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人,好像都是刚才混战的时候躲起来的平民。
“大哥哥!”一个三四岁的小丫头仰着头,睁着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软绵绵的声音叫的袁熙心里软软的,哪里还板的住脸,笑着将小丫头抱了起来,这叫一个沉,心里却快速的盘算起来,好像获得英雄身份的时候,还有一块村落基石,应该是用来建造村庄的吧,如果有村子自然要有人口,看这些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道:“如果大家信得过我袁熙,那就跟着我吧,以后我有一口吃的就绝对不会让大家饿着。”
果然袁熙话音一落,一群人权都跪伏在地上,感激涕零的五体投地,这一刻,袁熙就好像是他们救世主一般。
“张德,你过来,将这些人做个统计,我寻个地方看看哪里适合建村子。”袁熙将怀里的小丫头放下,出了林子,前面不远就是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顺着湖边往东走了没几里的地方,就看东岸一条宽三十多米的河流注入大湖之中,而河水两侧则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土地,远处不远就是树林,有水,有湖,有林,土地也肥沃,正适合建立村子,从英雄空间里拿出建村基石,直接挖两个坑埋了下去。
“恭喜你,袁熙,你已经迈出了英雄第一步,奖励村政中心一座,白银50两,粮食一百斤,基础建筑图纸数张。”
袁熙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村正中心,眼圈里滚满了泪水,对着天空竖起了中指,靠,一个破茅草房子也拿来糊弄人,不过袁熙还是走了进去,茅草屋里还是很干净的,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椅子,一个箱子,几个摞起来的麻袋。除此之外,比脸都干净。
桌子上放着一本村薄,翻开第一页,系统提示再次的响起:“请为你的村子命名?”
“华夏村?”
“对不起,此名字已经被使用,请更换其他名字。”
“夏村!”
“村庄夏村与霸王大陆纪元元年建立,是为夏村的起始,特此记录。”村簿上自动的浮现出一条重大事件记录来。
以夏村中心基石为原点,周围十里都属于夏村的范围,可以进行建筑,开垦,从桌子下的一个木箱子打开,一份份破旧的图纸被袁熙拿了起来,这些都是村落可以建造的建筑,上面都标示着建筑的面积和需要的材料等等。
而玩过不少网页网游的袁熙自然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建,在了解了一下图纸上设定的比例,以10x10米为一个方格,每一个建筑都有不同的占地,而不象一些游戏里,建造的位置都是设定好的,而这里却需要自己的来划分。
土路,占用方格1,连接建筑的必备道路,袁熙出了正中的村子,看着自己的村落,一面是河水,一面是大湖,而村政中心夹在之间,占去了大半可用的土地面积,看的袁熙直肉疼,土路建造只需要人工,甚至连工具都不用,将地面上的草拔干净有个模样就算符合要求。
沿着村落中心前方,划出一条土路出来,张德也统计好了人手,跑到袁熙的身前道:“老爷!”
“别叫我老爷,叫少爷,我有那么老么?”袁熙直接打断的道。
“哎,少爷,算上老朽一共六十三个人,女人二十一个,孩子老人十二人,剩下三十个都是能干活的壮劳力。”张德乐呵呵的说道。
袁熙心里想了一下,道:“让那些女人去将那些人的武器都捡回来,孩子老人都该干嘛干嘛去,壮劳力一役十人,分成三队,一队负责整理土路,一队去打茅草和竹子,另一队人盖房子。”
“少爷,那些孩子,老人都不容易,您这让他们走了,怕是很难活下来,少爷你行行好!”张德来自崇祯末年,生活可以说糟糕透顶,『乱』世人命如草芥,听到袁熙说的该干嘛干嘛去,就误以为是新主子要将人赶走,心里不由地悲戚戚,想起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脑袋里还没有清醒过来,就看到那些士兵相互搏杀血腥的样子,心里早就吓破了胆,不过他好歹也是一个秀才,也算是这群穷哈哈里的主心骨,自然不忍看着那些老头孩子被赶走,心里自然有些忐忑的求情。
袁熙哪里知道整个老头子会这么想,听到张德求情,不由地皱了下眉头,道:“我有说过赶他们走么?”
张德听到袁熙这么一问,连忙感激涕零的道:“少爷宅心仁厚,自然不会,老朽这就去让他们干活去,少爷您回屋休息。”
茅草房可以用竹或者木头搭建架子,然后用草做顶做墙壁,现在的天气还是夏季,不用担心会冻死人,一个茅草屋占用一格,分布在土路的两侧,按照村子里的一些介绍事项,建造建筑需要编成五人,十人,或者更多人的役,取为徭役的意思,如何分配人手也是一个学问,将三十人分成三役袁熙也是考虑过的,十个人搭建一个茅草屋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旁边山上有大片的竹子和高到腰间的茅草,而房子提供人口上限,并可以吸引附近的流民,而人口是发展的基础,袁熙自然要多多的建造。
基础转换属『性』点1
土路的建设很快,只不到一个多小时就清理出一条十格长的土路,眼看着日上三竿,张德突然跑袁熙的身前,道:“少爷,日头快到正午了,大家都忙碌了一个上午,是不是让大家弄些食物回来,否则饿着肚子大家没有力气都干不动活。”
袁熙猛的一拍脑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貌似系统给了一百斤粮食,不过好像没有锅,袁熙看向不远处的河,快速的跑到村落中心,从箱子里翻出基础建筑渔猎小屋的建设图纸来,虽然里面还有农场小屋的图纸,不过就算是马上种粮食,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可能有产出,除了农场小屋外,就只剩下渔猎小屋和狩猎小屋两个能狩猎到猎物的建筑。
而狩猎小屋需要弓箭,现在就算建成了也用不了,只有渔猎小屋可以马上建造,左边就是河,南面就是一望无边的大湖,自然不缺鱼。
渔猎小屋:初级生产类建筑图纸,建筑面积:4格,水陆各2,建造费用,白银:10两,木材:2单位。需要一级村落中心方可建造。
虽然无法砍伐木头,不过利用拣回来的武器,砍竹子却是很方便,而竹子也算是木材中的一种,将修建土路的一役派去收集竹子和藤蔓,并让老人和孩子组成一役负责清理土路,虽然速度慢点,但聊胜于无了,至于那些女人都是干活利索的『妇』人,编个渔网来跟玩似的,直接让袁熙派去编渔网,拣木柴。
渔猎小屋被建在清澈见底的河水边,霸王大陆上的自然环境没的说,水,可以直接饮用,而水中更是游弋着大群大群的鱼儿,河水普遍只有一米五深,刚没过脖子,随着竹子不断的被运送回来,一个竹木架子很快就搭了起来,并用茅草覆盖,虽然简陋了点,但已经有了个大概的轮廓。
之后用藤蔓和竹子扎出两个竹排来,十个人的役再次的分成两组,一组撑着一条竹筏开始在和缓的河水上捕鱼,不得不说这里渔产丰富,几乎网网不落空,只是半个小时的功夫,就打捞上四网活蹦『乱』跳的鲜鱼,每一条都有小臂长,各个肥嫩的很。
女人们用编织好的竹篓装着鱼在河边挖了数个坑,开始处理起鱼来,因为没有锅,所以只能用火烤着吃,总算能填饱肚子,直到傍晚时分,二十座茅草房全部建造完成,一个茅草房可以住四个人,让张德这个临时管家将房间分了,还空出几间来,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吸引点流民过来。
晚上在失眠中滚着床度过,翌日的清晨,当晨曦的阳光照进茅草屋内,张德突然冲了进来:“少爷,少爷醒醒!”
袁熙睁开还有点朦胧的睡眼,看着张德道:“大清早的还让人清净不,外面是谁在大声嚷嚷?”
“少爷,村外来了大批的流民,其中还有几个受伤的士兵,我怕他们又歹心,让他将他们堵在外面了。”张德连忙道。
“流民!”袁熙听了之后,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快步的走出屋子,好家伙,之间土道的尽头,三十个人堵两三百号人,真不知道张德那老头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三步赶两步的跑到一个大石头上,对着吵杂的人群大声的喊道:“大家静一下,我是本村村长袁熙,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说。”
“我们也要进村子,村长给口饭吃就行,我们都饿了一天了。”
“是啊!给我们口饭吃,我们以后就听你的。”
袁熙呵呵一乐,大声的道:“大家都先安静一点,想进我们村子可以,不过要事先登记下名字,张德马上去统计去,另外让那些女人把昨天弄的鱼都烤了,送过来,昨天打渔的那十个人继续捕鱼去。”
“好嘞,老朽这就去安排。”
一大早上在『乱』哄哄中度过,到了正午总算是恢复了一些平静,张德作为村里目前学问最高的人井然将自己当成了村里的管家,毕恭毕敬的站在袁熙的身旁,跟夏天里的蝉一样唠叨着:“少爷,人数都统计出来了,总共有人二百三十六口,其中能干活的男人一百四十二个,女人六十七个,剩下的全都是老人和孩子,其中这里面还有四五个伤兵,武器都收缴了,另外还弄到白银十七两,铜钱三千多枚。”张德说着将一口袋重重的铜钱放在了桌子上。
我靠,人才啊!招募流民都能收刮出钱来,不过十七两还真不多,聊胜于无了,不过那些铜钱,拿出来一看,发现这些铜钱虽然新旧不同,但形状字迹都做了改变,上面大书烽火铜币四个字,显然是经过更换了。
“恩,干的不错,从男人里面分出一个十人役负责土路建设,另外那些老人和孩子也继续修土路,剩下的男人分成十三个役,七个负责砍伐竹子,四个修建房屋,两个在河边在修建两座渔猎小屋出来。”袁熙直接做了任务分配后,张德见没有吩咐,转身离开了木屋。
可能是因为袁熙天赋的缘故,来到村子里的男人好像都变的强壮了许多,虽然日头正晒,但袁熙并没有呆在草屋里纳凉,走在已经初具规模的村落内,干活的农民们并没有因为是来自不同的时代的人而感到有什么不妥,很有可能是因为智脑对这方面做了一些改动也为不可知,反正中国老百姓适应能力超强,有口饭吃就很满足了。
袁熙拿着铁剑出了村落,想探探四周的地形,村落的南端是一望无际的大湖,西面是一条河,北面则是一片竹林,袁熙沿着河向东走,来到自己洗过澡的小溪,沿着小溪折向北,则绕过了林子,看到座高达两三百米的山,在山脚下走过没多远,就看到了刚才自己待着的山岗,山岗下面是一片大草原,顺着山再次拐向西面,则能看到一座连绵的山,显然自己村落的河就是发源自这座大山之中,看来自己选的位置不错,依山靠水,除了东面外,三面都比较安全,袁熙看着前面挡路的山和茂密的林子,想了想还是折返了回来。
第2章,封王
袁熙怀着略微忐忑的心情来到朝堂。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踏入这个庄重又充满权谋气息的地方。殿堂之上,雕梁画栋,群臣分列两旁,气氛肃穆。
袁绍坐在龙椅之上,目光落在刚苏醒不久的袁熙身上,他轻咳一声,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回荡:“我儿你来了。”
闻言,袁熙恭敬地施礼,弯腰行礼的幅度恰到好处,他沉稳地说道:“蒙父皇关心,儿臣已经痊愈。”
袁绍点了点头,随即面色一正:“袁谭、袁熙、袁尚,上前听封。”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精壮少年,步伐有力地出列,他眼神中透着一股刚毅,大声说道:“儿臣袁谭在。”
紧接着,一个十三四的儒雅少年,也从容地走出队列,他的面容带着些书生气,行礼说道:“儿臣袁尚在。”
袁熙这才真正看清,自己这两位兄弟,他赶忙也出列施礼,“儿臣袁熙在。”
袁绍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扫视过朝堂下的众人,缓缓开口:“如今天下纷乱,我与大臣商议后。决定晋封你们王爵,巩固我大夏江山社稷。”
袁绍的话一出口,朝堂大臣们皆屏气凝神听着。这可是关乎国家未来格局的大事,每个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袁熙心中也是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要被封王爵了,微微抬头,目光中带着一丝诧异与期待。
袁绍接着说道:“我儿袁谭晋封为安定王。”
袁谭的脸上瞬间露出,压抑不住的喜悦,他再次行礼,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儿臣多谢父皇。”
袁绍又看向袁熙,目光中带着几分期许,说道:“我儿袁熙晋封为北地王。”
袁熙心中暗喜,他没想到老爹袁绍这么大手笔,不过现在不是思考的时候,他赶忙施礼应道:“儿臣多谢父皇。”
袁绍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在袁尚身上,说道:“我儿袁尚晋封为汝南王。”
袁尚也连忙行礼谢恩。“多谢父皇。”
这时,朝堂上的大臣之首,丞相逢纪站了出来,他恭敬地对袁绍说道:“陛下圣明,三位殿下封王,必能为我大夏国增添助力。”
袁绍微微点头,说道:“丞相所言极是。我儿你们封王后,定要为天下表率。”
“儿臣领旨,定不辜负父皇期望。”
“儿臣遵旨,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儿臣牢记父皇教诲。”
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纷纷应道。
退朝之后,袁熙走在回府的路上,他的脑海里不断思考着,自己未来的计划。
刚回到府中,王妃高月便迎了上来,她好奇地问道:“殿下,今日朝堂之上发生了何事?”
袁熙拉着高月的手,走进屋内,将封王之事一一道来。
高月听后,眼中满是欣喜:“殿下封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北地郡面临诸多战争风险,殿下可有打算?”
袁熙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后说:“过段时间,我想先去北地郡考察一番,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再做打算。”
高月点了点头:“如今大皇子被封安定王,也是我大夏国都之地,三皇子被封汝南王,那是袁家先祖之地。”
闻言,袁熙不由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也就是说,我被打发出局了?”
高月自知失言,随即说道。“臣妾说错了,或许陛下还有更深的用意。”
袁熙望着高月,心中满是感激,他知道高月是顾全自己面子,他轻轻搂过高月,“这天下纷乱,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嗯,臣妾相信殿下。”高月羞涩缩在袁熙怀中,她嫁过来还未被宠幸。
第二天清晨,北地王府的庭院中。
袁熙早早地就在府中等待着,心中满是期待与好奇。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告诉他,孙策和周瑜这两位俊杰,今日即将来王府,他的内心怎能平静。
不多时,侍从前来通报,孙策和周瑜已到府门。袁熙赶忙起身,亲自迎了出去。当他看到眼前英姿飒爽的孙策和温润儒雅的周瑜时,心中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二人竟真的前来,喜的是自己或许能得此二人相助,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大业,这可是小霸王和周瑜。
几人相视一笑,互相见礼。
孙策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庭院之中:“殿下,许久不见了。”
周瑜则微微欠身,目光中透着睿智:“殿下,别来无恙否。”
袁熙洒然一笑,“托你们的福,尚好尚好。”
随后,他们一同来到书房。书房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几人分宾主落座后,袁熙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与期待。
他向周瑜和孙策问道:“父皇封我为北地王,公瑾和伯符你们什么意见?”
孙策本就是直性子,他直接说道:“陛下这是要殿下就藩。”说完,他杵着下巴,眼神中带着一丝思索。
周瑜倒是不慌不忙,他轻轻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老神在在地说道:“殿下莫慌,如今天下分崩,群雄并起,正是英雄用武之时,也许就藩北地,或许才是殿下的出路。”
袁熙心中一动,他细细品味着周瑜的话,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试探性地问道:“公瑾的意思是要我效法重耳?”
周瑜放下茶杯,点了点头:“重耳在外而兴,申公在内而亡。殿下远离朝堂,在北地郡可建立自己的势力,发展自己的力量,不必卷入朝堂那些无谓的纷争。”
袁熙拊手大笑,心中的忧虑一扫而空,“公瑾所言,解我心忧。”
随即,袁熙又热切地看向孙策和周瑜,眼神中满是期待与诚恳。他明白自己即将就藩北地郡,那么就需要帮手。
要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少不了像孙策和周瑜,这样的英雄豪杰相助。
于是,他郑重地说道:“我即将就藩北地郡,正是需要帮手的时刻,不知伯符和公瑾,可有意辅佐与我。”
说完,袁熙站起身来,向孙策和周瑜郑重施礼。
孙策见状,急忙直接扶住袁熙,爽朗地说道:“殿下见外了,咱们的关系,我们不帮你帮谁?”
周瑜也儒雅一笑,站起身来,说道:“今天我们来拜访殿下,也正有此意。”
袁熙心中大喜,他激动地说道:“得二位相助,我袁熙何愁大事不成。”
孙策兴奋地说道:“殿下,咱们如果能成就一番伟业,也不负时光。”
周瑜则微笑着说:“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半月之后吧。”袁熙看着二人,心中满是感激:“有伯符和公瑾,我北地郡发展。定能在这乱世之中崛起。”
孙策和周瑜相视一笑,齐声说道:“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从这一日起,北地郡即将在袁熙、孙策和周瑜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了新的发展征程。而他们三人的名字,也在这乱世之中逐渐被人们传颂,成为一段佳话。