸葛均跪别。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尊卑有序。
更兼诸葛济的父母早亡,三位兄长便如同他的父母。
“安民,你此去关山阻隔,多加珍重。二哥还是那句话,倘稍有不意,随时回来,共同辅佐刘皇叔,匡扶大汉基业。”
满脸意味深长,诸葛亮神色怅然。
“二哥所言极是!安民,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三哥我其实一直都不赞成你北上。以你的才能,若能和二哥一起辅佐刘皇叔,收复汉室指日可待!”
瞧着自家三哥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诸葛济心里苦叹。
心知这位三哥的担心,无非是觉得自己北上投曹,乃是助纣为虐,给诸葛家留下不忠不孝的骂名。
诸葛济实在不想过多解释,轻笑道:
“二位兄长不必再劝,人各有志,小弟心意已定,断不会回心转意。
日后二位兄长便知,小弟的选择没有错。”
表达得十分含蓄委婉,这不禁给诸葛亮和诸葛均高深莫测之感。
似是四弟此去志在必得,必能辅佐曹操一统山河。
想到这里,诸葛亮的内心里不禁黯然。
四弟终究年少轻狂,当真没把自己这个卧龙放在心里么?
却不好说什么。
朝着诸葛济深深拱手:“既如此,祝四弟鹏程万里,旗开得胜。”
“二位哥哥保重!”
音落,诸葛济毅然转身。
只留下两位哥哥痴痴站在原地嘘嘘长叹,看着其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二哥,四弟北上,炎汉气数尽矣!二哥是否还要出山辅佐刘备?”
诸葛均凄然看向自家二哥,不禁替他的前程感到渺茫。
匡扶汉统,是二哥的毕生夙愿,也是诸葛一门的夙愿。
偏偏四弟这位伏麟才子无视汉统,明珠暗投,北上助曹。
这对诸葛亮和诸葛均来说,无异于一个沉重的打击。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得伏麟,可定百年基业。
这是司马徽对诸葛亮,庞统和诸葛济的评价。
在司马徽的眼里,卧龙凤雏虽有济世之才,在伏麟面前,弹指间,二人便黯然失色。
“谋事在人,四弟虽然北上,但匡扶汉室是亮的毕生夙愿,岂能因一人而失大义。
曹操虽占天时,但其狼子野心,不得人心。
刘皇叔躬亲下士,占据人和,若天时有变,汉室未必不可兴!”
声音洪亮,诸葛亮慨然道。
卧龙岗一公里外的小道上。
几匹骏马朝着卧龙岗徐徐前行。
当先一人,七尺身材,双手过膝,方面大耳,坐下一批纯白良驹。
身后两名彪形大汉。
左侧之人,身高九尺,胯下赤兔马,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
右侧之人,身长八尺,胯下乌骓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
“二弟三弟,马上便到卧龙岗,但愿天不负刘备,得遇大贤。
待会若是见了卧龙先生,二位贤弟千万不可鲁莽!”
面色迫切,却又有几分忐忑。
这位志在匡扶汉室的皇叔刘备,唯恐再度和大贤无缘,是以十分庄重,不停回头叮咛关张。
“唔!知道了!”张飞点头。
关羽拱手:“大哥放心,若是见到孔明,我和三弟在外候着便是,绝不会坏兄长的大事。”
对于第三次造反卧龙岗,关羽和张飞十分不情愿。
但心知大哥对卧龙志在必得,两人只好委曲求全,不敢造次。
“云长生性稳重,为兄倒不担心。只是翼德,一向莽撞,为兄不得不……”
“大哥若是不放心,小弟这就原路返回,绝不坏大哥之事。”
说着,张飞便勒马要转头回去。
但换来的却是刘备的笑脸相迎,“有三弟这话,大哥自然放心。你啊……哈哈哈……”
关羽也跟着哈哈大笑。
三人并肩而行。
行不多时,刘备“吁……”了一声,勒住缰绳,面色复杂地看向远处来人。
“二位贤弟,来人莫非卧龙?”
三人没有前行,目不转睛地看着来人。
身高九尺,温文儒雅,相貌堂堂,举止不凡。
年纪轻轻,似乎不到二十岁。
三人已是第三次到卧龙岗,诸葛兄弟中,只见过诸葛均。
而当初诸葛均和他们解释过,大哥诸葛瑾效力江东,他们要求见的卧龙,乃是二哥。
看着来人的模样和诸葛均年岁相仿,又是从卧龙岗下来,三人心里不禁有些疑惑。
加上经过前两次错认卧龙的教训,刘备这次并没有贸然上去就拜。
而是静静观望,等候着诸葛济的到来。
实则,早在诸葛均下山的时候,便通过系统定位功能探测到三人。
心里也是诧异得不行,实属想不到会这么巧合。
在北上之前,还能和这三位豪杰相遇。
三人的真容映入眼帘,与书中描绘如出一辙。
豪气纵横,这令后世来者的诸葛济也不禁动容艳羡。
微微定神之后,大步迎上去。
“来人莫非刘关张三位英雄。”诸葛济主动打问询。
一语道出自己身份,以英雄相称,三人心里很是受用。
如今的三人,虽没占据州郡,依附刘表守着新野弹丸之地。
但在这十多年的拼杀之中,刘关张的名号已响彻天下。
尤其是咱们的关二爷,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威风。
更兼吕布陨落,其傲气更是一展无遗,自认天下无敌。
“先生何以知晓我兄弟名讳,先生莫非卧龙乎?”
刘备惊奇不已。
若非卧龙当面,怎知自己身份?
激动之余,赶忙下马朝着诸葛济深深一躬。
见大哥都下了马,关张自不敢倨傲托大,跟着跳下马。
“在下诸葛济,乃卧龙之弟。”诸葛济悠悠回说。
听到回复,关羽和张飞别提多窝火。
失望中的刘备,却面露狐疑。
回头目询两位贤弟一番,似是在问,卧龙先生何时又多出一个弟弟?
一时间,氛围有些尴尬。
皇叔刘备不愧是当世豪杰,面对眼下错认的尴尬氛围,并没有表现出不自然,立马便笑脸相迎。
“原来是诸葛先生,备久闻大名。备不才,欲伸大义于天下,怎奈智术短浅,敢请先生出山相助。”
面对刘备的“盛情相请”,诸葛济的尴尬癌差点没犯。
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要论天下脸皮最厚之人,刘备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将军之志,在下已听家兄诸葛均提及。奈何……”
话到一半,诸葛济轻笑着摇摇头。
刘关张一脸懵逼。
被当面婉拒的刘备,心情莫名失落。
实则,刘备方才出声邀请不过是为了缓解尴尬。
他拜访的对象乃卧龙,而不是诸葛济。
更何况,见诸葛济年纪尚轻,料想也没什么才学,也没什么可气馁。
即便如此,看到诸葛济欲言又止的样子,刘备心里还是忍不住疑问。
“奈何什么?先生有话不妨明言!”
“将军志在匡扶汉室,然炎汉气数已尽,恐怕徒劳耳!”
又是一番扫兴的话进入刘备的耳朵里,如同一颗针狠狠刺痛内心。
刘备清楚记得,“炎汉气数已尽,人力不可图”之语,崔州平说过。
但他觉得,那不过是隐士们的推脱之辞。
相比于天时,他更愿意相信人谋!
尤其是司马徽和徐元直对卧龙和凤雏的高度推举。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得伏麟,可定百年基业。
可见,人定胜天!
卧龙凤雏,他已经知道是诸葛亮和庞统。
但伏麟……
刘备至今也没搞清楚。
便是司马徽和徐庶也没有透露。
因为这两人和诸葛家交情颇深,深知诸葛济这位伏麟才子志不在刘备,而在曹操。
要是告诉刘备,不过是给这位求贤若渴的皇叔徒增伤感罢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岂可因虚妄之数而失大义?!”
刘备一阵大义凛然。
“水镜先生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是谬谈?卧龙乃先生胞兄,难道先生不认可尊兄之才?”
闻声,诸葛济抿嘴笑笑。
实则方才他也不过是对刘备的一番试探。
想看看他是不是和书中所言,胸怀大志,志在匡扶汉室。
结果还是令他很满意。
毕竟在诸葛济眼里,天数也不可尽兴。
天道无常,天命不过是失败者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
活人难道还能给尿憋死?
“将军之志,在下佩服。至于家兄之才……在下并不怀疑。不过……
家兄孔明长于政事,短于军略,行军打战,将军日后还需另托他人。”
啊?
什么?
刘备大跌眼镜。
不敢相信诸葛济对自己的兄长会有这等评价。
在他心目中,卧龙可是姜子牙一般的存在,若得孔明,霸业可成。
但这话从诸葛济口中说出来,刘备也不敢忽视。
继续问道:“敢问先生,行军打战,何人可当此重任?”
“凤雏!”诸葛济不紧不慢道。
“凤雏?”
刘关张异口同声道。
相互目询着。
刘备曾问过徐庶凤雏的名讳,知道这位和卧龙并驾齐驱之人乃是襄阳庞统。
可如今襄阳属于东吴的地盘,凤雏日后必然效力孙权,自己又如何能有幸得其辅佐?
“先生,备何德何能,敢奢望得卧龙凤雏二位大贤。”刘备长长叹气。
“将军无需气馁,以将军之仁义,凤雏日后必归将军。”
刘备大惊失色,不敢置信道:“先生莫非谬言?”
关羽张飞也瞪大双目,怔怔打量着眼前年不满二十,却如同看破天机一般的诸葛济。
乳臭未干,竟敢口出狂言断定日后凤雏投靠在大哥麾下?
三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诸葛济的身份,莫非此人才是真的卧龙?
【Ps:新书需要呵护,情节交给我,数据交给你们】
【作者君有个习惯,就是存搞。】
【每本书存搞至少二十万,本书也不例外,放心收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