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袁阀 > 2袁家
换源:


       第一章,袁逢

176年,洛阳,几个月前。

党锢之争的阴影如同一片巨大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东汉的朝堂之上。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袁家,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也未能幸免。

袁逢,袁家的重要人物,他在袁家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在党锢之争愈演愈烈的浪潮下,他被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中心。

袁家一直以来在朝堂上有着庞大的势力,他们与众多士大夫交好,党锢之争使得袁家与灵帝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灵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打压那些结党营私的势力,而袁家在朝堂上的众多人脉和影响力,在灵帝眼中成了一种威胁。

袁逢在这场风暴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憔悴的面容。他常常对着墙壁上的家族谱系图发呆,心中满是忧虑。

“父亲,如今这局势,我们该如何是好?”袁逢的儿子袁绍走进书房,看着父亲疲惫的样子,心中十分担忧。

袁逢无奈地摇摇头:“绍儿,这灵帝铁了心要打压我们袁家。我们袁家树大招风,如今党锢之争,他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袁绍握紧了拳头:“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我们袁家在朝中根基深厚,也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大臣,愿意为我们说话。”

袁逢苦笑:“你太天真了,绍儿。如今是皇权至上,灵帝的决心已定。他已经开始对我们袁家的人动手了,不少袁家的子弟都被罢官,还有些被关进了大牢。”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灵帝的手段越发严厉,袁家的势力不断被削弱。袁逢在朝堂上被灵帝的亲信弹劾,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加诸于身。

在袁家的大厅里,袁家的众多子弟聚在一起,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哥,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袁隗看着袁逢说道。

袁逢长叹一声:“我又何尝不知道,可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我们反抗,那就是公然与皇权作对,袁家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然而,灵帝并没有打算放过袁逢。一道又一道的诏令传来,对袁逢的打压越来越重。袁逢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袁逢独自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袁逢坐在书桌前,拿起笔,想要给袁家的子弟们留下最后的话。

“吾袁家,本为东汉之望族,奈何今日遭此大难。诸君当谨慎行事,莫要与皇权正面冲突,望袁家日后能有复兴之日……”袁逢的手颤抖着,泪水滴落在信纸上。

写完信后,袁逢缓缓站起身来。他看着窗外的风雨,心中充满了绝望。最终,他选择了自杀,以自己的生命来结束袁家与灵帝之间这无法调和的矛盾。

袁逢的死讯传来,袁家上下悲痛欲绝。袁绍和袁术等袁家子弟们,心中充满了对灵帝的仇恨。这一事件,成为了袁家与灵帝根本性冲突的起因。

袁家子弟们开始暗中谋划,他们知道,袁家与灵帝之间的仇恨,只有用鲜血才能洗净,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东汉的朝堂和江湖之间悄悄酝酿着。

第二章,刘备

公元176年的洛阳。

卢植的学塾坐落在洛阳城的一角,那里汇聚着各地前来求学的年轻学子。刘备和公孙瓒,这两个怀揣着梦想与抱负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此地,拜入卢植门下。

刘备,虽然此时还只是一个,织席贩履出身的青年,但他目光中透着一种,坚韧和不凡的志向。公孙瓒则身形矫健,有着一股北方男儿的豪爽之气。

在学塾中。

刘备和公孙瓒一同学习,一同探讨学问。公孙瓒对刘备说:“玄德,此次能在卢植先生门下求学,真是难得的机遇。你我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就一番大业。”

刘备点头称是:“我等定不能辜负先生的教诲。”

这一日,袁绍外出路过卢植的学塾。

袁绍仪表堂堂,身着华丽的服饰,身后跟着一群侍从,他的出现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袁绍此时已是袁家的重要人物,有着当世翘楚之名,自然备受关注。

在学塾中的公孙瓒看到袁绍路过,指了指前边,他悄悄对刘备说:“玄德,你看那个就是袁绍袁本初,袁家势力庞大,他在洛阳城中可是颇有名望之人。”

刘备眼中精光闪烁,“如此人物,果真是不凡。”

然而,此时的袁绍却并不知道,刘备和公孙瓒这两个小人物的存在。他此时正忙于袁家的事务,周旋于袁家在朝堂的布局,和与各方势力的交往之中。

在学塾里,公孙瓒和刘备的学业逐渐精进。公孙瓒擅长骑射之术,他经常在学塾后的空地上练习,引得其他学子围观赞叹。刘备则在经史子集方面下苦功,他的仁义之心也在与同窗的相处中,渐渐为人所知。

有一次,公孙瓒和刘备在讨论天下大势时,公孙瓒感叹道:“如今汉室衰微,又逢党锢之禁,袁家虽在其中努力周旋,但这天下的乱象,却不是一时能平息的。”

闻言。刘备握紧了拳头,他看着公孙瓒说道:“伯珪兄,我等虽为小人物,但也应当胸怀天下。若有机会,定要为这天下的安定,出一份力。”

尽管他们知道袁绍的大名,也明白自己与袁绍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袁家的大宅中。

袁隗正与袁绍等人,商议着袁家的未来走向。

袁绍对袁隗说:“叔父,如今朝堂局势变幻莫测,我们袁家虽然,在地方和宫中都有所布局,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广泛招揽英杰才是,以备将来之事”

袁隗点了点头:“本初,你大胆去做便是。”

在洛阳城这个大舞台上,袁绍在袁家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来也是权力中心的弄潮儿。

刘备和公孙瓒在卢植的学塾里默默成长。他们的命运如同三条还未交汇的河流,各自流淌在自己的轨迹上,但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三条河流是否会,因为命运的转折而汇聚在一起,掀起惊天的波澜。

公元176年,繁华喧嚣的洛阳,却也暗潮涌动。

袁绍这位袁家的翩翩公子,心怀壮志,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若要成就大业,必须广结天下英豪。

袁绍的府邸成了,各路豪杰的汇聚之地。

曹操是袁绍的发小,眼神中透着狡黠与睿智,带着一种不羁的洒脱前来。他一见到袁绍便笑道:“本初,你这府邸可是如今,洛阳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了。”

袁绍热情地迎接:“孟德,你这话说的。”

张邈也是袁绍的朋友,一脸忠厚老实的模样,也是一老好人,他跟着说道:“本初,你广交天下英豪之举,实在是令人钦佩。我等愿追随你,共匡社稷。”

鮑信敏锐洞察力惊人,他看着袁绍说:“本初,如今汉室衰微,宦官当道,党人又遭禁锢,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在这乱世中,有一番作为。”

淳于琼身材魁梧,他大笑着说:“俺老琼不懂那些大道理,只知道跟着本初,肯定有肉吃,有酒喝。”

许攸他凑到袁绍身边:“本初,你袁家势大,你又如此礼贤下士,我们跟着你,定能成就不世之功。”

就这样,曹操、张邈、鮑信、淳于琼、许攸等人,纷纷聚集在了袁绍麾下,他们在洛阳城中形成了,一股以袁绍为首的势力,被人们私下称为“太/子/党”。

洛阳城中,卢植学塾。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卢植的学塾里,刘备正和公孙瓒在庭院中,讨论着刚从先生那里学到的兵法。

突然,一个家仆模样的人匆匆跑进庭院。

他见到刘备后,声音低沉嘶哑急忙行礼:“刘公子,家中传来消息,老夫人病重,让您速速归家。”

刘备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的眼睛里满是担忧和焦急。公孙瓒在一旁听到这个消息,也皱起了眉头。

“玄德,这可如何是好?”公孙瓒关切地问。

刘备深吸一口气,对公孙瓒说:“伯珪兄,母亲病重,我怎能不回去?我大汉以孝治天下,我自幼受母亲养育之恩,如今她生病,我必须回去照顾她。”

公孙瓒不由轻叹一声,点点头说道:“玄德,你说得对。只是你这一走,学业怎么办?先生的教诲……”

刘备不由苦笑,他也不想就这样半途而废,“学业再重要,也比不上母亲。我相信先生会理解我的。”

随后,刘备匆匆收拾行囊,来到卢植的书房。

卢植正在看书,看到刘备进来,还未等他开口,便从他的神情中猜到了大概。“玄德,可是家中出了事?”

见老师卢植询问,刘备扑通一声跪下:“先生,学生接到家中消息,母亲如今病重。学生自幼受母亲大恩,如今不得不回去,侍奉左右。还请先生恕罪。”

卢植站起身来,走到刘备身边扶起他:“玄德,你不必自责。孝道乃是大义,你回去照顾母亲是应该的。只是你这一去,莫要荒废了学业,学问之道不可断啊。”

闻言,刘备恭敬地回答:“先生的教诲,学生铭记在心。待母亲病好,学生定会回来继续求学。”

告别了卢植,刘备又来到公孙瓒的住处。公孙瓒早已为他准备好了,一些盘缠和路上用的物品。

“玄德,这些你带上,路上小心。希望老夫人早日康复,你也能早日归来。”公孙瓒将东西递给刘备。

刘备感激地看着公孙瓒:“伯珪兄,多谢你。你我兄弟一场,此等情谊,刘备永生难忘。”

刘备背着行囊,走出了学塾。

他回头看了看这个,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心中满是舍。但一想到家中病重的母亲,他又加快了脚步。

第三章,公孙瓒

洛阳南苑,一片广袤的皇家狩猎场。这天,袁绍带着袁术、曹操、淳于琼、鮑信、许攸等人前来狩猎。

袁绍一身华丽的骑装,意气风发地骑在马上,他高声对众人说:“今日我等在此狩猎,定要满载而归。”

众人纷纷响应,淳于琼挥舞着手中的大戟,大声笑道:“俺老琼今日,定要猎得几头大鹿。”

鮑信则冷静地说:“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

曹操骑着马,眼睛滴溜溜地转,他在寻找着最佳的狩猎地点。“那就比比看,咱们谁的箭法好了。”

许攸则在袁绍身边,不停地说着奉承的话:“本初,你的骑射之术高超,今日定是你收获最多。”

狩猎开始后,众人纷纷散开。

袁绍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一只奔跑的野兔。

他得意地大笑:“哈哈,看我这一箭。”

“本初,看我的。”曹操也不甘示弱,他看准了一头鹿,策马追了上去,不一会儿,也成功射中。

淳于琼运气也不错,他用戟刺中了一只野猪。

众人收获颇丰,准备稍作休息再继续狩猎。

然而,就在他们休整这时,草丛中突然窜出一只猛虎。那老虎威风凛凛,眼睛里透着凶狠的光。

这突如其来的猛虎,让这帮公子哥直接傻眼了。

曹操反应最为机警,他二话不说,掉转马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喊:“本初,快跑,是老虎!”

“啊!”袁绍等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想要驱马逃离。

袁术平日里养尊处优,反应最慢。当他反应过来时,老虎已经朝着他猛扑了过来。“喂,等等我。”

袁术吓得面色惨白,他的马也受了惊,在原地打转。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哎,我命休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箭矢如流星般飞来,正中老虎的眉心。老虎庞大的身躯晃了晃,便倒在了地上。

众人惊魂未定,朝着箭矢飞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英果的身影骑马缓缓而来,原来是外出的公孙瓒。

公孙瓒来到众人面前,跳下马。他看了看地上的老虎,又看了看袁术,说道:“公子,你没事吧?”

袁术这才缓过神来,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有些尴尬地说:“多谢救命之恩。我。你,兄台名姓为何。”

“在下,北平公孙瓒,卢大人门下。”公孙瓒抱拳道。

袁绍走上前来,对公孙瓒抱拳行礼:“公孙兄,今日多亏你及时出手,不然我这弟弟可就性命不保了。”

闻言,公孙瓒则摆了摆手:“袁绍兄客气了。我也是恰好路过,看到此景,怎能不出手相助。”

曹操这时也骑马回来,他笑着说:“公孙兄的箭术真是了得。我等刚刚真是狼狈,还是公孙兄英勇。”

公孙瓒倒也不居功,微微一笑:“这过奖了。这南苑之中常有猛兽出没,大家还是要小心为妙。”

淳于琼挠了挠头:“你这一箭可真是救了大家的命。要是袁术兄弟被老虎吃了,我们回去可不好交代。”

许攸则在一旁思考着什么,“公孙兄,你今日救了公路,这可是大功一件。说不定日后会有大回报呢。”

闻言,公孙瓒皱了皱眉头:“许攸兄,我救人可没想过什么回报。只是见死不救,非君子所为。”

众人听了公孙瓒的话,心中都有些惭愧。

袁绍说道:“公孙兄的品德,实在是令我等钦佩。今日狩猎也差不多了,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于是,众人带着猎物,在公孙瓒的护送下,缓缓离开了南苑。而公孙瓒也搭上了,袁家这一条线。

洛阳城中,袁家的府邸内,袁术在经历了南苑狩猎,被公孙瓒救命之后,一直寻思着如何报答公孙瓒。

这天,袁术来到叔父袁隗的书房。

袁隗正坐在书桌后,看着手中的书卷。

袁术恭敬地行礼后,开口说道:“叔父,您可还记得南苑狩猎时,公孙瓒救侄儿一命之事?”

袁隗放下书卷看向袁术:“此事我记得,怎么了?”

袁术上前一步,诚恳行礼说道:“叔父,如今大汉边境战事吃紧,鲜卑南下侵袭边境。侄儿觉得公孙瓒此人武艺高强,箭术超群,又有胆略。侄儿想恳请叔父,保举公孙瓒为军司马,让他前往边疆抵御鲜卑。这既可以让他建功立业,也是侄儿报答他,救命之恩的方式。”

“这。”袁隗听了袁术的话,摸着胡须沉思起来。

他想起之前,自己投资董卓的事情,董卓被保举后势力渐长,对袁家也有一定的助力。如今这公孙瓒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对象,他决定试试看。

袁隗缓缓开口:“公路啊,你这个想法倒也不错。他若能在边疆有所作为,对我们袁家也有益处。”

袁术见叔父心动,心中一喜:“叔父英明。”

于是,袁隗便开始运作此事。在朝堂之上,袁隗力荐公孙瓒担任军司马,前往边疆抵御鲜卑。朝堂上的大臣们,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同意了袁隗的提议。

消息很快传到了公孙瓒那里。他得知是袁术建议袁隗保举自己,心中十分感激。特意准备了一份薄礼。

公孙瓒打算亲登门感谢。公孙瓒来到袁家的府邸,门人通报后,袁术亲自出来迎接。公孙瓒见到袁术,当即行礼:“袁公子,今日特来感谢你的举荐之恩。若不是你,我公孙瓒也没有机会,前往边疆为国效力。”

对此,袁术不甚在意,他笑着扶起公孙瓒:“公孙兄,你当日救我性命,我这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况且你有如此才能,去边疆定能大展宏图。”

公孙瓒诚恳地说:“不管如何,这份恩情公孙瓒记下了。此去边疆,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袁兄的举荐。”

袁术摆了摆手:“哎?公孙兄客气了。”

接着,公孙瓒便踏上了,去幽州征战的旅程。

第三章,袁熙

公元176年,袁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那便是小袁熙。没有人知道这个婴儿,灵魂来自遥远的一千八百年后。

袁熙躺在襁褓之中,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周围陌生又熟悉的一切。他想动,可婴儿那软弱无力的四肢根本不听使唤,他想说话,可从口中发出的只是咿咿呀呀的声音。他只能默默忍受着这种无力感,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他清楚地记得袁家的结局,那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家族,在乱世之中分崩离析,被战火吞噬。他的父亲袁绍,曾经坐拥冀州等地,却因种种决策失误,最终败于曹操之手。他的哥哥袁谭、袁尚为了争夺家业自相残杀,整个袁家陷入了无尽的内耗。

袁熙心中暗暗发誓:“这一世,我一定要改变袁家的命运,一定。”

在袁家的府邸之中,袁绍正坐在正堂之上,周围是他的亲信谋士。此时,下人来报,说道士左慈求见。

袁绍知道左慈的大名,也是叔父袁隗的门客,便赶忙让人请他进来。

左慈身着一袭简单,却又透着不凡的道袍,头戴道冠,手持拂尘,缓缓走进大堂。他目光平静,仿佛洞悉一切。

袁绍不敢托大,起身相迎:“左仙人今日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左慈微微拱手:“袁公子,听闻你家中新添子嗣,可否让贫道一观?”

袁绍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让人把幼子袁熙抱了出来。袁熙此时还是个幼童,被乳母抱在怀中,却不哭不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周围。

左慈看到袁熙,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他走上前去,仔细端详着袁熙,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是何种法咒。

袁绍和众人都紧张地看着左慈的举动,过了许久,左慈才转过身来,对着袁绍说道:“此子贵不可言,非诸位可比。”

袁绍闻言,心中窃喜不已。他忙问道:“左仙人,此话怎讲?”

左慈轻轻一笑:“此子身带祥瑞之气,其命数之中有大造化。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将会远超常人之想象。”

袁绍的弟弟袁术,在一旁说道:“左仙人,莫不是在说笑?这孩子还如此年幼,怎能看出这般命运?”

左慈看了袁术一眼,神色淡然:“老道我云游四海,观人无数。此子的面相、气韵皆非凡俗,定是身负天命之人。”

袁绍心中满是欢喜,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袁家更加辉煌的未来。他对着左慈恭敬地说道:“多谢左仙人告知,若真如仙人所言,定不会忘记仙人今日之恩。”

没有客套话,左慈摆了摆手:“老道只是实话实说,此子日后如何,还需看他自己的造化,与袁家的运势。不过,也不可因此而疏于教导,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承载这天大的福分。”

袁绍点头称是:“仙人教诲,绍定当铭记于心。”

待左慈离开后,袁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抱起袁熙,高兴地对众人说:“此子乃是我袁家之希望,日后定要悉心栽培。”

袁熙似乎也感受到了父亲的喜悦,他小手抓着袁绍的衣角,眼睛里透着灵动。

袁绍看着袁熙,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这个儿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成长为足以改变袁家命运的人。

而袁基听闻了左慈的话后,心中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他皱着眉头对袁术说道:“不过是个小娃娃,怎会有如此大的福分?”

袁术则是冷哼一声:“哼,且看他能有何作为,莫要空欢喜一场。”

然而,袁熙却对这一切浑然不知,他只是在心中默默想着,自己改变袁家命运的计划,而左慈的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袁家掀起了层层波澜。

第四章,天降

这一年,随同袁熙一起出生的孩子,还有高月、万年公主刘妍、蔡琰。

他们与袁熙的命运,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了,天道幽远,非常人所能测。

钦天监那宏伟的观星台上,钦天监监正赵风,一脸凝重地望着夜空。繁星闪烁,然而本该明亮的帝星却显得暗淡无光,如同风中残烛。在帝星不远处,一颗新星若隐若现,虽然还不明显,但那微弱的光芒却好似在预示着什么。

赵风匆忙下了观星台,直奔皇宫而去。他的脚步急促,心中满是忧虑,因为这星象的变化太过惊人,这预示着天下即将大变。

皇宫之中,灵帝刘宏正在后宫与美人嬉戏。当听到赵风求见时,他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宣了他进来。

赵风一进殿便跪了下来:“陛下,微臣夜观星象,有大事要禀报陛下。”

灵帝皱了皱眉头:“何事如此慌张?”

赵风颤抖着声音说:“陛下,帝星暗淡,此乃不祥之兆,而有新星出现,虽还不明显,但这恐怕意味着新的力量将崛起,陛下的江山或许会受到威胁。”

灵帝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中的酒杯也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他惶恐地站起身来:“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赵风低着头说:“陛下,微臣以为当大兴祭祀,祈求上天庇佑,同时陛下也要整顿朝纲,以保大汉江山。”

灵帝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满是恐惧。他下令让礼部准备祭祀之事,自己则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而此时,袁家之中,袁熙之前出生时其实出现了奇异的天象。北邙山孟津一带有祥瑞之光笼罩,还有彩云盘旋。

袁隗深知这等异象,若是传出去,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他担心有人会联想到袁熙,从而加害于他。

袁隗秘密地召集了袁家的心腹之人,严肃地说:“熙儿出生时的异象,绝不能传出去。如今朝廷局势复杂,灵帝又生性多疑,若是被他知晓,袁家必然会遭受灭顶之灾。”

袁家的一位家臣说:“大人,可是这异象当时也有不少下人看到了。”

袁隗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些看到的下人,都给些钱财,让他们远走他乡,若是有走漏风声者,格杀勿论。”

于是,袁家上下开始了一场秘密的掩盖行动。他们对外封锁消息,对那些可能泄露秘密的地方进行严格排查。

袁熙此时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对外面发生的这一切浑然不知。

他在奶娘的怀抱中安静地睡着,那粉嫩的小脸透着安详。

袁隗时常会来看望袁熙,他看着袁熙,心中暗暗想道:“熙儿啊,你出生便有此等异象,将来必定不凡。但现在为了你的安全,只能先将这一切隐藏起来。”

而在皇宫里,灵帝的惶恐并没有因为祭祀而减少。他开始对朝中大臣充满猜忌,尤其是那些势力强大的家族。袁家虽然还未被怀疑,但也在猜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